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数的烈士,才换来了现在人们安稳的生活,
他们的事迹不应该被遗忘。
还有那些在地下秘密搜集情报的党员,
他们的努力,和敌人不断的周旋的经历,让后人动容。
曾经有一位女烈士,她新婚一周就和丈夫离开了,
之后杳无音信,直到45年过去了,丈夫才找到她。

张露萍并不是她的本名,她的原名叫余硕卿,
1921年农历五月二十八日出生在四川崇州一个富裕人家。
家里田地连片,院子里总飘着桂花香,
日子比村里大多数人都滋润。
她小时候爱坐在书桌前,翻着父亲的藏书,
眉眼清秀,像个安静的小姐。

可她的性子一点也不安分,总问些让人头疼的问题,
比如“为啥外头打仗,咱家还这么太平?”
那会儿,抗日战争的炮火还没烧到四川,
可报纸上的消息、街头巷尾的议论,
已经让这个少女心里起了波澜。
1937年,卢沟桥的枪声震醒了整个中国,
16岁的张露萍再也坐不住了。

她开始偷偷找些进步书籍看,
书里讲的民族危亡、革命理想,像火苗一样在她心里烧起来。
她常一个人躲在房间,借着油灯读到深夜,
手指摩挲着书页,脑子里全是“国家怎么办”的念头。
崇州的街头,偶尔有学生游行,喊着抗日口号,
她站在人群边,眼睛亮得像星星。
1938年,17岁的她终于下定决心,
找到当地的地下党,郑重地说要加入共产党。
那时候,加入组织就等于把命交出去,
可她没半点犹豫,觉得自己找到了能让人生有意义的方向。

到了延安,她改了名字,叫余慧琳,
又叫黎琳,像给自己套上了一层新身份。
延安的日子简单又充实,她被分到文化协会当秘书,
每天跟文艺工作者打交道,帮着整理文稿、传递消息。

她的脑子转得快,学东西也快,
培训课上讲的地下工作技巧、情报搜集方法,
她都记得清清楚楚。
延安的黄土高坡上,她穿着粗布衣服,
脸晒得微红,笑起来却有种让人安心的力量。
就是在延安,她遇到了叫李清的男人。
两人年纪差不多,聊起革命理想,
总是能说到一块儿去。

李清看她的眼神,带着点温柔,
她回望过去,眼睛也亮晶晶的。
1939年,他们认识没多久就决定结婚,
婚礼简单得像开个会,几句誓言,几声祝福,
同志们拍着手笑,空气里都是青春的味道。
可幸福还没来得及好好尝,
新婚仅一周时间,任务就砸了下来。

叶剑英找到黎琳。
他是南方局情报工作的负责人,
手下缺个能潜入敌人内部的人才。
黎琳的背景太合适了:富家出身,举止大方,
脑子灵活,还有文化底子,简直是天生的特工。
她听完任务,沉默了一会儿,只点了点头。
她知道,这活儿凶多吉少,可她没退路,也不想退。
临走前,李清握着她的手,说让她安心去,他会等她回来。
她笑着答应,可心里清楚,这一走,可能就是永别。

1939年,黎琳化名张露萍,张蔚林妹妹的身份,
踏进了国民党军统电讯中心。
这地方是戴笠的地盘,情报的中枢,每天电报来来往往,
藏着军事部署、特务名单这些要命的东西。
她的工作是当书记,整理电报、记录内容,
看上去不起眼,却让她有机会摸到最高机密。

她每天装得小心翼翼,穿着得体,笑容恰到好处,
同事们只觉得这个新来的女书记文静能干,
没人怀疑她另有身份。
实际上,她每晚都在脑子里过一遍当天的电报,
挑出对党组织有用的部分,找机会传递出去。
那时候,传递情报靠手抄、暗号,
或者冒险送到联络点,稍不留神就可能暴露。

她把情报写在不起眼的纸条上,藏在衣缝里,
送出去时得绕好几条街,确保没人跟踪。
她的心总是悬着,可手从没抖过。
干了一年后,她慢慢摸清了电讯中心的套路,
还拉拢了几个可靠的同志,组了个小型情报小组。
她的小组效率高得吓人,
源源不断地把军统的机密送到中共南方局手里。
国民党有些军事行动还没开始,
共产党这边就已经提前知道了。
这让戴笠气得牙痒,他知道内部有“内鬼”,却怎么也抓不到人。
张露萍在这种高压下,硬是稳住了自己,
每次跟同事聊天,她都笑着应和,
心里却在盘算怎么把下一份情报送出去。

1940年,风声紧了。
军统的特务像闻到血腥的狼,开始四处排查。
张露萍的情报小组里,有人因为一个小疏忽露了马脚,
特务顺着线索咬了上来。
她知道大事不妙,但没选择撤退,而是更小心地继续工作。
她把情报藏在伪装成普通信件的纸条里,亲自送到联络点。
每次出门,她都得换好几套衣服,
绕好几条路,确认没人跟踪才敢行动。
可危险来得太快,1940年2月,
她在一次传递情报后彻底失联。
南方局的人急了,派人四处打听,却什么消息也没有。

她的丈夫李清在延安等了一年后,
听到一些风言风语,说他妻子叛变了,
投靠了军统,还跟特务们混得风生水起。
李清不信,他了解张露萍,知道她绝不可能背叛。
可组织上没证据,他只能把怀疑压在心底,
继续干自己的工作。
真相是,张露萍被捕了。

军统把他们七人关进贵州息烽集中营,
那是个专门折磨政治犯的地方,阴冷潮湿,
空气里都是绝望的味道。
她被绑在审讯室,面对一次次逼供,始终一言不发。
在息烽集中营,张露萍受尽了酷刑。
军统想从她嘴里撬出情报,用的手段一个比一个狠。
反绑双手倒吊、鞭打、电刑,
她小小的身体被折磨得不成样子,可她硬是一声不吭。

审讯的人急了,换着花样逼她招供,
甚至拿她的同志威胁她。
她知道,只要她开口,党组织的整个情报网可能都会毁掉。
她选择了沉默,用生命守住了秘密。

1945年,抗战胜利前夕,国民党军统为了销毁证据,
开始秘密处决政治犯。
24岁的张露萍被押到刑场,结束了短暂而炽热的一生。
她的牺牲没人知道,连她的丈夫李清都还在延安苦苦等待。
那一刻,她的名字、她的故事,都被埋在了贵州的深山里。

时间一晃到了1985年。
张露萍牺牲整整40年后,真相终于浮出水面。
她的身份被组织证实,她不是叛徒,
而是用生命捍卫信仰的英雄,她被列为一级烈士。

李清那年已经退休,白发苍苍的他从北京赶到贵州烈士陵园,
站在妻子的墓前,泪流满面。
他带来了她生前爱听的曲子,放在墓碑前,
像是要把这些年的思念都诉说一遍。
他摸着墓碑,嘴唇微微颤抖,仿佛能看到她当年的笑脸。

张露萍的故事没被时间埋没。
她的牺牲像一颗种子,慢慢在后人心里生根发芽。
她的家乡崇州为她立了纪念碑,
她被称为“永不凋零的巾帼玫瑰”,
每次有人路过,总会停下来看看,
想象那个24岁的女孩有多勇敢。

在崇州的纪念碑前,常常有学生来参观,
他们听着讲解员讲她的故事,眼睛里满是敬仰。
她的名字不再只是一个名字,而是一个符号,
提醒着人们那个年代的牺牲和信念。
她的故事还活着,在每一个听过她名字的人心里。
用24年的生命,点燃了一盏不灭的灯,照亮了后人前行的路。

信息来源:
1、/CCTV国家记忆
2、《民国秘史》
3、张露萍:永不凋零的巾帼玫瑰:人民网
向革命先烈致敬!
人民英雄永垂不朽
致敬英雄!
英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