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央视春晚为什么非得拉赵本山和宋丹丹出山?
有人问我,为什么春晚一定要找回赵本山、宋丹丹这些老面孔?这么多年过去了,观众审美都变了,还在吃这碗老本?
作为一个看了二十多年春晚的观众,我想聊聊我的看法。
首先,咱们得搞明白一个事儿:春晚现在到底面临什么问题?
前几天跟几个圈内朋友聊天,他们都说现在做节目特别难。以前观众胃口小,给啥吃啥。现在呢?抖音一刷,各种网红段子手随便看;快手一点,民间高手层出不穷。春晚还能拿出什么节目让观众眼前一亮?
再看看2024年春晚。虽说官方数据显示收视创新高,社交媒体讨论量暴增60%,可真实情况咋样?问问身边的年轻人就知道了——"春晚?早就不看了。"
说到这儿,有人肯定要问:那为啥还要请赵本山、宋丹丹回来?
我仔细研究了一下,发现这事儿没那么简单。
第一,春晚确实需要"王炸"。现在各大卫视都有自己的春晚,芒果台、浙江卫视、东方卫视,哪个不是使出浑身解数?央视要保住收视率,必须有杀手锏。
第二,赵本山、宋丹丹这对组合有独特魅力。《昨天今天明天》《牛大叔提干》这些经典小品,不光逗乐子,还反映社会现实。这种接地气又有深度的表演,现在真不多见。
我认识一位春晚编导组的老师,他说现在的相声小品演员,光会说包袱,不懂生活。赵本山厉害在哪?他演的都是老百姓身边事,笑中带泪,让人感同身受。
再说说收视群体。现在的春晚观众主力是谁?40岁以上的中年人和老年人。对他们来说,赵本山、宋丹丹就是过年必备。就像老北京人过年必吃饺子一样,这是仪式感。
有意思的是,我发现95后、00后也对这两位很感兴趣。他们在短视频平台刷到赵本山的老节目,觉得特别新鲜。"原来小品还能这么演?"不少年轻人被圈粉了。
当然,光靠情怀还不够。我看了央视最近的节目策划,他们打算把新老艺术家结合起来。比如让赵本山带着他的徒弟们同台演出,让宋丹丹和新生代演员搭戏。这种传承加创新的模式,挺值得期待。
说到创新,不得不提一个现象:现在的春晚越来越重视互动性。2024年春晚就搞了不少新媒体玩法,让观众参与进来。这个思路对,但还得往前走。
我觉得春晚最该学的是抖音和快手的互动逻辑。为啥短视频平台这么火?因为它们懂得制造话题,引导讨论。春晚完全可以在节目创作阶段就让观众参与,征集创意,听取意见。有人说,央视春晚是国家级平台,格调要高,不能太娱乐化。这话对,但格调高不等于高高在上。赵本山、宋丹丹成功在哪?他们懂得把严肃话题用轻松方式表达,让观众在笑声中得到启发。说到底,春晚是个镜子,映照着时代变迁。80年代看春晚,图个热闹;90年代看春晚,为了情怀;现在看春晚,是为了和家人团聚的仪式感。我采访过一位在央视工作了30年的老师。他说:"春晚最难的不是创新,是如何在变与不变中找平衡。观众想看新东西,但又离不开老味道。这就像包饺子,馅料可以创新,但饺子皮得是面粉做的。"所以,2025年春晚请赵本山、宋丹丹,与其说是无奈之举,不如说是明智之选。关键是这之后怎么办?怎么培养新人?怎么创新节目形式?怎么适应新媒体时代?这些问题的答案,可能就在今年除夕夜揭晓。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