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布将退出“一带一路”,巴拿马态度180度转变,妄图让美高抬贵手

李杰新观察 2025-02-11 10:31:13

图为巴拿马总统穆利诺

本期话题,特朗普极限施压,巴拿马态度180度转变,宣布要退出“一带一路”,中方严正交涉。

随着特朗普的步步紧逼,巴拿马政府坚决拒绝美国干涉巴拿马运河的态度发生了转变。2月3日,巴拿马总统穆利诺表示,巴拿马不会与中国续签“一带一路”倡议谅解备忘录。并强调,这一决定是早在与鲁比奥会面之前就做出的。

那这就奇怪了,穆利诺为什么会强调,这和鲁比奥无关呢?很简单,因为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倡议的直接背景之一,是美国对该国施加的巨大外交压力。要知道,特朗普在还未上台前就对巴拿马运河垂涎三尺,并且咄咄逼人的表示,美国应该收回该运河,且不排除动用武力。在1月20日就职时,特朗再次宣布将采取措施“收回”巴拿马运河。当时,巴拿马政府的态度还算坚定,至少口头上没有任何让步,而这一切都在鲁比奥抵达巴拿马之后,发生了180度大转弯。

图为鲁比奥与穆利诺会谈

2月2日,美国国务卿鲁比奥与巴拿马总统穆利诺举行会谈,双方就移民问题和巴拿马运河的“收回”进行商讨。鲁比奥还表示,“特朗普不希望在中国在该地区影响力增加的情况下维持巴拿马运河的现状。”这已经是毫不掩饰得施压了,目的就要巴拿马做出明确的选择。

而后,才有了巴拿马总统那一番所谓的“未受鲁比奥压力”的退群言论。巴拿马的这一举措不仅对自身的外交方向产生了影响,而且可能对“一带一路”倡议以及全球与地区的政治格局产生深远的波动。

首先,这一举措可能给拉美国家造成示范效应和心理影响,尤其是在美国外交压力和政治博弈加剧的背景下,拉美国家可能会对继续参与“一带一路”项目产生犹豫。长期以来拉美地区在经济上依赖于美国的市场和投资,虽然近些年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倡议在拉美地区加大了投资,但这种支持还不足以消除政治和外交风险。巴拿马的退出,可能促使其他拉美国家在外交政策上采取更加保守的态度,重新评估与中国的合作,尤其是在战略性项目上的参与。

图为巴拿马运河

其次,巴拿马的退出实际上加剧了中美在拉美地区的地缘政治竞争。在特朗普2.0开启之后,美国对拉美的战略目标之一就是遏制中国的影响力,尤其是在巴拿马运河等关键基础设施上的存在。巴拿马政府选择退出“一带一路”,表面上是响应美国的外交要求,实际上也揭示了拉美国家在面对美中两大国竞争时的外交困境。

最后,这也直接显示了特朗普政府试图在经济上和政治上打造一个“美洲大市场”和“美洲共和国”的野心。而迫使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只是特朗普这盘大棋上的第一步,接下来,等到他可以完全掌控整个地区局势之后,势必打造更为坚固和鼓励的地缘壁垒。

图为美国国防部长海格塞斯

特朗普政府的强硬外交政策,尤其是在巴拿马运河等战略要地的控制问题上,显然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美国通过直接施压和外交手段,迫使巴拿马向美国靠拢。2月5日,美国国防部声明,美防长海格塞斯在2月4日与巴拿马公安部长通话,双方一致同意扩大美军方和巴拿马安全部队的合作。尤其是在巴拿马运河和非法移民方面。然而,这种外交上的妥协并不代表特朗普会对巴拿马做出更多让步。

因为,美国想要的是进一步获得巴拿马运河优先通航权,当然,更深层次的就是直接控制巴拿马运河。2月6日,鲁比奥明确表示美国船只经过巴拿马需要付费的做法是“荒唐的”。

从美国的表态中,可以看出特朗普政府不会因巴拿马的妥协而对其网开一面。特朗普的外交政策一贯倾向于直接、强硬且带有零和博弈的特征。在这种政策框架下,特朗普通常不会对表现出妥协的国家轻易放松压力。巴拿马在美国战略中仍然占有重要地位,特别是在控制巴拿马运河、保障美国在亚太地区的军事通道以及减少中国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方面。

图为美国总统特朗普

特朗普政府无疑会继续利用对巴拿马政府的外交施压,以防止其进一步与中国深化合作。在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后,特朗普可能加大对巴拿马政府的经济制裁或贸易惩罚力度,特别是限制巴拿马与中国在战略性基础设施项目上的合作。例如,美国可能通过经济制裁或限制巴拿马参与重要的国际贸易协议来遏制其与中国的互动。这种方式将对巴拿马造成一定的经济压力,迫使其重新审视与美国的关系。

此外,特朗普可能通过联合西方盟友或拉美国家,施加外交压力,要求巴拿马将其与中国的合作置于严格审查之下,特别是基础设施建设、能源合作等领域。这种“多边压力”可以减少巴拿马进一步深化与中国的合作,迫使其转向美国一侧。

除此之外,特朗普政府可能利用巴拿马国内的政治环境施加影响。通过支持亲美的政治力量,以促使巴拿马政府在对外政策上,做出更加有利于美国的选择。例如,通过支持巴拿马的亲美政治派系或商业利益集团,特朗普可能加强对巴拿马内政的影响力,使其政府更加倾向于与美国对接,而非继续与中国维持合作。

巴拿马宣布退出“一带一路”,这一决定无疑对中巴关系产生了直接影响。面对这一局面,中方首先在外交领域进行应对。2月7日,中方提出严正交涉,表示中巴在“一带一路”框架下取得一系列合作成果。

图为科隆自贸区

根据巴拿马运河管理局数据显示,中国长期保持巴拿马科隆自贸区最大商品供应国和巴拿马运河第二大用户地位。2023财年通过巴拿马运河的货物中,中国的来往货物总计超过6400万吨,占比达22.7%。这些合作项目为巴拿马国家和人民带来了切实的利益,退出该倡议可能意味着失去未来发展的机会。

面对巴拿马可能退出“一带一路”的局面,应采取务实的策略,继续向巴拿马提供不同领域的合作机会,尤其是在非“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合作。中国可以在基础设施、科技、文化交流和可持续发展等领域深化与巴拿马的合作,寻求更广泛的合作形式。

图为“一带一路”框架下的基建项目

同时中国也可以借此机会,积极推动与拉美其他国家的合作,展示“一带一路”倡议的开放性与包容性,避免将其视为单一的外交框架。通过与其他国家加强合作,尤其是在基础设施建设、科技创新、教育和文化交流等领域,中国能够继续扩大在拉美地区的影响力,并形成新的合作伙伴。

巴拿马退出的事件也暴露出“一带一路”在某些地区面临的政治和外交挑战。这也需要我们在面对不同国家时,中国可以根据各国的具体政治环境、经济需求和外交策略,灵活调整合作内容和形式。特别是在拉美地区,中国应根据各国的独立性、发展需求和国际环境的变化,提供更加符合各国需求的合作项目,以增强“一带一路”倡议的吸引力和可持续性。

图为货轮驶入巴拿马运河

总的来说,巴拿马退出“一带一路”是该国在美国压力下的选择,这一事件可能影响“一带一路”在拉美地区的推进,并为全球基础设施合作带来挑战。尽管巴拿马作出外交妥协,特朗普政府不太可能对此宽容,预计将继续加强对巴拿马的战略掌控,确保其利益不受威胁。巴拿马的退出虽然对中国是一项挑战,但也为中国提供了重新审视外交策略的机会。中国应灵活应对,维护与巴拿马的长期合作关系,并灵活推动“一带一路”稳步发展,减少外部压力的影响。

“兵来将挡,水来土掩 。”美国一味切断他国与中国的联系,并不会实现长远发展,只是在开历史的倒车,中方必将采取有效的应对措施。

0 阅读:12

李杰新观察

简介:从事军事战略、安全形势、武器装备、海洋军事方面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