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风物志,揽四海胜景,博人间风华。
中国古代建筑,无论是实用性,还是建筑美学,都堪称一绝。
特别是中国古代四大名楼,历来为世人津津乐道,属于中国古代建筑的典范。
何为四大名楼呢?
一般认为是指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鹳雀楼,不过,也有人认为,应该把鹳雀楼换成蓬莱阁,其实,蓬莱阁更应属于组合式的大型建筑群,将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鹳雀楼放在一起,并称为中国古代四大名楼,更合理一些。
黄鹤楼位于湖北武昌,岳阳楼在湖南洞庭湖畔,滕王阁在江西南昌赣江之滨,这三座名楼,久负盛名,且都在南方,唯独鹳雀楼,处于北方的山西,从知名度和影响力,以及现在人旅游打卡的热度来看,显然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比鹳雀楼的存在感更高一些,换而言之,鹳雀楼的存在感低,这是怎么回事呢?
为什么会如此?
可能有人说,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有古代文化名人的诗词歌赋,比如黄鹤楼,历代诗人,不吝笔墨,对其赞美有加,特别是李白和崔颢,李白见崔颢的诗,都自愧不如,后人更将崔颢的《黄鹤楼》视为唐人七律第一,仅此一诗,就足以让黄鹤楼名扬天下。
滕王阁,更不用说了,王勃雄才,一篇《滕王阁序》,成就了自己,也成就了滕王阁,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更成为千古佳句。
湖南的岳阳楼,处洞庭之滨,名冠江南,山水楼,一应成景,素有“洞庭天下水,岳阳天下楼”的美誉,这一切都要感谢范仲淹的《岳阳楼记》,使其名声大噪,誉满天下。
那么,鹳雀楼有没有文化加分项呢?
当然有,唐代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那是家喻户晓妇孺皆知,某种程度上,比《滕王阁序》和《岳阳楼记》更容易传播,更容易熟记,“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不仅如此,唐宋时期,文人墨客,常常登临鹳雀楼,从这一点上来看,似乎也不输于江南三大名楼。
很显然,造成现在鹳雀楼不如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旅游热度高的原因,并非文化,而是另有其因。
那么,会是什么原因呢?
可能有人会说,现在的鹳雀楼是重建的,并不是古代的,所以人们不喜欢去看假古董。
诚然,鹳雀楼始建于北周,因鹳雀栖息于上,故而得名。可惜在元朝的时候,就已经毁于战火,现在看到的鹳雀楼,实际上是1997年开始重建的,一直到2002年新的鹳雀楼才盖好,并开门迎客。
从这个时间上来说,鹳雀楼错过了很多,毕竟,像黄鹤楼、滕王阁、岳阳楼早在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就已经吸引了很多游客慕名前往,而鹳雀楼,拖拖拉拉,直到2002年才再次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之中,很长一段时间,几乎被人们遗忘掉,就是想去,也没地方去找去看,实在是一种遗憾。
那么,江南三大名楼,都是实打实的古建筑吗?
其实,也不是了,黄鹤楼在历史上屡毁屡建,光明清的时候,就毁了七次,重建加上维修不少于10次,现在的黄鹤楼,则是1981年重建,连位置都变动了,因为1951年的时候,建设长江大桥,占用了原址,后来重建黄鹤楼,就挪到了蛇山上,至1985年落成,仿造的是清代的版本。
至于江西的滕王阁,也是命运多舛,历史上屡建屡毁,又屡毁屡建,好在梁思成大师当年绘制了宋代的滕王阁草图,这对后人研究和重建滕王阁有巨大的帮助,现在的滕王阁是1989年建成,所以说,也不是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了。
难道大名鼎鼎的中国四大名楼,就没有原汁原味的古建筑了吗?
当然有,它就是岳阳楼,岳阳楼的前身是东吴鲁肃搞得阅军楼,宋代滕子京重修岳阳楼,并且请来了范仲淹,写下了《岳阳楼记》,可惜的是,岳阳楼在后世几经兴废,现在看得到岳阳楼,系清光绪年间的版本,虽然不是宋时风貌,但也算是真正的古建筑了。
由此看来,鹳雀楼不如江南三大名楼火,并不是因为重建,毕竟,黄鹤楼和滕王阁都是重建,只是比鹳雀楼早了几年而已,抢了一个先机。
那么,会不会是风景问题?
中国人讲究山水,滕王阁在赣江之滨,岳阳楼在洞庭湖畔,黄鹤楼在蛇山上,都有独特的风景线,那么,山西永济的鹳雀楼呢?有没有与之相辅相成的自然山水?
当然有,鹳雀楼前对中条山,下临黄河,要不然,王之涣写出了“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的诗句呢?
所以说,风景的角度看,鹳雀楼并不差。
那么,究竟是什么原因,导致的鹳雀楼不及江南三大名楼旅游热度高?
目前,滕王阁属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黄鹤楼属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岳阳楼属于国家AAAAA级旅游景区,唯独鹳雀楼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
从这一点上,也可以看出,鹳雀楼和黄鹤楼、岳阳楼、滕王阁的差距。
这个差距,可能并不在于历史文化和建筑美学上,而更多的是旅游景区的综合性比较,比如交通、服务、宣传等等,这一点,也是北方,特别是山西,要向南方学习的地方,就拿山西的文物古建筑来说,数量之大,文化价值之高,很多都没有得到较好的开发和宣传,或许,鹳雀楼就是一个例子,不知道你怎么看?
欢迎关注旅游风物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