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非常的便利和发达,进入21世纪,互联网科技快速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使用互联网,以此来满足自己的需求。据统计,我国网民规模不断扩大,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已达10.11亿。
随着手机等移动设备的普及,我们进入了自媒体时代,在这个时代,人人都是自媒体。但是互联网是一把双刃剑,使用不当一不小心就会落入各种各样的“圈套”之中。
现在大家每天的工作、社交和娱乐都离不开手机,这是正常现象。但是很多人每天手机不离手,一有时间就刷手机,甚至上班和休息时间眼睛也离不开手中那块小小的屏幕。沉迷网络,其中的缘由怎样的呢?
一、被网络支配,沉迷其中
手机连着网络,网络连着世界,我们刷着新闻,看会视频,打打游戏都无可厚非。但是现在的网络套路层出不穷,刷过手机的朋友们都有过这种感觉:本来就是随便打开一个推送,看看社会热点新闻。但是看完了之后它下面或者其它的页面,推送的标题又很吸引人,于是带着好奇的心理,大家又进入了网络的世界。
本来没想看这么多,刷着刷着一个小时甚至更多的时间过去了。而且看完了之后你发现,并没有什么新奇的事情,只是一些标题党在夸张而已。有用的知识不但没有增加,时间倒是浪费了不少。其实这些都是人家的套路,抓住了大众猎奇的心理,一步步吸引大众投入更多时间停留在这个“陷阱”里罢了。
不仅是看文章,游戏和购物也存在着大量猜透你心思的“小陷阱”。游戏玩着玩着通不了关,会弹出各种页面引诱大家充值。对于大人来说没什么,可以处理,但是小孩子自制力不强,看到充值后的效果立即心动,冲动消费,自己钱不够还会想方设法用大人的钱来进行游戏充值。数目小还好,数目大对于家庭就造成没必要的损失了。
大数据时代,我们的信息在网络上近乎透明。我们的搜索记录、购买记录、日常喜好,大数据都帮你记得一清二楚。在购物时,总会出现你在一个购物平台上刚搜索过的产品,紧接着又出现在另一款购物平台中。合适的服务会让我们舒服,过度的揣测只会让我们反感。
同时猜你喜欢和推送也都是我们的喜好,引导我们消费。还有些消费陷阱隐藏在优惠券中,表面上是优惠了不少,实际上却通过先升后降的操作欺骗消费者。以及凑单、满减、免单提现等操作都是各种小陷阱。这些操作掌握了我们的心理,不提高警惕就会被支配且深陷其中。
以上都是平时我们在享受互联网带来的便利的同时,不注意所遇到的“陷阱”。但是如果和下面的例子比起来,那它们只能算是“小心机”,不足以引起广大网友们的注意。
二、借贷陷阱掏空8.88亿人
随着社会不断进步,大家的思想也得到了超前解放,对待很多事物的态度都产生了变化。再加上互联网的发展,网络上出现了各种借款平台,人们借钱也变得越来越容易。在网络平台随时随地都可以按需借款,如此低的借钱门槛,让很多人都加入了网贷一族。
不过,网贷的绝大多数都是年轻人。每个月都靠着信用卡,花呗,白条等金融借贷产品生活,超前消费时间久了,很多年轻人都产生了依赖性。超前消费的种子已经埋在了很多年轻人的心中。
他们表面光鲜亮丽,社交圈经常上传的各种美食美景,不过都是不真实的东西。很多都是建立在负债下。大部分年轻人都使用并依赖信贷产品,年轻人平均债务收入比是41.74%。90后和00后已经占去了总人口的24%,也就是3.36亿人。
这些将主导中国消费格局的人,却养成了超前消费的消费观念,一边是花呗,白条信用卡,另外一边口红,衣服,球鞋。据央行的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3月末,我国信用卡逾期半年未偿信贷总额比10年前翻了10倍多。
之前有银行人员为了业绩,通过各种各样的方法进行大量的信用卡推广,还给新用户很大的优惠政策。信用卡的数量不断攀升,但是他们只负责开卡,是为了最终的数据。至于开卡后进行借贷的用户是否能偿还,并没人考虑。
对于用户来说,逾期之后就会被列入银行的黑名单,以后想贷款就很难了。故意不偿还还会被起诉,用房子,车子等财产来抵扣,自己成了老赖,子女也受牵连,不能读私立学校了等等。
三、短视频成为新的“网络陷阱”
借贷已经成为了继黄赌毒之后的一大隐患,然而并不止借贷,现在还存在着一种陷阱,让众人深陷其中难以自拔,那就是短视频。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人们对手机的依赖越来越大,在城市里面到处都是低头族。
在日常的生活情景中,无论是在室内还是户外,都能看见低头刷视频的人。更重要的是这种现象还在向中老年渗透,不少老年人也沉迷其中。刷短视频,拍短视频,已经成为了一种新的休闲娱乐方式。
数据显示我国移动互联网的用户,已经达到了9.86亿人。人均每周上网的时间达到26.2小时,平均下来一天刷手机的时间3.75小时。每天花这么多的时间是在工作和学习吗?并不是,而是在消遣娱乐。
从2018年起,社交软件开始流行,基本上人人手机上都有一个短视频的软件。短短三年左右的时间,人们已经对短视频形成了依赖。短视频已经成为了用户消磨时间的利器,很多人甚至刷上瘾,跌入到了这个陷阱中不能自拔。
短视频最厉害的地方就是时间短。但是又充满变数,你也不知道刷到的下一条视频会是什么样的。这种短小的刷视频的形式,给人们带来了很高的情绪刺激。而且还可以一直有新的内容出来,这样就充满了新鲜感,带来了新的刺激。这种情绪的叠加效应,在诱导人们持续地刷下去。
陷入短视频的陷阱后带来的危害也很多,很多人都把时间浪费在短视频上。短视频除了带来机遇,也会占用大量时间,导致工作效率低下。对于那些自制力不强的年轻人,只会让他们更加不思进取。现在的短视频内容鱼龙混杂,有很多内容低俗,无营养的视频充斥其中,傻瓜视频更是层出不穷,洗脑上瘾,刷时间久了会让人失去思考能力。
一些短视频作者,为了博眼球,只想着拍视频,吸引流量,却不顾他人利益。比如前段时间河南下特大暴雨,发了洪水。很多人前往救灾现场参与救援或者在家自发捐款送物资。一方有难八方支援,这些举动不光让河南人民暖心,我们作为同胞也觉得十分温暖。
但是,却有这么一些人,为了蹭热度,吸人眼球,竟然在救灾现场假装自己被困于洪水,浪费公共资源。还有的人假装自己去救人,穿着救生衣偷走救生艇,却只为自己作秀。这种行为已经干扰到了正常的救援工作,有损功德。为了自己的利益,毫无底线,实在是不道德。为了拍视频而惺惺作态的人,不会得到大家的关注与同情。
除了这些,还有一些视频作者打网络擦边球,用一些语言,行为不断在法律的边缘试探。其中一些油腻、作假、炫富,恶俗的短视频极度引起受众的不适。
例如最近爆火的“人类高质量男性”和 “风小逸”遭封杀。前者凭借自己怪异的拍照姿势和言论火爆全网后,用虚假身份吸引粉丝,并在粉丝群内定制高额会员费。后者“娘里娘气”,吃个桃桃好凉凉,画风引起多人不满。二者都有“伪娘”的共通点。
当然还有更严重的,短视频带起了另一个新兴产业网络直播后,在虚拟的网络世界里,不少的年轻人疯狂地给主播打赏。孩子因为看直播掏空父母的积蓄,这种案例不在少数。一些孩子甚至偷父母的钱来给喜欢的主播打赏,为此国家也出手整治了现在的直播乱象。
现在是00后当道,孩子们生活在网络时代避免不了与网络接触,直播内容对未成年人的影响很大。像上面用父母的钱去给主播打赏,已经影响到了孩子的品行。所以短视频的内容很重要,在没有整治好之前,短视频还是存在着很多“陷阱”。
结语
短视频“陷阱”越来越多,具有强大的吸引力,深陷其中只会消磨意志力,这对社会的发展是极其不利的。希望在国家整顿这些充满“陷阱”的短视频的同时,作为受众的我们也要提高自制力,抵制诱惑。不仅是提醒小孩子防范,我们成年人也要有自己的定力,避免陷入其中。提升自己的品质和防骗意识,做真正意义上的“高质量人类”。
现在一天能接 10 几家银行打电话贷款的,为什么没有人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