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oking奥诺晶丨养成一个新习惯需要多少天?

Anoking品牌方 2024-05-30 16:58:59

众所周知,养成良好的习惯对于每个人来说都非常有益。实际上却很难做到,想想我们从小到大,曾经立过多少FLAG?又成功做到了多少?到底是什么原因让我们半途而废呢?今天,我们讨论如何下养成新习惯的问题。

为了探究人类养成新习惯所需的时间,历史上进行过大量实验。结论有一短一长两个版本,分别为“21天法则”与“66天法则”。“21天法则”由马尔茨博士提出。马尔茨博士是整形外科学界的权威,同时也是著名的临床心理学家。养成一种新的习惯,也就是指培养新的行为模式。人类所有的行为,都是由大脑来控制的。要想透彻理解大脑和行为之间的关系,我们还需要了解天生“懒惰”的大脑,以及多巴胺控制法。

大脑其实很“懒惰”,可能许多人认为大脑天生勤奋、专一,具有高效执行力。事实上,人们过度评价了大脑。毫不夸张地说,大脑天生懒惰、喜欢随大流,且禁不住诱惑。这种消极的评价正符合大脑的天性。人类的大脑生来极其“懒惰”。大脑偏爱固定的自动化处理模式,倾向于避开全新的挑战或不熟悉的事物。一有机会就钻空子偷懒。无论是优秀的人还是勤奋的人,其大脑本质上都具有“惰性”。大脑为什么喜欢固定的工作流程呢?其原因之一在于大脑的“高能耗”。

可能大家都听说过多巴胺,他是一种神经传导物质。当人类完成某项工作或克服困难,即体验成功时,大脑都会分泌多巴胺。多巴胺让人产生愉悦感。大脑为了“再次感受这种愉悦感”,会增强对该行为的学习兴趣,提高相关部位的活跃度。这种倾向被称为“强化学习”。在追求成功的过程中,困难常常伴随我们左右。当成功克服这些困难时,多巴胺又将给予我们无限的悦感。所以一旦享受过成功的喜悦,大脑就会牢记这种愉悦感,独自进行强化学习。大量的实验研究证明,只有多巴胺控制法可以将“不愿行动的大脑”转变为“主动行动的大脑”。

请注意,不要使用易成瘾性手段提高多巴胺水平,一旦习惯咖啡因、酒精、购物、赌博等易成瘾性手段,就难以采用科学健康的手段促进多巴胺分泌。在大量动物实验中,一旦采用“非正常手段强行提高多巴胺水平”,就容易引发动物的疯狂自残行为。从长远来看,受内部动机驱使而设定的目标更加强大,即不易半途而废。当然也存在两种动机相结合的情况,随着时间流逝,两者的占比会发生变化。有时,明明以外部动机为开始,不知不觉变成了内部动机。先以外部动机促使其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然后诱导外部动机转换成内部动机”——这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其中“诱导”至关重要。

0 阅读: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