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处罚后依旧不知悔改,屡错屡犯的背后是什么让此企业如此傲慢

美看看社会 2024-11-15 15:44:59

汾西县远华洗煤厂多次被媒体曝光…

排污企业屡错屡犯,以罚代管行不通…

不顾环境承载能力、不顾污染排放实情,只是每年按时开出罚单,这样的监管并不符合国家大气污染防治的治理精神;给企业开出的罚金,也不是企业违规生产的“保护费”。任何地方、单位都不能以罚代管,更不能一罚了之。或许,正是因为监管力度的不足,助长了企业的顽劣强横。

综合上述原因:洗煤企业多次被曝光仍我行我素,可能有以下原因:

1. 利益驱动:

- 经济利益诱惑大:洗煤行业利润较高,企业为了追求更大的经济利益,不惜违法违规生产。即使面临曝光和可能的处罚,企业负责人可能认为违法所得仍高于潜在的损失,所以选择继续违规操作。例如,一些企业可能在环保设施建设和运行上偷工减料,以降低成本,获取更高的利润。

属地监管不力,导致对企业的违规行为监管力度不够,甚至存在一定程度的庇护行为。企业可能因此有恃无恐,认为即使被曝光,也不会受到严厉的处罚。

2. 监察失职:

- 监管部门职责不清:在一些地区,对于洗煤企业的监管涉及多个部门,如环保、自然资源、应急管理等。各部门之间可能存在职责划分不明确、协调配合不到位的情况,导致监管出现漏洞,企业有机会逃避监管或在不同部门的监管缝隙中继续违规生产。

-监管能力不足:部分地区的监管部门可能存在人员、技术、设备等方面的不足,无法对洗煤企业进行全面、有效的监管。例如,缺乏专业的检测设备和技术人员,难以准确监测企业的污染物排放情况,使得企业的违规行为难以被及时发现和查处。

- 执法力度不够:即使监管部门发现了洗煤企业的违规行为,处罚力度可能不够严厉,无法对企业形成有效的威慑。企业可能认为违法成本较低,即使被处罚后,仍然可以继续通过违规生产获取利润。

3. 企业自身原因:

- 环保意识淡薄:部分洗煤企业负责人缺乏环保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只关注企业的经济效益,忽视了对环境的保护。他们对环保法律法规的认识不足,不重视企业的环境管理,导致企业在生产过程中频繁出现违规行为。

- 整改措施不到位:有些洗煤企业在被曝光后,虽然表面上采取了一些整改措施,但实际上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企业可能只是为了应付检查,暂时停止违规行为,一旦监管放松,就会再次恢复违规生产。

4. 信息不透明:

- 曝光影响力有限:媒体的曝光可能只是在一定范围内引起关注,未能形成广泛的社会影响力。企业可能认为只要能够应对媒体的压力,就可以继续维持现状。而且,一些企业可能通过各种方式试图掩盖或淡化曝光事件的影响,降低对企业的不利影响。

- 公众监督不足:公众对洗煤企业的违规行为缺乏足够的了解和关注,监督力度不够。企业可能认为即使被曝光,也不会引起公众的强烈反应,从而继续我行我素。

0 阅读:0

美看看社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