据京报网消息,美国副总统万斯抵达印度,开启为期4天的正式访问。万斯访印期间,与印度总理莫迪会晤,双方围绕经济、贸易和地缘政治等诸多重要议题展开深入探讨。而就在万斯抵达印度的当天,印度财政部突然宣布对部分进口钢铁产品征收12%的临时关税,有效期200天。
美国副总统万斯(资料图)
美国的关税政策就像一场猛烈的风暴,席卷世界各国,中美贸易战不断升级,给全球贸易和产业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整个世界经济体系面临深度重塑。在这样敏感的时刻,特朗普派遣万斯访问印度,背后的意图昭然若揭——试图通过深化美印战略关系,遏制打压中国。自2013年以来,万斯此次访印是美国现任副总统首次访问印度,意义非凡。其最主要目的是推进《美印21世纪协定》框架下的第一阶段贸易协议,力求达成让特朗普满意的结果。
美国企图拉拢印度,让其在中美地缘博弈中站在自己一方,从而对中国形成战略牵制。为了实现这一目标,美国不仅在政治上对印度示好,还试图在多个领域与印度达成合作,将产业链向印度转移,逐步实现以印度替代中国的目标。例如,在半导体制造与研发领域,美印已合作在印度建立化合物半导体制造厂,生产用于军事平台的氮化镓和碳化硅半导体材料,美国有意扶持印度抢占中国在半导体领域的市场份额;在电子消费产品代工领域,印度承接了苹果等企业的手机及电子设备代工产能,苹果供应商从印度出口的iPhone金额在短时间内大幅增长。
美国副总统万斯(资料图)
印度钢铁产业面临着严峻的挑战。虽然印度是全球第二大粗钢生产国,产能达1.4亿吨,但实际年产量仅8500万吨,产能利用率不足60%。2024年印度钢铁进口量达950万吨,创9年新高,其中中国钢铁占比24%。中国钢铁凭借价格优势大量进入印度市场,在一定程度上压缩了印度本土钢铁企业的利润空间,导致部分印度钢厂经营困难,甚至出现裁员情况。印度钢铁协会主席纳文·金达尔称这是保护本土产业的必要手段。
另在万斯访印这一敏感节点宣布加税,很难不让人联想到这是印度向美国递出的“投名状”。印度试图通过牺牲中国利益,换取美国在经济和安全方面的支持,比如期望美国对其纺织品、医药出口给予关税豁免,吸引更多美国企业投资印度,推动“印度制造”计划。印度工商部长戈亚尔曾公开宣称,中美贸易冲突是“苏联解体后最重大的历史时刻”,印度想借此机会重塑全球供应链,取代中国成为世界工厂。然而,印度制造业发展面临诸多瓶颈,“印度制造”计划推进困难重重。尽管莫迪政府早在2014年就启动了该计划,但十多年过去,制造业占GDP比重却从15%下降至11.6% 。印度物流成本高达GDP的14%,熟练劳动力占比仅23%,工业用电缺口达15%,基础设施落后、技术工人短缺、能源供应不稳等问题严重制约制造业发展。
印度总理莫迪(资料图)
此外,印度此举还反映出其在中美之间摇摆不定、试图左右逢源的心态。印度既想从美国那里获取技术、投资等好处,又不想彻底得罪中国这个重要的贸易伙伴。印度清楚,中国是其重要的进口来源国,在许多领域对中国产品存在依赖。但在利益的诱惑下,印度选择在此时对中国钢铁加税,试图在中美之间寻找所谓的“平衡”,获取最大利益。
印度此举破坏了自由贸易原则。在全球化深度融合的今天,任何单边主义贸易保护行为都将付出代价。中国作为制造业大国,对印度钢铁出口仅占总出口量的5%,且多为中低端产品,印度市场的波动对中国整体影响有限。相反,印度若失去中国供应链支持,其“印度制造2.0”战略将难以为继。中国商务部明确表态坚决反对任何一方以牺牲中方利益达成交易,业内人士分析,中国可能对印度棉花、辣椒等农产品加征关税,还可能限制相关技术出口,这将对印度钢铁产业造成沉重打击。
万斯访印触发的这场钢铁关税战,只是美印战略联动的一个开端。未来,美印之间可能还会围绕AI、芯片、电动车、军工等多个领域展开协商。但这种以牺牲第三方利益为代价的协商能否持续并制度化,充满不确定性。在全球经济相互依存日益紧密的今天,印度试图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把身为制造业第一大国的中国踢出全球产供链,无疑是不切实际的幻想。印度应认清现实,谨慎权衡利弊,避免在大国博弈中迷失方向,做出损害自身长远利益的决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