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汪小菲的连续剧人生,还没结束!
即使被封,也挡不住与他有关的劲爆消息。这两天,有媒体报道,汪小菲与现任妻子马筱梅就要举行婚礼了。
目前公开的时间是5月17日,地点在北京。
比起与大S那段光彩夺目的婚礼,此次他选择选在四合院类型的酒店中,算是小型家宴。
看起来要低调、简单许多。
据湾湾媒体报道,吴宗宪证实已收到汪小菲的喜帖,但已明确表示不会参加。给出的理由是,因为时间太少,还没有规划。
作为大S的生前好友,吴宗宪婉拒的原因不言而喻。
对于即将步入正式二婚的汪小菲来说,从悼念大S换黑头像到官宣婚讯,每一帧都带着热搜关键词,私生活也成了流量燃料。
自然了,他有幸福和再婚的权力与自由,但回顾前妻离世时那句“我好想你”的真情告白。
时隔三个月又要结婚的他,总觉得现实远比戏剧更荒诞,幽默。
尤其是两个孩子也有可能出席父亲与后母的婚礼。这画面,山叔从个人情感代入孩子的立场去感受,内心难免苦涩,毕竟母亲才刚入土安息。
但从现任妻子马筱梅的角度来说,他给女方一个交代也是人之常情。
本身婚礼就不算轰轰烈烈,该有的仪式还是要到位。
求婚、扯证、晒钻戒,汪小菲曾一度被网友调侃其“再度成为湾湾女婿”。
其实马筱梅之前就想和汪小菲来北京定居,但汪小菲并不这么想,他们在台北的住所恰恰离大s很近。
加上马筱梅对孩子的态度,对这段婚姻应该也是认真的。
只是汪小菲,你不能说他对人是虚情假意,了解这段情史的人都知道,在和大s离婚也不过1年半时,他便确认了和新任妻子的关系,期间还穿插了一个前女友张颖颖。
可见那一年半,汪小菲是一刻没闲着。
心理学中有个概念叫“情感速食主义”——
追求即时满足,用新鲜关系填补空虚。
这类人擅长制造“深情”假象:社交媒体上的痛不欲生是真情绪,但未必是真感情。
02
还记得大S离世时他的深情演绎吗?
那时,与大S有关的新闻中,他和母亲张兰的一系列炒作已经到了让人生理不适的反常地步。
都说人非草木,孰能无情。
但情和爱又不同,哪怕陌生人听闻一位认识已久的人骤然离世也会深深动容。
起初没人怀疑汪小菲初闻噩耗的伤心。
他把头像换成黑色,说“我好想你”,马不停蹄飞回台湾都是一位前夫,两个孩子爸爸流露出来的真情实意。
可事情到后面渐渐变味了。
他的包机热搜被小S打假,顶着摄像头在某某街头痛哭流涕,淋雨半小时一直走,甚至在雨夜中下跪……
后续更多报道证明了汪小菲和张兰的自导自演与自我感动。
汪小菲对前妻的“悼念行动”可以说充满了戏剧张力。
我们常说的深情,就是此人值得托付,有始有终,对待感情绝不儿戏。婚姻中一个男人对另一半的深情,私以为必须体现三重内核:
第一是责任,对过往婚姻的尊重、对子女的长期陪伴,这远比社交媒体上的“想你”更沉重。
第二是边界:不消费逝者,不将新欢旧爱置于舆论绞肉机,是对感情最基本的敬畏。
悲伤无需镜头记录,爱一个人也无需全网围观。
汪小菲自我感动式的爱,主要源于他表演型的人格。
演着演着自己信了,但却不管不顾他人感受。
所以,很多人在感情中可能有这种疑惑:为什么有些男人分手时哭得那么真,转身却能立刻爱上别人?
答案很残忍:有些人流的泪是情绪,不是感情。
情绪像夏天的倾盆暴雨,来得快去得更快;而真正的感情,是细水长流的溪涧。
03
汪小菲的婚姻让人不禁深思,婚姻的真正意义究竟是什么?
对一些人而言,婚姻是搭伙过日子的经济型合作;
对一些人而言,婚姻是两人因爱结合的精神慰藉;
对一些人而言,婚姻是强强联合的天作之合……
也许从他个人视角来看,他对每一个女人的每一个当下都是认认真真,没有作弊的。
但这种惯常在感情中使用“伪深情”人设的伴侣,还是我们挑选伴侣时最好避开的坑。
汪小菲的婚姻,恰恰映照出这个时代的婚恋焦虑——
我们渴望被爱,却又害怕深情沦为一场真人秀。
何为真正的深情?
在我的经验里,它或许不够戏剧化,但一定足够厚重;是对方低谷时紧握的手掌; 是分开后仍留有的体面与分寸;是日复一日里,将承诺熬成时光的糖。
愿所有女性都能看透“伪深情”的剧本,在喧嚣中守住一颗清醒的心。
毕竟,真正的爱,从来不需要热搜认证。
最后,女性在谈婚论嫁时一定要警惕认识两三天就跪地求婚,一周见家长式的对象…这种“赶进度”式恋爱,往往藏着难以持久的隐患。
真正的感情需要经历分歧、磨合、妥协,就像树木生长,年轮越多,根基越稳。
也希望,汪小菲能认真对待新任妻子马筱梅。
千里迢迢远嫁内地,如今又升任继母,做得好与不好,都有无数双眼睛盯着。从一个女人的角度来说,都是不容易的。
点亮在看,祝福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