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回乡,我站在县城主干道的路口,数着来往的车辆。奔驰、宝马、奥迪(BBA)依然是主流,但一抹陌生的身影频繁闪过——问界M9。它停在了隔壁王叔家的车库,取代了那辆开了五年的老款宝马5系。王叔是县城里公认的“婆罗门”,家族三代经营着本地最大的建材生意,人脉盘根错节,他的车库曾是BBA的“展台”。但今年,他的社交话题从“换车”变成了“换智驾系统”:“这车能自己开,华为的!”语气里带着几分炫耀。
这一幕,或许正是BBA最恐惧的裂缝。
下沉市场:BBA最后的堡垒,也是最后的软肋
三四线城市和县城,曾是BBA的“安全区”。这里的人群对品牌忠诚度极高,信息差让“BBA即面子”的消费逻辑根深蒂固。2024年,奔驰、宝马在华销量虽同比下滑7%和13%,但燃油车市场七成份额仍被BBA牢牢掌控。县城“婆罗门”们开着奔驰GLC、宝马X5,用钥匙扣上的三叉星徽标宣告身份,仿佛这是一场永不落幕的仪式。
然而,仪式感的根基正在松动。当一线城市的年轻人早已将特斯拉、蔚来视为“新豪华”时,县城却因消费惯性成了BBA的避风港。但避风港的围墙,正被两种力量悄然侵蚀:新能源技术的降维打击,和“面子”内涵的重新定义。
问界M9杀入车库:一场“科技面子”对“传统面子”的偷袭
王叔的选择并非个例。在本地商会聚会上,我听到更多类似的讨论:“比亚迪腾势D9的航空座椅比奥迪A8还舒服”“理想L9的屏幕能让孩子一路安静”。这些车未必比BBA更贵,但它们的卖点直击县城新贵的需求痛点——科技感、智能化、家庭场景。
以往,县城消费者对电动车的疑虑集中在续航和充电桩。但2024年,中国公共充电桩数量已突破339万台,县城中心商圈和高速服务区随处可见。更重要的是,问界M9的HUAWEI ADS 2.0智驾系统、蔚来ET9的自研芯片,让“自动驾驶”从科幻片走进了县城街道。当婆罗门们发现,新车不仅能彰显财力,还能在朋友面前演示“自动泊车”时,BBA的“机械豪华”瞬间显得笨重而陈旧。
BBA的反击:降价、转型与一场豪赌
面对危机,BBA并非坐以待毙。奔驰、宝马疯狂降价,部分车型价格倒挂超30%,经销商亏本卖车只为保销量;奥迪与华为合作研发智能座舱,宝马计划2025年在中国推10款新车。但这些策略更像是“补作业”——当比亚迪腾势D9在香港斩获千台订单,理想L9单月交付破万时,BBA的新能源车型却仍在用“油改电”应付市场,智能化体验被网友吐槽“像诺基亚装了安卓模拟器”。
更残酷的是,BBA的转型困局与下沉市场的消费升级形成了致命的时间差。县城婆罗门或许比一线城市晚三年接受新能源车,但一旦接受,便会形成恐怖的传播链——熟人社会的口碑效应,能让问界M9在一个月内成为全县茶余饭后的谈资。
2025:BBA的生死抉择与一场“认知战争”
当王叔们开始用“智能驾驶级别”而非“排量”攀比时,BBA真正的危机才浮出水面:他们输掉的不是技术,而是一代人对于“豪华”的认知。年轻人要的不是真皮座椅上的商标,而是能OTA升级的座舱、能解放双手的智驾、能彰显“科技新贵”身份的故事。
2025年,这场认知战争将进入白热化。BBA若不能撕掉“传统土豪专属”标签,转而用真正的技术创新重新定义豪华,那么等待它们的,或许不仅是销量下滑,而是被彻底踢出中国市场的“死亡通知书”。毕竟,当县城车库里的问界M9多到能组车队时,谁还会为了一枚车标,放弃一场关于未来的狂欢?
下沉市场的裂缝,终将撕开BBA的护城河。这不是预言,而是一场正在发生的消费革命——当“科技面子”碾压“传统面子”,豪华车的王座,注定属于那些更懂中国的人。
这是自嗨成瘾了啊[得瑟][得瑟]居然敢和BBA碰上了!自己什么玩意儿不知道吗?
为你家而鸣?
继续嗨
又有多少人能买得起M9啊?贵车就是好车吗?
洗脑蒙9[笑着哭]
华为这种垃圾最没有素质,希望全球抵制。
吹拟嫲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