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后裔晚清时改名换姓成为湘军悍将,为了保大清重创太平军,清朝灭亡后儿子才改回朱姓

村人说史实 2025-01-15 06:41:35

湖南宁乡道林镇善山岭人字冲,前有靳水九曲而过,后有衡山余脉摇旗岭横亘东西,四季分明,春花夏绿,秋熟冬藏,周围为靳水冲积而成的肥沃良田,为湘中富饶之地。

此地山坡上有一处显赫的墓地,高碑边书写着记载功勋的对联,石碑正中央刻写着:“诰授建威将军,光禄大夫尚书衔,原任甘肃提督显考周渭臣府君之墓。”令人称奇的是,这位明明写着周渭臣的墓碑,我们却在石碑左下角的儿子、孙子姓氏全部是朱姓,儿子朱剑凡,孙辈朱佛根、朱伯深、朱仲芷、朱仲硕、朱叔平、朱竟之、朱仲丽。那么,这位周姓将军,为什么他的子孙全部是姓朱呢?

据《宁乡县志》记载,原来,安葬此处的人名叫周达武,谱名振椿,册名达武,字渭臣,亦字伟斋,号绍岩、又号梦熊,晚号信翁,清道光七年(1827)九月初一,出生于宁乡大屯营乡(原道林石家湾),其曾祖周德胜为朱元璋的后代长沙第八代吉王朱翊鋋庶子,崇祯十六年张献忠攻陷长沙后,巡按刘熙祚护卫吉王南逃,吉王后裔为躲避清廷追杀,遂将吉字加“冂”改姓周,从此吉王一脉在宁乡隐姓埋名历时十多代。

传到了周达武父亲周世泰这一代时,家庭生活十分困难,青年时期周达武,多在双狮岭清溪冲一带煤矿,下井担零煤。后来煤矿查封,由于他力气大,人灵活,深受盗挖老板欢迎。当年流传在村里的故事说,他父亲给他算了八字,称他日后是八抬八托的命,将来是个大人物。但二十多岁还是在挖煤做苦力,因此有不少人讽刺他父亲。

身强力壮的周达武的机会终于来了,就是太平天国运动在邻省的广西爆发,清朝的正规部队被这些农民军打得抬不起头,紧接着太平军一路北上杀湖南,为了阻挡太平军滚滚北上的铁流,清朝下令各地兴办团练能对付一天是一天,于是,湖南各地的乡绅纷纷组织地方部队,同时来到周达武挑煤的地方招兵,周达武从军之前犹豫不决。有一次,他与担煤的兄弟开玩笑说,达武准备外出呷粮,今天这根扁担,如果丢出去立了起来,老子就走人,否则还是和兄弟们一起爬煤洞,他使劲一抛,结果那弯扁担神奇插入煤堆立了起来。就这样,他头也不回,扁担簸箕也不要了,投奔湘军而去,从此累立战功,荣华富贵。

周达武投奔湘军后,因有力气,先是做一个伙夫。有一次,湘军与太平军激战,湘军惨败,几乎全军覆灭。周达武按惯例送饭上山,只见死人遍地,便灵机一动,把军旗高高举起,飞奔插立山头,敌军一看军旗挥舞,以为对方援军到,纷纷撤军而退,最后湘军胜利。从此,周达武一路高升,百战必胜,被称为福将。

据《清史稿·周达武传》载:咸丰四年,应募入李续宾营,从克岳州、武昌,累功擢守备。战湖口,晋都司。达武每战陷阵,手大旗荡决,续宾异之,使领百人曰信字营,常为军锋。当年,周达武在湘军第一悍将李续宾麾下,后来,李续宾率6000精锐北上,直奔庐州而去。结果,陈玉成、李秀成在三河镇聚集10余万兵马,全歼湘军6000精锐,李续宾、曾国华(曾国藩弟弟)阵亡沙场。史称“三河大捷”,此役周达武因左耳受枪伤,留守舒城,没有去三河,全军覆没之际躲过一劫。

但此时陈玉成、李秀成乘胜追击,要一举歼灭周达武,没有想到据守舒城的他率1000余人奋起反击,与太平军展开激战厮杀。湘军人数少,但周达武毫不畏惧,在城外列阵与太平军交战,但湘军可不想拼命,士兵纷纷溃逃,周达武突出重围,没有走上司李续宾之路。

太平天国天京事变之后,翼王石达开搞起了单干,随后想学三国时期的刘备,作出由两湖“入据四川,自建政权”,计划由湖南宝庆入川,并发动“宝庆会战”,一时令清廷朝野震惊,急令各处兵马紧急驰援,巡抚骆秉章让周达武招募兵马,前往宝庆作战,隶属悍将刘岳昭部下。与石达开交战,周达武依然骁勇善战,他扎营城东,连续与太平军厮杀。史载:“从知府刘岳昭援宝庆,守东关,屡拒战破贼。”

宝庆之战,周达武格外卖力,最终致使石达开惨败,狼狈逃往广西避难,周达武则追随刘长江进入广西,追杀石达开。不久,石达开再次进入湖南,周达武在永宁伏击,太平军惨败,石达开只好跑去四川。史载:“石达开分党犯永明、柘牌,连战破之,擢总兵。”与石达开交战,周达武多次获胜,被授予总兵职,正二品武官。接着,骆秉章进入四川,聚集各路兵马围困石达开,周达武一路追随,剿灭四川、云南、贵州等地起义军,将太平军孤立。最终使孤立无援的石达开在大渡河畔陷入绝境,最后全军覆没,石达开也惨遭到凌迟处死。

后来,太平天国灭亡之后,周达武的人生进入巅峰时刻,因镇压太平天国立下赫赫战功,历任总兵、四川、贵州、甘肃提督,清授头品顶戴,花翎简放,赏穿黄马褂,可说一生显赫的封疆大吏。

作为太祖朱元璋后裔,周达武为何甘愿为清朝效力,大半生征战呢?原因不外乎两点:时间可以抹去“仇恨”,都过了两百多年,谁还在乎那么多。再则,周达武家境贫寒,参加湘军可以得到丰厚饷银,补贴家用。如此,周达武走上战场,为清朝厮杀,让家族在乱世中生存下来。

周达武在老家修的桥至今保留

周达武发达之后,将历年积累的资财,在原籍宁乡道林一带购置田产万余亩,并建筑一座冠甲湘中的城堡式大庄园,"宁乡大了石家湾,三排九栋一百间。”纯麻石建筑。他还出资兴建一座石桥,桥面宽阔笔直,气势雄伟,历经百年仍坚固如初,桥墩身雕刻有蜈蚣、鲤、虾、螃蟹等纹饰。栩栩如生,巧目天工。站立桥面,晨看莺飞鸟鸣、鱼儿戏水,晚观落日红霞、白鹭翩跹,水天一色,令人心驰神往。同时又以巨资购得长沙泰安里占地80余亩苏州式园林式府第。

周达武幼时家贫,不曾读书,发达之后故重教兴学。光绪三年至二十年(1877-1894)在张掖任甘肃提督期间,大力倡教,捐资办学,奖掖后进。在一园(清代甘肃提督署之园,后改称甘园,即现在的甘泉公园)之东兴建书院,广育人才,对该地区文化教育事业作出了特殊贡献。如今,在该书院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张掖四中,已成为了享誉陇源的西北名校。他还请人选址,在城东长沙门外修建文峰塔以提升文气文脉。

虽然出身行伍,但周达武喜与文人雅士打交道,留下过许多风流雅事。据民国《华阳县志》载,任四川提督时,曾以数千金购买“赵云洗马池”址,“仍以一龛奉顺平于池上”,文士名人常聚在一起,赏荷泛舟于此。军旅之余,周达武喜舞文弄墨,善写“虎”字,成为珍奇墨宝,广为流传。

湘军名将周达武娶妻姚氏,1883年生子周家纯,孩子从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1900年,17岁的周家纯与时任两江总督魏光焘之女魏湘若结婚。1902年东渡日本,进入弘文学院学师范。留学期间,结识黄兴、陈天华等,参加留日学生的革命活动。1904年回国,到湖南长沙,在宁乡速成师范担任教员。后来,他在老家决定兴办女学。当时,清政府禁办女学,湖南查封了几所女校,朱剑凡运用策略应付恶劣的环境。他捐出泰安里部分私宅园林,创办女子学堂,设师范班,附设小学与幼儿园,对外假称“周氏家塾”。

武昌起义胜利后,清朝宣告灭亡,周达武儿子周家纯第一时间向湖北军政府上书,将周姓改为“朱”姓,他的名字周家纯改名为朱剑凡,周家纯恢复朱姓时,曾在湖南省会和周的老家宁乡“闹得沸沸扬扬”。名师出高徒,朱剑凡后来成长为近代著名教育家,为了有更显著的教学成果,朱剑凡到处请社会名师前来任教,当时长沙比较有名的杨昌济、徐特立等都曾在他的邀请之下前来担任教员,这让周氏家塾的很快就在教育界声名鹊起。他的学生很多都成为近代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向警予、蔡畅,杨开慧、著名女作家丁玲······等等,可见朱剑凡并不简单。

周达武故居

周达武的后代人才辈出,蜚声海内外。特别是其子周家纯,由于受新思想和新式教育熏陶,眼光前瞻,十分重视教育,有毁家兴学的美誉。他的孙辈也很有名气,至此,大家才明白为什么周达武的墓碑上为什么子孙都姓朱。参考资料:《清史稿》《湘军志》《宁乡县志》

0 阅读:0

村人说史实

简介:讲叙发生在各地的名人史实,介绍那些过去的风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