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姜暖暖
11月20日,87版《红楼梦》鸳鸯扮演者郑铮去世一事登上热搜,勾起人们对这部剧的怀念。
《红楼梦》作为中国的古典名著,曾数次被影视化,但最深入人心的版本,当属87年的电视剧版本。
这部剧从选角到拍摄,可谓是倾全国之力,主创团队的背后有一众红学家的保驾护航,如周汝昌、沈从文、王昆仑、曹禺等人。
演员的选角更是从全国几万名报名者中,才选出了153名佼佼者,足见这些演员的优秀。
最绝的是,演员的某些特质和角色有相似之处,比如,邓婕爱操心会理财的性格,和她所饰演的凤姐掌家人的个性很相似;
张莉饰演的宝钗大智若愚,小小年纪便会处理家里各种事务,跟她生活中不怕苦不怕难的个性一样;
扮演鸳鸯的郑铮,原本心仪的是黛玉一角,但导演在她试戏之后,觉得她更适合鸳鸯,在剧中,她果然演出了鸳鸯的聪慧勇敢,坚贞刚烈。
郑铮在自述中说,自己不喜欢追名逐利,也不随波逐流……这些品质和剧中的鸳鸯何其相似!
而饰演黛玉的陈晓旭,她咏絮之才的诗人气质和古灵精怪、睿智通透的个性与黛玉很是契合……
无论是戏里的黛玉,还是戏外的陈晓旭,她们的去世都成了观众的意难平!
在戏里,黛玉是灵魂人物,在戏外,媒体上流出的众人合影,也能一眼看出陈晓旭的与众不同。
1982年,中央电视台筹拍《红楼梦》,在全国范围内海选演员。
当时,18岁的陈晓旭在鞍山话剧团上班,男友毕彦君鼓励她去试试。陈晓旭觉得这样的经典作品,肯定会有很多名演员去演,自己名不见经传,去了也不一定行。
巧的是,王扶林导演这次选角,不愿用有经验的名演员,因为大观园里都是十几岁的孩子,他要的是演员青春年少的纯真,而不是演技。
陈晓旭在男友的激将下,给导演组写了一封信,看过原著的她,信中附上自己对角色的理解、自己的照片以及14岁时发表的一首诗《我是一朵柳絮》。
用心做事再加点运气,成功定会如期而至。陈晓旭的信在上万封信件中脱颖而出,导演组很快给她回信,通知她去北京面试。
邓婕曾说,第一次见到晓旭时,她穿着一件白底带青花的对襟衣服,一根麻花辫垂在胸前,自带矜持。她心里想,这姑娘肯定是演林黛玉的。
选角通过后,在3个月的培训期内,年龄相仿的演员们同吃同住,一起玩耍,培养了深厚的感情。
生活中的陈晓旭性格活泼,点子特别多。
姑娘们回忆说,一次她们出去玩。回来的时候走不动了,路上有部队的车经过,她们想搭车不敢说,是晓旭假装肚子疼,这才让一行人顺利搭车回了城。
欧阳奋强刚进剧组时,导演说他太憨厚老实。为了让他代入宝玉的调皮乖张,给他每天3个捉弄人的任务,但老实巴交的他哪会呀。
于是陈晓旭充当了他的策划人,出了不少创意,例如:捉弄史湘云的扮演者郭霄珍,假装有导演让她去试戏,她巴巴跑到八达岭去等了一天;
晓旭还给独坐沉思的导演王扶林,起了“寂寞小男孩”的绰号,还说自己是白巧克力,皮肤黑的妙玉是黑巧克力……
那时候的晓旭,嘴巴也厉害,跟剧中的黛玉很像。一次聚餐时,她开欧阳奋强的玩笑,说他吃饭太响,招来了苍蝇……
这一幕,像不像黛玉嘲弄宝玉像只呆雁的情节?
谁能想到,这个14岁就能发表诗篇,22岁便成为家喻户晓的林黛玉,会在26岁投身广告业,短短几年,公司的年营业额已达上亿元。
五粮液那句出圈的广告语,就是出自她的创意:”名门之秀五粮春。“
原来,就是因为陈晓旭演的黛玉太过深入人心,后来,无论她演什么,都像是林黛玉在演别人,所以,无戏可拍的她索性出国散心。
回国后,在朋友劝说下,她承包了广告公司,从此,在广告行业风生水起。
名利双收的同时,她陷入了迷茫,不知道每天忙忙碌碌为的是什么。
偶然间,她听到一个讲经的录音,一下豁然开朗,从此她喜欢上了佛学。
也许拍摄《红楼梦》时,学习佛学的经历,已经在她心里种下过佛学的种子,所以在她34岁这年,佛学再次和她不期而遇。从此她开始信佛。
无独有偶。宝钗扮演者张莉,也曾在《红楼梦》拍摄期间,对佛学的学习走火入魔,跑到青城山一家寺庙,要求剃度出家,让主持觉得啼笑皆非。
张莉回忆说,那天剧组的人都出去拍戏了,有一瞬间,她突然就觉得自己开悟了,于是跑到青城山一家寺庙,想要出家。
面对19岁的张莉,主持只觉得好笑,劝她红尘缘份未尽,她还有红尘中的责任和担当,不是出家的时候。这才打消了她出家的念头。
在戏里,黛玉和宝钗是情敌,但在戏外,晓旭和张莉却是好姐妹。
多年后,张莉忆起最后一次见到晓旭的情景,总是忍不住泪流满面。
在拍完《红楼梦》之后,张莉去了加拿大读书。晓旭去世前一年,她回国的时候,跟晓旭见了面。
两人分别的时候,她已经走出去了,陈晓旭又叫住她说:”你不要走,我们再说说话。“
张莉急着赶飞机回重庆,她并不知道陈晓旭已经确诊了癌症,时日无多,她还大大咧咧地对晓旭说:“咱们有的是时间,电话再联系。”
万万没想到,这次见面即是永别!这一幕跟《红楼梦》中黛玉和宝钗的最后一面何其相似。
只能说,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曹公早就在《红楼梦》中写尽了人间的悲欢离合。
几个月后,张莉在加拿大跟朋友夫妇吃饭的时候,朋友告诉她:“你知道吗,陈晓旭去世了。”
她还笑着说:“你别听那些谣言,有些消息都是胡说的。”
朋友说:“是真的。”
朋友的老公斥责道:“告诉过你,不要在吃饭的时候说!”
张莉心知不对,脸色大变,眼泪一下就涌了出来。她想起上次见到晓旭的时候,没有等她把话说完,非常后悔。
从那以后,无论亲友谁把话说一半,无论多忙她都停下来,让对方把话讲完,她不想再留下遗憾。
陈晓旭去世后,很多人不解,觉得乳腺癌采用西医干预治疗,可以延长寿命,为何她不接受手术。
有人说,一入红楼难出梦。陈晓旭是代入了林黛玉的抑郁,所以才得了这个病,以至于走火入魔,有病也不医治。
其实了解了陈晓旭的经历,便知道她和黛玉的相似之处,不是抑郁,而是睿智通透。
陈晓旭做客《艺术人生》时,朱军曾问她,演完林黛玉后,无戏可拍,心里是否有失落?
晓旭说,失落是从很高的位置跌下才会失落,她并没有觉得自己在很高的位置上。她当时不是失落,只是迷茫,而迷茫是因为智慧不够。
朱军不解,《红楼梦》播出后,她已经是家喻户晓的黛玉,为什么没有觉得自己的位置很高?
陈晓旭回答说,当时是有人想认识自己,想请自己吃饭,但她不喜欢这种无意义的吹捧,她觉得有价值的事,是做自己喜欢的、能让自己充实的事。
一直以来,她都是这么清醒,她在北大的演讲视频,分享了自己对生命,对事业的深刻思考,在她去世后十几年的今天,仍然被网友刷爆,播放量高达几百万。
她早就看透了生命的本质是觉知,是体验。她明白自己要的是什么,并坚持到底。
所以在生命的最后,她坚持要完美地离开这个世界,不愿意通过医疗手段使自己不完整。
她去世后,人们无限怀念,所以才有了那句:天上有了陈晓旭,人间再无林黛玉。
若是非要说,陈晓旭的去世是代入黛玉太深,不如说,是善良的观众不愿看到大观园中群芳陨落,这些角色在现实世界活着,便如同《红楼梦》中的黛玉活着,鸳鸯活着……
三毛说:生命来来往往,来日并不方长。趁阳光正好,趁微风不燥,见相见的人,做想做的事,才能不辜负,这来之不易的人生。
最后,祝愿我们的读者都能健康长寿,活在当下,珍惜每一天!
丑八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