韩红母亲去世,低调遵照遗嘱,不设灵堂不办仪式,遭全网质疑

凯乐聊娱 2025-04-20 01:59:42

父母去世就一定要大操大办吗?

当大操大办成为人们揽财和社交的手段的时候,

它的意义已经远不是孝顺那么简单了。

韩红的母亲才过世几天,韩红尊重母亲遗愿不办灵堂,

这一举动引来各界质疑声音。

01

韩红伫立在空荡荡的房间之中,

紧紧握着母亲雍西的红色披肩,泪水盈满眼眶。

前几日,藏族歌唱家雍西溘然长逝,享年78岁。

韩红没有设灵堂,也没有举办仪式,

仅仅遵循母亲的遗愿,静静地送别母亲。

外面的质疑声却铺天盖地,有人说她冷血,

有人觉得她不孝。

可谁又知道,这件披肩背后,

藏着多少母女间的故事和未说出口的爱?

1964年的北京舞台上,灯光倾洒。

雍西站于中央,她身上的藏族服饰在光影的交织下,

泛着微微的光亮。

她深吸一口气,唱起了《北京的金山上》。

嗓音清亮,让人听着像流水一样潺潺。

那一刻,台下的掌声停不下来,

连周总理都忍不住竖起大拇指。

18岁的雍西,怀揣着对音乐的炽热之情,

从西藏迈向全国舞台。

她的歌声,绝非仅仅是旋律而已,

更是那个年代的记忆化身,承载着民族的骄傲与荣光。

雍西,作为成都军区战旗歌舞团的歌唱家,

把毕生心血都倾注于藏族音乐之中。

她的歌,宛如灵动的音符串起的画卷,

既唱出了高原之风的凛冽与豪迈,

亦唱出了牧民内心的质朴与憧憬。

每次演出时,她总会身着那件红色披肩。

那披肩宛如一团炽热的火焰,

台下的目光触及,便似被温暖包裹。

几十年的舞台生涯,她成了国家一级演员,

也成了无数人心中的经典。

可时间总是不留情,她的歌声最终停在了今年4月份,

留下了一段再也听不到的旋律。

02

众人皆知,韩红与其母亲曾有一段漫长时光关系颇为紧张,

仿若行走于薄冰之上,岌岌可危。

这也源于韩红小时候没有母亲陪伴。

火车在冬夜的铁轨上轰隆作响,

9岁的韩红缩在硬座车厢的角落,盯着窗外一闪而过的灯光。

六岁的时候,她的父亲去世,只剩下她和母亲相依为命。

然而,未过数年,母亲便改嫁他人,

韩红则被送往北京的奶奶家。

那天晚上11点,火车到站,

她拖着小小的行李,走进奶奶的四合院。

院子里落了一层薄雪,她拿起扫帚,默默扫了起来。

奶奶站在门口,裹着棉袄,

看着这个倔强的小女孩,眼里满是心疼。

奶奶的生活颇为拮据,

全凭售卖冰棍与递送牛奶来维持一家人的生计。

然而,她从未让韩红受苦,总是把好东西留给韩红。

韩红自幼便对唱歌情有独钟,

其嗓音仿若母亲一般嘹亮。

奶奶发现了她的天赋,攒钱给她买了把旧吉他,

还鼓励她去学校合唱团试试。

那些年,韩红与母亲几乎毫无联系,

电话之中亦仅有寥寥数句寒暄。

她心里有怨,但从没说出口。

时光缓缓流逝,韩红逐渐成长起来,

最终在乐坛崭露头角,宛如一颗耀眼的新星。

2003年的一场演唱会上,她伫立在舞台之上,

灯光映照在她的脸庞。

她突然转过身,牵起母亲的手,唱起了《归来》。

雍西站在她身边,红色披肩披在肩上,嗓音依然清澈。

台下观众的掌声几欲将歌雷动。

那一刻,母女间的隔阂像冰一样化开了。

演出结束后,雍西轻轻拍了拍韩红的肩,

笑着说起牧区的牦牛,说家里还有20头,

卖了也能帮人。韩红听着,忍不住流下眼泪。

她深知,母亲一直在用自己的方式支持着她。

03

雍西的追悼会不见花圈,亦无灵堂,

仅有韩红与几件母亲的遗物。

房间里,红色披肩被她小心叠好,放在桌上。

雍西生前极为厌恶排场,她常言,

花圈上的白菊花宛如蔫了的西兰花,既难看又浪费。

她临终之际,紧紧拉住韩红的手,

交代得明明白白:莫要举办仪式,

省下的钱用于给西藏的孩子买书。

韩红点头,记下了每个字。

可消息一经传出,网络上便议论纷纷。

有人翻出韩红露面时的照片,称其太过淡定,

全然不似失母之人应有的模样。

还有人贴出她过去的采访,

揪着她和母亲早年的疏远,说她现在这样是装孝顺。

评论区中,质疑仿若汹涌潮水般席卷而来,

每字每句皆刺目锥心。

韩红并未作出回应,只是持续整理着母亲的遗物。

她的手指摩挲着披肩,眼神里藏着没人看见的悲伤。

数日后,韩红宣称成立“雍西非遗基金”,

主要为了资助唐卡画师与藏戏演员。

她站在基金会的办公室,身后挂着母亲的一张演出照片。

照片里,雍西穿着红色披肩,笑得温柔。

韩红知道,这是母亲想看到的告别方式——没有喧闹的仪式,

只有对文化的守护和对孩子的关怀。

韩红的慈善之举,绝非一朝一夕之功。

很多人不知道,她收养了200多个孤儿,韩厚厚是其中一个。

那年,缆车事故无情地夺走了一对年轻夫妇的生命,

而他们拼尽最后的力气,将孩子高高举过头顶。

韩红看到新闻,赶到医院,抱起了那个小小的男孩。

她为他取名韩厚厚。

从那天起,她下定决心,终身不嫁,

把所有的爱都给了这些孩子。

韩红的家,已然成为孤儿们的避风港。

她用自己的积蓄,供他们读书,带他们看病。

每逢节日,她会亲自下厨,给孩子们做顿热腾腾的饭。

常有人问她为啥不结婚生孩子,

她就说:“我拥有二百多个孩子,难道还不够吗?”

这些年来,韩红一直在慈善的路上。

她走遍西藏的村落,送去书本和衣服。

成立“雍西非遗基金”后,

她又开始资助年轻的唐卡画师,让藏族文化在他们的画笔下延续。

每次看到孩子们翻开新书,

或者画师完成一幅唐卡,她都会想起母亲。

雍西的歌声为人民而唱,韩红的慈善亦为人民而做。

母女二人,一人借歌声为媒介,一人以行动来表达。

雍西的歌声虽已止息,

然而她的精神却在韩红的音乐与慈善之举中得以存续。

04

雍西用她的一生,赢得人们的尊敬,

然而现在她离世了,

尊重逝者的遗愿才是最好的。

信息来源:

1、韩红回应母亲逝世:遵照母亲遗愿,不设灵堂、不办仪式.青瞳视角.

2、歌手韩红,有新身份!.上游新闻

0 阅读:0

凯乐聊娱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