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下午,在一个海边的小咖啡馆里,几位电影爱好者正热烈讨论着一个让他们争论不休的话题:“你们说,饺子导演该不该去参加奥斯卡啊?
”这场聊天并没有因为简单的问题而显得肤浅,反而因为背后的深意让每个人都充满了兴趣和困惑。
站在窗边的阿明首先开口:“《哪吒之魔童闹海》这么棒的电影,如果不参加奥斯卡,不是太可惜了吗?
”阿敏的话引发了迅速回应,快嘴的小李接着说道:“可是,奥斯卡一直都是西方主导的,中国电影能得到公平对待吗?
”
《哪吒2》在北美的成功几个月前,《哪吒2:魔童降世》在北美上映。
谁能想到,这部带有浓浓中国风的动画电影不仅引起了华人社区的强烈支持,甚至连一部分美国观众也忍不住走进电影院去瞧个究竟。
电影院门口,那些排队等待的美国观众们,有的甚至学着用中文喊着“哪吒”,这一个个镜头在社交媒体上迅速蔓延。
小李还记得,她的一个美国朋友在看完电影后,激动得连说了好几遍“amazing”。
这种跨越文化壁垒的共鸣不仅让人感慨,也让更多人开始重新思考中国文化在国际上的吸引力和影响力。
奥斯卡邀请的背后不久后,奥斯卡的两位重量级评委——南加州大学的希拉·索菲安和艾伦·埃拉索夫在观看了《哪吒2》后,毫不吝啬地给出了极高的评价,并诚挚邀请饺子导演和他的作品在2025年度的奥斯卡奖项评选中亮相。
小王激动地说道:“这可是奥斯卡的老资历评委啊,他们的话还有假?
”但是,话音刚落,老陈就反驳道:“奥斯卡的评审机制一直把西方中心主义当作标准,对非西方叙事本身就有偏见,你真觉得他们会公正评价中国电影吗?
”
文化话语权的争夺争论的焦点慢慢从参不参加奥斯卡转向了更深层面的文化话语权问题。
拿着手机不停刷着微博的阿虹插话道:“你看人家都说,如果我们总是迎合西方的标准,那我们自己的文化价值还能保留多少?
”
顿时,大家都陷入了沉思。
确实,如果为了迎合奥斯卡,饺子导演不得不调整影片的创作,比如强化个人主义叙事、弱化集体价值,那几乎是在放弃自己的文化主权。
中国电影的独立道路对于为何不必迎合奥斯卡,高翔的话让大家眼前一亮:“你们知道吗?
2023年中国电影市场的规模已经达到89亿美元,比北美还多30%呢!
”他说这话时,语气中充满骄傲和自信。
中国电影不是没有挑战过奥斯卡,但无一例外都铩羽而归。
张艺谋、陈凯歌等导演的经历证明了这一点。
他们在国际上拿奖频频,却并未真正推动中国电影的独立发展。
2025年,《哪吒2》更是以一部影片做到百亿级的票房,中国电影市场的潜力已经足以与国际接轨,饺子导演完全可以不去迎合奥斯卡,而是坚持自己的道路。
争论到了大家的观点逐渐明朗起来。
或许短期战术性的参与奥斯卡评选可以让中国动画工业的独创技术如“江山社稷图”粒子特效得到更多人的认可,但从长远来看,以文化主权为前提的独立发展才是更值得追求的道路。
阿明总结道:“建立与奥斯卡平行的赛道,通过‘金鸡奖国际影展’或者‘海南岛电影节’等平台,构建属于我们自己的评价体系,才是最有战略价值的。
”
正如阿明所说,在数字时代,内容分发正在发生革命,传统电影节的权威正在被重新定义。
饺子导演或许不参加奥斯卡能让我们看到更有价值的一面:那便是凭借自己的力量,讲好中国故事,赢得世界的尊重。
大家在咖啡馆里聊得热火朝天,不时地碰杯庆祝,也不忘分享对电影未来的美好期待。
未来的路,还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