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长征二号”火箭带到香港展出——访原香港立法会议员蔡素玉

红船编写 2024-09-20 18:42:36

蔡素玉,是一位在香港政商两界都有影响力的人物。她是香港立法会议员,也曾连续三届当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在她70多年的人生历程中,写满了“家国情怀”一词。她说:“别人夸我聪明什么的,我都不在意,但说我孝顺、爱国,我接受。”

▲蔡素玉

2024年9月初,红船编辑部工作人员与蔡素玉进行了一次面对面的访谈。她毫无保留地畅谈了“出生于内地,成才于香港”的成长经历、以“我爱地球”为理念的善举、“爱家人、爱家乡、爱祖国”的家国情怀等话题。

成长历程:

生于福建梧埭村,长于香港

“我是农民出生的”,在介绍自己时,蔡素玉笑声朗朗地说。

1950年,蔡素玉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梧埭村。这个在改革开放后诞生了多家鞋业公司的村庄,是她起飞的地方,也是她生命中那根永恒的“风筝线”。

那个年代出生的女孩子,鲜少有“飞”出家乡的机会,蔡素玉却在11岁那年去往香港,并在此后一直生活在那里——在那里接受了完整而良好的教育、在那里开创了一片属于自己的天地。

据蔡素玉介绍,在她出生之前,其父蔡先生已离开家乡前往菲律宾经商。其父在异国他乡打拼时,蔡素玉的母亲林秀华带着子女在梧埭村守望着一份团圆的希望。

和同时代的大多数旧式女子不同,林秀华是一位有主见的大家闺秀。她出生在菲律宾一个富庶的华商家庭,后来父母变卖家产后回到福建晋江,成为当地的首富。因而,她有机会受教育并见世面。

在与丈夫分离多年之后,林秀华开始着手把团圆的希望变为现实。当她发现东南亚国家与新中国的关系普遍不友好而难以落脚时,便决定与丈夫在香港团聚。

1961年,林秀华赴港与丈夫团聚的申请获批。与她同行的,还有11岁的女儿蔡素玉。来到香港之后,林秀华和在菲律宾的丈夫相见虽然容易多了,但是最初那段时光,蔡素玉母女的生活依旧比较艰苦。

在福建老家的时候,蔡素玉已经开始读书。到达香港后,她进入当地的福建小学继续读书。但在寒暑假期间,她和许多小孩一样会去打工赚钱补贴家用。

就是在那段时光,一个场景深深地嵌入了蔡素玉的记忆之中。

在一个暑期,蔡素玉来到李嘉诚的长江塑料花厂打工。那个时候,没有童工一说,很多小孩围坐在一个桌子旁制作塑料花。坐在蔡素玉旁边的女孩突然间对她说:“我很羡慕你。”她有些吃惊地问:“你羡慕我什么?”女孩回答说:“你有书读,能读书。”

“我是人生第一次知道自己是幸福的,知道有书读是幸福的。“蔡素玉在回忆往事时说。

小学毕业后,蔡素玉进入香港英华女子学校读书。这所历史悠久的名校是一所教会学校,在这里蔡素玉开始接受英文教学。

从英华女子学校毕业后,蔡素玉以优异的成绩考入香港大学攻读生物专业。大学毕业后,她继续在香港大学攻读研究生,专业则选择了生态学。

在被问及专业选择这一问题时,蔡素玉一下打开了话匣子:“我的第一个念头是想念农业,种水稻。几十年前要是在内地,我一定跟着袁隆平去研究水稻。因为中国是农业国家,我想帮国家发展农业。谁知道,在香港找不到土地来种(水稻),就不能念水稻。”

因为无法选择农学,蔡素玉退而求其次选择了生态学专业中的海藻生态学作为研究方向。在她看来,中国沿海的海岸线很长,有丰富的海藻资源,帮中国实现海藻的工业化也是一件有意义的事情。

蔡素玉从香港大学生态学专业毕业后,并未能如愿去做海藻工业化,而是兜兜转转进了商界。

当年大学毕业时,蔡素玉猝不及防地遭遇就业难。

“我是港大第一批毕业就失业的那一批。”蔡素玉笑着说。在他们这一届学生毕业之前,香港大学的毕业生一直是天之骄子,尚未毕业就被政府机关、银行及大公司争抢一空。比她早一年毕业的梁锦松等人的苦恼,是纠结“进政府还是去银行,去银行的话选哪一家”,最后才考虑是不是去经商。

政府和银行的门进不去,蔡素玉又对经商很反感。最终,她选择继续在香港大学读研究生。

“我这边念硕士,那边又去教普通话。”蔡素玉在讲述那段历程时说。原来,早在读本科时,她已经开始在港大教普通话了。由于中学读的是全英文教学的教会学校,所以进入大学后得知有一个普通话班,她就报了名,想去提高一下普通话。结果,因为找不到教普通话的老师,原本想学习普通话的蔡素玉成了教普通话的老师。

这样一来,在整个大学期间,蔡素玉一直担任普通话老师。在读研究生的时候也是如此。

“我在港大教了8年普通话。”蔡素玉笑着告诉红船编辑部工作人员。教普通话的经历,如同一根血脉一直把她的心和内地紧紧联系在一起。

据蔡素玉介绍,教普通话这个契机,让她走进了一个爱国爱港的学生圈子。当时,这个圈子认同的一个观念叫“认中关社”——即“认识中国,关心社会”的意思。

出于“认中关社“,这些港大的学生在学普通话的同时,也会唱红歌。

“我在教普通话班的时候,又教唱歌。什么《南泥湾》《弹起我心爱的土琵琶》等爱国歌曲,我都教过。”蔡素玉告诉红船编辑部工作人员。

与此同时,她还在一些师兄师姐的影响下读了《青春之歌》《红岩》等书籍。

在这些师兄师姐的组织下,蔡素玉还去了一趟韶山。

“那是我第一次到韶山,回来以后,我就开始每天洗冷水浴锻炼身体,每天到维多利亚公园去跑步,要锻炼身体,为国家做贡献。”蔡素玉说。在大学三年级的时候,她开始谈恋爱,但觉得“谈恋爱很小资”,一心想着“要不要去教书,来影响下一代”。

后来,阴差阳错之间,蔡素玉还是在20世纪80年代初走上了经商之路。在经商这件原本并不喜欢的事情上,她做得很成功。

▲蔡素玉与朱顺忠合影

在其涉足的展览行业,蔡素玉从雇员起步做到老板,“先后主办大小展览会近300多次,足迹涉及40多个国家和地区”。1996年底,把“长征二号”火箭从内地带到香港展出的人就是蔡素玉。

目前,蔡素玉是四家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在香港展览行业可谓翘楚。

善行无疆:

从华侨大学校董到“爱地球”的人

除了母校香港大学之外,蔡素玉和另一所大学——华侨大学有深厚的情缘。

创建于1960年的华侨大学拥有泉州和厦门两个校区。在泉州校区的“林秀华文科楼楼志”中写着这样一段文字:“林秀华文科楼位于华侨大学泉州校区承露泉北拿总建筑面积4688平方米,为文学院办公及教学之所。今次由香港著名福建侨领、太平绅士、华侨大学董事会董事兼副秘书长蔡素玉女士捐资五百万元重新修缮,2010年7月开工……”

这段文字背后是一个充满孝心和博爱的故事。林秀华是蔡素玉的母亲,她以母亲的名义为华侨大学捐建了一座楼,被校方作为文学院的教学和办公场所。

在说起自己和华侨大学的缘分时,蔡素玉讲了一个“一盆打卤面”的故事。

当年,不满30岁的蔡素玉曾担任一家科技杂志的总编辑。在觉察到杂志刊登的国外的科学技术内容对国家的科技发展有帮助之后,她便开始寻找一个把杂志“送达”内地的途径。经友人提议,她把杂志的赠阅对象选定为华侨大学。

友人帮她联系了华侨大学之后,蔡素玉和父亲便一起来到华侨大学敲开了一位副校长的门。

“华大的副校长来接待我跟爸爸,我记得我们三个人去吃饭,给了我们一个洗脸盆的打卤面,我们三个人就吃那一盆的打卤面。”蔡素玉笑着描述,盛面的容器是“以前洗脸用的里面有红花的洗脸盆”。就是从吃这一盆打卤面开始,她与华侨大学结下一生的缘分。

从把自己编辑的科技杂志赠送给华侨大学开始,蔡素玉不断把大爱输送给这所大学。

那时,蔡素玉已经开始进入香港的福建同乡圈子。应华侨大学领导的请求,她将一些在港同乡先后介绍给了华侨大学,包括庄启程、洪祖航、杨孙西、石子清等在香港商业领域占有一席之地的知名人士。

“很快,我跟他们一起成了(华侨大学)第一批董事。庄启程就是在香港上环地铁上盖维德大厦的老板,也被我‘抓进去’做董事了。”蔡素玉在讲述这段故事时,一如既往地保持了其坦诚和幽默的风格。

华侨大学的董事,不是摆设,而是出资捐助学校的人。比如,在香港商界并非特别有钱的蔡素玉就捐资为华侨大学盖了一座楼。有感于其赤诚付出和热心组织捐赠,在十几年前,蔡素玉从华侨大学最年轻的校董变身董事会副秘书长。

2025年,是华侨大学创建65周年。为了纪念这个大日子,蔡素玉向董事会成员发出一份倡议——董事把家里收藏的名人字画拿到华侨大学展出。

据蔡素玉介绍,华侨大学的很多董事又是收藏家。她的倡议受到校方欢迎,也得到董事们支持,而耗费心力的展览组织工作就落在她的头上。因为发自内心,所以为此奔波她却不觉得辛苦。

“在二三十年来持续帮助华侨大学这件事情上,您为何用的是母亲林秀华的名字?”在回答红船编辑部工作人员这一问题时,蔡素玉说:“我自己真的不想出名,另外一个(原因)当然是很爱我妈妈,很想用我妈妈的名字。”

蔡素玉不想出名,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她的财富并不是特别雄厚。她担心如果很多人慕名向她寻求捐助,自己没有那么多钱去满足求助者。

当年,在蔡素玉以母亲名义捐助的那座楼落成时,华侨大学校长对前来参加剪彩仪式的侨办主任李海峰说:“蔡素玉捐的这一栋楼,是把她自己身家的很大部分拿出来捐的。”

虽然资产远远比不上香港富豪李嘉诚,但是蔡素玉的善举如同涓涓细流一刻也不曾停止流淌。

早在为华侨大学赠阅科技杂志之前,蔡素玉就为家乡梧埭村的乡亲买了电视机。后来,她也在帮助其他地方修桥、建学校、建图书室。几年前,去云南泸沽湖保护黑颈鹤时,她顺便帮那里的女儿国修了一座厕所。

了解到黑颈鹤是一种生活在中国境内的稀有鸟类后,蔡素玉向云南有关部门捐款用于保护它们。一次,她去云南实地察看保护工作的途中,住在当地一户村民家中。由于室内没有厕所,夜间上厕所需要他人陪同跑到室外。为此,她晚上不敢喝水。这样的经历,让她了解到“女儿国”的室外厕所也很原始,就产生了帮这个村庄建一个厕所的想法。

“我找了一个专门做文化保护工作的新加坡女孩子,去帮我们看看,如果在这里修一个厕所,会不会影响到当地的民族文化。她说没问题,我们就建了一个厕所。”蔡素玉说。但在厕所建好不到一个月的时候再去村里,她遗憾地发现因为没有人清扫,厕所“已经不能用了”。

为了把厕所“盘活”,蔡素玉想出了一个商业化的解决办法。“我们买了一部拖拉机,租给当地一个年轻人。当地人进城的时候坐这个拖拉机,年轻人就收人家两块钱,这个年轻人每个月给我们400块租拖拉机的钱,我们拿着这400块钱请村里一位单身女子清洁厕所,所以这个厕所到现在还很干净。”

除了在困难时刻和汶川大地震等危急关头为自己国家和人民伸出援手,在他国人民有难时,蔡素玉也做不到无动于衷。海地地震的时候,她在香港发起捐助;近年来,在尼泊尔、阿富汗、巴基斯塔等地遭遇困难时,她也会行动起来。

“人家外国有什么水灾,大地震,我就跑过去。尼泊尔是佛陀出生的地方,我们一定要去援助他们。阿富汗的巴米扬是以前的佛教地区,我也组织去捐助。在我的能力之内,我不仅看到中国人有难会感到痛苦,一些外国人真的是无辜的有难的,我也会感同身受。”蔡素玉说。

▲蔡素玉接受红船编辑部专访

“应该说,我爱地球。我做一些慈善,其实都是因为对人类有慈悲心。”蔡素玉如是解释自己的善举渊源。

事实上,蔡素玉的善心既基于虔诚的佛教信仰,也源于贯穿一生的善良品格。

她在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时说,自己从小就对他人的苦难感同身受。她从小个子就比较高,还在福建老家的时候,和伙伴一起去割草,她就会帮个头矮一点的人挑草。早年从香港回内地的时候,大家都会带很多东西,在过海关的时候,她看到有的老人家拿着很多东西,就会帮他们拿东西过海关。

蔡素玉说,自己习惯了这样。反过来说,她的善良已是一种习惯。

家国情怀:

从香港立法会到人民大会堂

蔡素玉至今独身,移居香港63年间,她和母亲一起生活了60年,直至2021年其母亲离世。

在母女二人来香港之初,她的父亲依旧在菲律宾做生意,直到晚年得了心脏病、生意“被搭档抢走”,才回到香港和家人生活了一段时间并在72岁时离世。相比之下,她和母亲在一起生活的时间要比和父亲在一起多得多,对母亲的爱也更加绵长。

说起自己与母亲林秀华之间的感情时,蔡素玉非常动情。“一是我跟她一生都是相依为命,但最主要的是我妈妈影响了我很多。我妈妈是我这一生见过的脾气最好的人,我跟她相处几十年,没见她发过一次脾气,没见她说过人家一句坏话。”

为了表达对母亲的爱,蔡素玉从未给自己过一次生日,但每年都会给母亲过生日。不仅如此,林秀华在世时,蔡素玉带着她走了100多个国家。

在蔡素玉心中,身为大家闺秀的母亲也是一个很有智慧的人。她一直记得自己当年参加立法会选举时的情景。

那是香港回归之前,一直心系国家大事的蔡素玉决定参选立法会议员。熟悉香港立法会选举的人都知道,参加直选是一件非常辛苦的事情。勇敢地参与其中的蔡素玉排名第二,无缘入选。不仅如此,那时林秀华还突发心脏病。

“当你知道自己那么辛苦又一定会输,心情会怎样?”蔡素玉在回忆往事时笑着反问红船编辑部工作人员。

林秀华这样安慰女儿:“你看参选的人,那么多年都没能选上。你第一次参加,就算选不上,你看那么多人欣赏你,那么多人来家里看我,人家都没有这种待遇。人家也知道输了选举,不是你的问题。你得到那么多人同情和支持,就算输也值了。”

听了母亲的话,蔡素玉感到很温暖,也觉得很有道理。

虽然第一次参加直选未能如愿,但得益于母亲的安抚和鼓励,蔡素玉后来依旧积极参政议政。1996年,她获得委任加入香港临时立法会并因为竞争对手落败而成为香港特区政府首任立法会议员。在香港回归后的首次立法会议员选举时,她再度成功当选。

到了2008年,蔡素玉当选港区全国人大代表,从香港立法会走进了人民大会堂。在此后,她又连续两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并积极履职。

▲时任港区全国人大代表的蔡素玉

蔡素玉有个观点广为人知,把爱国和爱家统一起来。在一次发言时,她说:

“展望未来,香港人一定要弘扬既有的优良传统,如恪守诚信、奉公守法,并在此基础上加上两条,一是拥抱祖国,二是努力创新。因为香港的未来离不开强大的祖国,港人只有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才能迎来繁荣富强的美好明天。”

这里的“家”,理解为香港更为准确。

蔡素玉一直难以忘记自己研究生毕业不久的一件事。当时,她在一所中学当老师。一次,身为福建人的她向自己的学生提问:“你们知道福建在哪里吗?”结果,学生们连福建是个地名都不知道。

20多年后的1997年7月1日,被割让100年的香港终于回到了祖国怀抱。这一天,蔡素玉拿着奖品来到一个公园,在一群小朋友中间进行问答比赛。当她提出“中国的首都是哪里”这个问题时,竟然没有一个小朋友答得出来。这样的场景,再一次让她震惊和痛心。

这一切,都是蔡素玉积极参政议政的动因,她想通过自身努力弥合一小部分港人与祖国之间的情感裂痕。

“今天要让青年人爱国家,比起我们那个年代是容易的多了。”蔡素玉在接受红船编辑部采访时说。她认为,这既得益于祖国对香港的关爱——比如广东是一个缺水大省却一直在保证香港供水;也因为祖国变得强大让香港同胞有了自豪感——在巴黎奥运会期间,很多香港同胞通宵达旦看比赛,为中国运动员得到金牌而高兴。

如果为蔡素玉的家国情怀溯源时,就会发现,早年在内地上小学的时候,蔡素玉就是一个好学生,并且加入了少先队。后来虽然去了香港,但家国情怀在她心中从未走远。用蔡素玉的话说:“我爱国比爱家更多。”

“可能因为我没成家,也没有孩子,我主要牵挂的就是我的父母,还有哥哥和侄子等家人。爸爸去世早,哥哥去世也很早,妈妈也不需要我怎么担心,所以我的心思都是想在国家。”蔡素玉表示。

因此,对他人一直夸赞的聪明等优点,蔡素玉都不承认。但有两点,她是永远承认的,第一点是爱国,第二点是孝顺。

“我从打心里面感觉自己真的是爱国,自己真的是孝顺。我这一生如果有任何成就,就是这两条。”蔡素玉说。

蔡素玉简介:

1950年,蔡素玉女士出生于福建省晋江市陈埭镇梧埭村。1961年,随家人定居香港。在香港先后就读于香港福建小学、英华女校和香港大学,并获香港大学理学学士和哲学硕士学位。她精通英语、汉语,会讲广东话和闽南话。

大学毕业后,曾在香港圣家书院任教两年继而投身商界,追随著名实业家冯景禧创办了新鸿基国际服务有限公司,1991年买下该公司易名为东伟业务促进有限公司。后来,陆续扩展自己的商业版图,目前已是四家公司的董事长或总经理。

在投身商界的同时,蔡素玉一直心系香港的发展和祖国的繁荣,倡导香港同胞“把爱家和爱国统一起来,共担民族复兴的历史责任”。为此,她积极参政议政,担任香港立法会议员和全国人大代表并颇有建树。在参政议政的同时,她也是一名热心公益的慈善家——积极捐资助学并参与各项公益事业。

因为于国、于家、于家乡作出的不凡成绩和贡献,她被称为“香港闽籍人士的骄傲”。

作者:朱顺忠

统筹:李秀平视频拍摄:张玲梅

视频制作:王学民

0 阅读: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