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历史求知所
编辑|历史求知所
在中东局势剑拔弩张之际,一场突如其来的暗杀事件再次将这片动荡的土地推向了风口浪尖。
2024年7月31日,哈马斯政治局副主席萨利赫·哈尼亚在伊朗首都德黑兰遭遇到暗杀死亡,这一惊天动地的消息如同一颗重磅炸弹,瞬间引爆了国际社会。
联合国紧急召开会议,中国罕见地升级了措辞,俄罗斯和伊朗更是怒火中烧。
这场发生在伊朗心脏地带的刺杀事件,不仅再次撕开了中东地区长期以来的伤疤,更让国际社会对地区局势的担忧达到了新的高度。
7月30日说起,哈尼亚踏上了前往伊朗的旅程,目的是参加伊朗新总统的就职典礼。这本应是一次普通的外交访问,却没想到成为了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次旅行。
就在抵达德黑兰的第二天,也就是7月31日,噩耗传来:哈尼亚在伊朗首都遭遇袭击,不幸身亡。
消息一经传出,立即在国际社会引起了强烈反响。联合国安理会紧急召开会议,讨论这一事件对中东局势的影响,各国代表纷纷发表声明,表达各自的立场和看法。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林剑在例行记者会上表示:“我们对这一事件高度关注,强烈谴责这种暗杀行为,这种行为不仅违反国际法,也会进一步加剧地区局势的紧张。”林剑还呼吁有关各方保持克制,避免局势进一步恶化。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会议上的发言更加严厉。他说:“我们坚决反对并强烈谴责这种蓄意破坏地区和平稳定的行为。这是对联合国宪章精神的公然践踏。国际社会必须团结一致,共同维护地区和平与安全。”
与此同时,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发表了一份措辞强硬的声明。他说:“伊朗伊斯兰共和国有责任为这一卑劣行为讨回公道。我们不会让敌人的这种挑衅行为得逞。”哈梅内伊的话语中充满了复仇的决心,让人不禁担心局势可能进一步升级。
俄罗斯副外长米哈伊尔·波格丹诺夫也对这一事件做出了回应。他在莫斯科举行的一次记者会上表示:这是一起令人发指的政治谋杀。我们完全无法接受这种行为。这只会让本已复杂的中东局势雪上加霜。
波格丹诺夫的话语中透露出俄罗斯对这一事件的强烈不满。
伊朗常驻联合国代表阿米尔·赛义德·伊拉瓦尼在安理会会议上发表了情绪激动的讲话。他说:“这是一起公然的国际恐怖主义行为。我们要求国际社会立即采取行动,追究凶手的责任,伊朗保留采取一切必要措施保护自身利益的权利。”
面对各方的指责,美国国务卿安东尼·布林肯在一次记者会上表示:“美国对这起事件并不知情,也没有参与其中。我们呼吁各方保持冷静,尽快实现停火。”
布林肯的表态似乎是在试图撇清美国与这起事件的关系,同时也显示出美国对局势进一步恶化的担忧。
这起暗杀事件不仅引发了国际社会的强烈反应,也让人们再次关注到哈尼亚及其家族的悲惨命运。
多年来,以色列一直在对哈马斯的高层领导人进行定点清除,已经有多位哈马斯高官在这种行动中丧生。
而哈尼亚的家族更是在巴以冲突中付出了惨重的代价,他的姐妹、三个儿子以及多位亲属都在历次冲突中丧生。这一系列的打击不仅让哈尼亚个人饱受痛苦,也成为了巴以冲突残酷性的一个缩影。
对于伊朗来说,这次事件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打击,哈尼亚在德黑兰被暗杀,不仅让人质疑伊朗的安保能力,也可能动摇其在“抵抗之弧”中的核心地位。
近年来,伊朗已经多次遭遇重要人物被暗杀的事件,其中最引人注目的就是2020年1月伊朗革命卫队圣城旅指挥官苏莱曼尼将军在伊拉克巴格达机场遇袭身亡,这一系列事件无疑给伊朗的安全部门敲响了警钟。
尽管伊朗方面表现出强烈的愤怒,但许多分析人士认为,伊朗可能不会采取大规模的报复行动。
伊朗可能会像以往一样,采取一些有限度的反制措施,以维护其威慑力,但同时也会避免局势失控。
那么,以色列为什么要在这个时候对哈尼亚下手呢?有分析认为,选择在伊朗新总统就职典礼期间实施暗杀,可能是因为这个时候伊朗的安保力量都在忙于应对就职典礼,而且情报工作也可能因为典礼的缘故而出现漏洞。
另一种说法是,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可能是想通过这种方式激怒伊朗,引发更大规模的冲突,从而迫使美国更深入地卷入中东事务。
内塔尼亚胡在国内面临着巨大的政治压力,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也没有取得预期的效果。在这种情况下,他可能希望通过一些大动作来转移国内外的注意力。
对于美国来说,这次事件似乎来得不是时候,拜登政府正忙于应对来自中国的挑战,对中东事务的关注度有所下降。
就在哈尼亚遇袭的同一天,美国国务卿布林肯正在亚洲地区进行访问,试图加强美国在该地区的同盟关系,特别是在南海问题上争取菲律宾和日本的支持。
这种情况让人不禁猜测,如果局势继续恶化,美国是否会被迫重新将注意力转向中东。
中东局势的走向仍然充满不确定性,如果以色列在加沙地带的军事行动继续受阻,内塔尼亚胡可能会采取更多激进行动来转移压力。
而如果2024年美国大选中特朗普再次当选,美国的中东政策可能会发生重大转变。
特朗普在任期间对以色列采取了更为支持的立场,如果他重返白宫,可能会对伊朗施加更大压力。
这次事件还引发了人们对国际秩序和多边主义的思考。中国、俄罗斯和伊朗罕见地站在了同一立场上,共同谴责哈尼亚遇袭事件。
他们认为,这次袭击不仅是对哈马斯和伊朗的挑衅,更是对联合国宪章和国际法的公然挑战。
中国常驻联合国代表傅聪在安理会会议上强调:“我们必须坚决反对单边主义和霸权主义。这种行为不仅破坏了地区和平,也是对联合国为核心的国际体系的挑战。”
但在联合国安理会内部,各国的分歧仍然明显。美国、英国和法国否决了俄罗斯提出的一份谴责以色列行为的新闻声明草案,这再次凸显了安理会在处理中东问题上的困境。
中国代表在会议上呼吁以色列全面落实安理会此前通过的决议,要求立即停止在加沙地带的所有军事行动。但这一呼吁能否得到落实,还有待观察。
哈尼亚遇袭事件再次暴露了中东地区长期存在的深层矛盾,它不仅是巴以冲突的延续,也反映了地区大国之间复杂的权力博弈,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普通民众往往成为最大的受害者。
然而,要实现这一目标并非易事,长期的敌意和不信任、复杂的地缘政治利益纠葛、以及各方对安全的不同诠释,都使得中东和平进程充满艰辛。
在这个关键时刻,国际社会,特别是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需要承担起更大的责任,他们应该放下分歧,共同努力,为中东地区寻找一条可持续的和平之路。
信息来源:
哈马斯政治局领导人遇刺身亡:中东多国谴责暗杀行为,以色列仍拒评——观察者网
哈马斯领导人遇袭身亡,中方回应:坚决反对并谴责暗杀行为——政知新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