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东方不败
大雪纷飞中,只有他坚守着戏剧的规矩。
舞台上的70岁高龄的他,发着高烧依旧激情澎湃。
“应了的戏,就得唱,这是祖师爷定下的规矩。”
从业45年的陈佩斯,一直是这句话的“践行者”。
虽然“颗粒无收”,但他的口碑却是有目共睹!
01
《戏台》过后,《惊梦》上场。
但如今,《惊梦》也到了要暂别舞台的时候。
从剧本创作到搬上舞台,这个话剧历经三载打磨。
然而2021年一经问世,便赢得了极高的口碑。
所到之地,好评不断,巡演一百五十场后,豆瓣评分 9.3。
被奉为 “最震撼话剧”“最不容错过剧之榜首”“中国原创话剧天花板”“原创戏剧之顶流” 等。
而之所以取得如此巨大成功,少不了陈佩斯的“呕心沥血”。
他对这部话剧倾注了大量心血。
即使在高龄且身体可能会面临各种挑战的情况下,依旧坚守舞台。
为观众带来一场又一场的文化盛宴。
即使巡演期间整夜整夜睡不着、即使需要来往于医院调养身体。
但陈佩斯依旧在发着高烧的情况下坚持上台演出。
一登上舞台的他,全然沉浸其中,完全忘却了身体的疼痛。
更是因为一句话,而实现了口碑暴增。
“应了的戏,就得唱,这是祖师爷定下的规矩。”
听到这句台词的观众,无不赞叹陈佩斯的“德艺双馨”。
而这位值得大家尊重的老艺术家,确实配得上这四个字。
无论遇见什么情况,他答应的演出就一定会按时开场。
2016 年大年初五,陈佩斯、杨立新主演的《戏台》首登津门。
当天恰好是陈佩斯 62 岁的生日,而他原本就身体不适,抵达天津时发烧 38.5度。
演出前杨立新请来了一位大夫紧急给陈佩斯打了一针,让他的体温降到37.5度。
然而,更糟糕的是天津大剧院因修地铁碰断电缆而停电,演出延迟了两个小时才开始。
在后台等待期间,所有演员都紧张候场。
陈佩斯也抱着 “哪怕剩一个观众也要演好” 的决心等待开场。
由于嗓子失声,和他演对手戏的演员们还专门为他找了耳麦话筒做预案。
这场演出一直拖延到子夜近 12 点才结束,而首场 1500 名观众无人退场。
热烈的掌声和笑声是对陈佩斯最大的安慰。
2018 年 10 月 9 日晚,64 岁的陈佩斯在杭州大剧院导演并主演话剧《戏台》。
由于年事已高,他的身体出现了肌肉酸痛无力的状况。
甚至到了不用理疗仪刺激肌肉,手都抬不起来的程度。
为了能够顺利完成演出,他每天都要用理疗仪刺激肌肉,一做就是一天。
以此来支撑自己在舞台上输出两个半小时的能量,为观众呈现精彩的表演。
再到如今,71 岁的他带着话剧《惊梦》进行全国巡演。
话剧本身的演出强度较大,而陈佩斯依然亲自登台。
在舞台上展现出了极高的艺术水准和表演热情。
如此敬业,也难怪观众对其大力盛赞。
不管是舞台表演,还是对戏剧的尊重,都让人深深折服。
还有网友看着他的话剧,回忆起他演小品的那段岁月。
“无人超越”,是外界对其小品的评价,也是对他的高度赞扬。
明明是令大家念念不忘的东西,陈佩斯为何要在98年“逃离”春晚呢?
02
在那个崇尚“伟光正”的年代,陈佩斯生生用纯喜剧开辟了一条道路。
就像一针“强心剂”一般,为死板的艺术注入了活力。
简单的一只碗,在陈佩斯手中翻来覆去,无实物表演惊呆了众人。
一部《吃面条》彻底标志着中国“小品”的诞生。
而陈佩斯能下定决心搞喜剧,还是来自父亲的影响。
生于艺术世家的他,拥有着荧幕上“五大恶人”之一的父亲。
因为饰演的那些恶人角色,外界对父亲陈强可谓是深恶痛绝。
所以当陈佩斯想“子承父业”时,自是遭到了多次打压。
然而这并未阻挡住他对艺术的热爱。
后来,拗不过他的父亲只能将全身本领尽数“传给”儿子。
陈佩斯也成了父亲当年的模样,扮演匪兵、地痞这样的小角色。
直到一部喜剧电影《瞧这一家子》横空出世,指引陈佩斯走上了喜剧之路。
那是他与父亲的第一次合作,也奠定了未来的发展方向。
“人民群众活得太辛苦了,我们应该把欢笑带给他们。”
父亲的这句话,陈佩斯牢牢记在了心里,并为之努力。
一开始,他只是在喜剧电影里“打转”,将快乐还给观众。
直到他遇见朱时茂,一拍即合的两人贡献了无数经典。
1984 年,陈佩斯和朱时茂在春晚上表演了小品《吃面条》。
成为春晚历史上第一个小品,一夜成名。
其实这个节目在播出前还历经波折。
由于春晚导演不确定这种表演形式是否合适。
一直处于待定状态,直到最后一秒才决定让他们上台。
节目播出后,全国人民都被逗得捧腹大笑,《吃面条》也成为了陈佩斯的代表作之一。
此后,他们组成黄金搭档,在春晚上前前后后搭档了 11 年,创作了众多经典作品。
1985 年的《拍电影》,春晚举办地是在露天场所中。
而陈佩斯为了圆演员梦,在寒冷的冬天穿着单衣拍摄夏天的戏。
被导演朱时茂用水浇身装作汗流浃背,最后因身体不适被送往医院。
这个小品以喜剧的方式展现了演员的艰辛,让观众在欢笑中感受到他们的不易。
《羊肉串》《胡椒面》《主角与配角》《警察与小偷》《王爷与邮差》等。
这些小品都是两人同台留下的经典,让无数观众捧腹大笑。
可1998年之后,春晚舞台上却再未出现过两人的身影。
03
原来是他和朱时茂发现了一些无法忍受的“猫腻”。
央视下属的电视总公司,擅自出版并发行了他们创作并表演的八个小品的 VCD 光盘。
两人通过登门、打电话和去函等方式寻求解决办法未果,无奈之下诉诸法律。
然而,他也就此“消失”了。
这起官司经一些媒体夸大报道后,被演绎成沸沸扬扬的 “央视封杀风波”。
直接导致原被告双方矛盾激化。
几乎在一夜之间,各个电视台和演出单位就不再追捧他了。
他再也接不到任何与广电系统有关的商业演出邀请。
在失意的那几年,陈佩斯的生活陷入了困境。
他的影视公司倒闭,女儿小学一年级下学期缴费时,他甚至掏不出 280 块钱的学费。
那段时间,陈佩斯陷入了绝望,他跟几个朋友整天抽烟喝酒,浑浑噩噩地度日。
但妻子王燕玲的举动给了他一线希望。
1999 年 “五一” 期间,王燕玲拉着陈佩斯到郊外散心并拿出了一份承包合同。
她告诉丈夫自己早在去年就用多年积攒的 70 余万私房钱承包了 1 万亩荒山。
那时的她,只是为今天留一条退路。
陈佩斯愣住了,站在寂静无人的山头上,忍不住泪流满面。
于是,陈佩斯和妻子把女儿交给爷爷奶奶照顾,成了一对农民夫妻。
转眼间两年过去了,小树长高了一大截。
昔日光秃秃的荒山也变成了万亩绿色的林海。
此时,陈佩斯夫妇的利润为 30 万元。
危机缓解后,陈佩斯又开始感到不安分了,他总觉得自己是一个演员。
妻子了解他,把果树赚的 30 万存款和 5 万元的私房钱都给了他。
告诉他这是重新开公司的基金,如果不赚钱没关系,她将继续留在山上。
保证每年稳定的收入,并为这个家庭提供稳定的后方支援。
就此,陈佩斯重新开始了自己的事业,这次他将事业重心转向话剧。
2001 年,他出演了首部话剧《托儿》。
这部话剧在全国各地连续演出达 120 场,票房近 4000 万元。
创造了当今话剧界无法超越的神话。
而与此同时,他也再次回归了央视。
04
近年来,陈佩斯回归央视,参加了《金牌喜剧班》等节目。
为喜剧事业的发扬光大贡献自己的力量。
虽然有人说他点评得太专业太枯燥了。
但他站了六个小时给学员们上课,却值得所有人尊敬。
从喜剧的由来开始讲,展现了他对喜剧的热爱和执着。
他不喜欢 “喜头悲尾”、也不喜欢 “纯搞笑”。
认真地点评小品的结构,体现了他对喜剧艺术的高标准和严要求。
除此之外,他还致力于传承喜剧艺术。
开创的大道喜剧班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喜剧人才。
而陈佩斯对自己的儿子陈大愚要求更是严格。
不让他在外面暴露他们的父子关系,告诫他不能想着靠家里,要自食其力。
在陈佩斯的用心教导下,陈大愚养成了谦虚、低调的性格。
进入演艺行业后也从来没有依靠父亲的关系去发展,而是一直在默默努力。
如今,父子俩一起登台表演《惊梦》,陈大愚的表现更是令人惊喜。
看到他,不少观众称赞 “陈氏喜剧后继有人”。
总结:
从春晚小品第一人到话剧舞台的拓荒者,再到喜剧传承人的导师。
陈佩斯始终保持着对喜剧的热爱和追求。
他的喜剧精神将激励着一代又一代的喜剧人。
为中国喜剧事业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