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太平天国运动初期,江忠源毫无疑问是清军中表现最出色的一个,没有之一。
江忠源以其惊人的才干,多次起到了替大清力挽狂澜的作用,是太平军的头号“苦主”。
1853年12月,太平军攻庐州(今合肥),江忠源再次挺身而出,力挽危局。
然而,这一次,尽管江忠源再次表现出惊人的才能和担当,但最终还是兵败身死。
这是怎么回事呢?
多次力挽狂澜的江忠源江忠源,知识分子出身,25岁时中了举人。但是,此后,多次参加会试都考不过。
于是,35岁,也就是现代人所谓“中年危机”开始的时候,江忠源办团练,换了条路。
太平天国起义爆发后,江忠源来到广西,跟着乌兰泰。
太平军攻桂林时,乌兰泰战死,江忠源遂自领一军。
而从这一刻起,江忠源就成了太平军的噩梦,大清的“保护神”。
1、蓑衣渡,重创太平军,改变了整个战局的走向。
太平军攻桂林不克后,主动转移,直扑湖南。
当时,承平日久,湖南全境防御都十分空虚!如果太平军当时直接沿江北上,攻取长沙等地,几乎没有悬念!
江忠源率1200楚勇在蓑衣渡设伏,重创太平军!
此战中,太平军南王冯云山战死;而太平军“死者无算”,到后来进入湖南时“兵不满万”;而且,太平军还被迫放弃了所有船只,被迫改走陆路绕道永州···
只此一战,形势大变!
蓑衣渡一战为保全湖南首功。——《湘军志》
太平军元气大伤,且被迫走陆路,使其被迫花很长时间来补充、恢复,也使湖南清军得到了相应的时间准备、动员,所以,此战,是“保全湖南首功”。
而南王冯云山的战死,更是太平天国不可挽回的损失!冯云山是拜上帝会早期的实际领导人,既得洪秀全信任,又是杨秀清加入的“引路人”,本是太平天国诸王之间最好的协调者!他的死,为后来太平天国“王杀王”埋下了伏笔···
2、战长沙,决定胜负的“手术刀”。
太平军攻长沙,江忠源全力赶往救援。
当时,前往救援的清军部队很多,江忠源部的规模是比较小的。
但是,江忠源却起到了力挽狂澜的作用!
当时,太平军只有先锋在攻城,但清军单纯守城,局面被动,一旦太平军大军抵达,数面围攻,长沙就很难守了!
江忠源抵达战场,一眼看出关键:“谓非营蔡公坟,则城不可守”!
于是,清军火速抢占了蔡公坟!
长沙不陷,实赖于此。——赵烈文(曾国藩首席幕僚)
后来,太平军大队抵达,杨秀清一看局势,勃然大怒:你们怎么不抢占住蔡公坟?该杀!
确实,蔡公坟是长沙城南与城东的交通关键点,此处不占据,太平军虽大队抵达,也只能局促于城南一地,无法伸展手脚!
3、力挽狂澜,坚守南昌93日。
1853年6月,太平军西征,目标直指南昌!
当时,南昌防御空虚,人心浮动。官员则“人无固志”,百姓则“居民迁徙,十室九空”,新募的壮勇则往往一哄而散,所有的迹象都表面南昌已是不可守之城了。
然而,江忠源,再一次力挽狂澜。
当时,江忠源正率领1300余人赶去江南大营,途中接到了江西巡抚的求救信,立刻飞驰而往。
抵达南昌,江忠源行事果决,以恐怖手段维持军纪和城内秩序,使形势压了下来!
随即,江忠源烧毁城外建筑、民居,紧急加强城防!
随后,太平军来攻南昌,三次爆破城墙都被江忠源赶了出去,最后耗时93天,被迫撤走!
南昌之不陷,主要就是因为这个江忠源!
可以说,江忠源多次以不多的兵力,重创太平军,替大清力挽狂澜,是太平军的头号“苦主”,是大清的“守护神”。
然而,这位头号“苦主”,头号“守护神”,却在不久后,在庐州兵败身死了。
这是怎么回事呢?
石达开的战略机动,使清军全局陷入被动守南昌立下大功后,江忠源成为了安徽巡抚。
2年间,由一个知县,一跃为封疆大吏,江忠源注解了什么叫“时势造英雄”!
而在太平军方面,南昌攻坚失败后,杨秀清把原西征统帅赖汉英撤职,换上了翼王石达开!
石达开到来后,形势再次发生了剧烈的变化。
石达开调整战略,开始稳固经营以安庆为中心的地区,建立基层政权,发展经济,使安庆周边成为太平军的重要基地!
如此,安徽巡抚江忠源需要应付的,不再是“流寇”了,而是一个有一定稳固基础的军事集团。
而随即,石达开的用兵部署,则更是把大清耍了一道,并把江忠源再次拉入“危局”。
当时,太平天国西征军沿长江而上,一路连克诸城,兵锋直逼武昌!
如此,清军周边兵力,全力赶往武昌方向!
当时已经是安徽巡抚的江忠源,也从大局出发,率领楚勇支援湖北战场!
而太平军也打下了汉口、汉阳,已经打下了武昌城下!
就在这个时候,石达开突然下令:在湖北转取守势,集中兵力经营皖北,攻取庐州!
石达开这种避实击虚、灵活用兵,毫无疑问把所有敌人都耍了一道!
当时,除湖北兵外,江西、云南、四川等地兵勇,甚至江忠源的楚勇大部也在武昌!他们都等着与太平军在武昌决战。
而当时西征湖北的太平军,兵力不过1万余人,并无把握。
这个时候,兵锋一转,转入对空虚却粮草丰富的皖北进军,无疑是使局势豁然开朗!
安庆失守后,庐州(合肥)是安徽的临时省城,身为安徽巡抚的江忠源必须死守之地!
于是,在朝廷的催促下,江忠源只好带着少量兵力赶回,以求再次力挽狂澜!
如此,江忠源,再次陷入危局之中。
而且,庐州的形势,比当初的南昌还要危急得多,江忠源这是给自己“加难度”,冲着“挑战极限”去的。
这一次,他还能力挽狂澜吗?
惊人的效率江忠源于12月10日,率领2700兵勇赶回了庐州。
随即,江忠源吸取守南昌时的经验,再次以惊人的效率运转起来!
1、扩军。
此时,除江忠源带回来的部队外,仅有兵勇2000人,就是婴城而守都不足!
这时候,就连再去募兵也来不及了!
所以,江忠源也不去主动找人了,直接下令:凡能助守者,“悉听登城”,于是,转瞬间,“得万余人”!
江忠源安排人,统领这些人分驻各门!
2、重点建设城防。
这时候要加修城墙时间也不够了!
所以,只有预判太平军进攻重点,重点加筑!
江忠源观察地势,认为水西门将是重点!
因为,水西门枕高埠,环城皆山,太平军必扎营于山上俯瞰城内。
于是,江忠源紧急在水西门加高城墙,并亲自驻扎于此!
3、调遣、求援。
孤城不守,增援来得越来,庐州就越有守住的希望!
因此,身为安徽巡抚,江忠源一面调六安、东关、淮北的兵勇赶来,又要求将在武昌的楚勇也即刻赶来!
同时,他又向咸丰求援!
总之,江忠源的做法,与其在南昌时基本类似,都是以极高的效率加强防御、稳定人心。
江忠源对将士喊话:此处城池坚固,有我江某在此,汝等不必恐惧。(《蒙难述抄》)可谓信心足了起来!
事实证明,江忠源的信心,不只是为了安抚士气,他是有底气的!
挫败太平军直接攻城12月12日,也就是在江忠源回到庐江的2天后,胡以晃所率的太平军赶到了!
胡以晃迅速发起了进攻!
第一回合:12日夜、13日晨,骚扰+多点猛攻。
胡以晃的进攻安排得很精当。
1、12日夜,太平军进围庐州后,配置火力,立刻以火力骚扰。
整个晚上,“城头灯火枪炮,更鼓人声,至晓不断”。
2、13日晨,强攻!
在骚扰敌人一夜后,太平军立刻组织强攻,以云梯攻城!
可以说,胡以晃的攻城战术是非常有针对性,非常巧妙的!
咱们前面提到,南昌城内的守军,一半是两天前刚刚加入的,没有军事经验;而且,他们甚至没有来得及经过挑选,本是良莠不齐的。
没有经过战火洗礼的人,见到真的火炮,往往会高度紧张;在神经持续紧绷地熬了一夜后,往往疲惫不堪,战斗力大减!
况且,太平军同时在多点展开攻城,一旦一点突破,就可以打开局面!
但是,在江忠源的督促下,清军却没有出现疲劳问题,坚决作战!
其中,曾有少数太宁国军将士登上月城,但还是被击退!
第二回合:14日黎明,趁雾攻城。
14日黎明,大雾,太平军再次展开猛攻!
这次,太平军的战术是:分攻小东门,主攻北门。
大雾天下,能见度低,清军难以发挥火力,这从心理上对守城方是一个巨大压力。
而利用这一特点,除佯攻一面外,集中兵力猛攻一门,自然是可能打开局面的!
但是,江忠源指挥下,清军死战,付出了重大伤亡,但仍然守住了城!
我们知道,守城的时候,在城头上施枪放炮相对容易,但要在大雾下与敌近处交战,双方都要付出重大伤亡,比的是勇气和决心!
刚刚加入3天的新兵,居然能在勇气和决心的较量中取胜,可见江忠源治军之能!
第三回合:15日,分攻六门,主攻一门。
15日,太平军延用了昨日的战术,但是,此次分攻六门(昨日只佯攻一门),主攻德胜门。
但是,清军凭借东门炮台为火力支持,击退了太平军。
第四回合:16日,强攻小东门炮台。
鉴于前一日攻城中受到小东门炮台杀伤较大,16日,太平军只攻一点:小东门炮台。
然而,清军一面以火炮实施“火力遮断”,封锁太平军后续部队进攻线,使太平军进攻失去了连续性,由此挫败了太平军!
如此,胡以晃终于认识到:企图利用敌人新兵多的特点实施强攻,是没有机会了的!
第五回合:17日,提前被挫败的穴地攻城。
于是,胡以晃决心采取老办法:穴地攻城!
17日,太平军靠近大东门外护城河北,搭设浮桥,让战士潜近城根开挖隧道。
但是,对付穴地江忠源也有经验呀!
江忠源侦知,主动出兵在桥东扎营,截断太平军通道,又于夜间出兵偷袭太平军隧道,破坏了太平军的隧道!
可以说,胡以晃的进攻不可谓不巧妙、精当,但江忠源治军有方,用兵果断,遂能挫败胡以晃!
胡以晃的创新1:木城拒援此时,太平军攻庐州不克,而清军援军也已经靠近。
而且,外围援军的规模,已经达到1万余人,规模不在攻城的太平军之下!
以一般的剧情,这时候,攻城该差不多要结束了!
但是,胡以晃也不是吃素的!
胡以晃在庐州外围,筑起了一道木城。
古代作战,筑“夹城”是久已有之的。也就是长围久困的时候,攻城方在外围筑一圈工事阻击援军。
但是,在热兵器渐渐流行之后,筑木城却是太平军的创新。
所谓木城,就是中间以木板、桌柜等垒积而成,外面覆盖泥土,并在城外两侧挖掘深壕,同时拆除屋壁,以便往来行走。木城墙开凿枪炮洞口,在安全的情况下对敌射击。
几个月前,也就是1853年7月的时候,太平天国北伐军围攻怀庆时第一次使用了木城,效果极佳。
显然,北伐军自己都还在一路奔波,不大可能过来“分享经验”、“技术指导”,所以,胡以晃应当也是自己“原创”的。
值得一提的是:我们前面提到,胡以晃一抵达庐州,就迅速发起猛攻,企图迅速破城!但是,在这种情况下,胡以晃还同时做好了不能迅速破城,需要阻援的准备,修筑木城!
可见,胡以晃确实是一个考虑周全的良将!
由于木城的阻隔,援军始终不能靠近庐州,也难以对攻城部队构成太大攻击力!
而胡以晃又不失时机的主动出击,打击、骚扰敌军,使援军不但不能靠近,反而往后撤看了一段“安全距离”。
是的,援军“安全”了,那攻城部队自然也“安全”了!
现在,危险的人还是只有一个:江忠源和他的庐州城!
如此,战役重点又回到了攻城战,也就是穴地与“反穴地”的角逐上了!
穴地与反穴地的激烈角逐此后,太平军以各种方法穴地而进,而江忠源则以各种方法破坏太平军的“穴地”进攻。
其间,江忠源多次派兵主动出击,或攻击敌人土营,或攻击靠近城门的据点,以从源头上破坏太平军的隧道工事。
此外,江忠源还在侦知敌人隧道动向后,派并从城内对挖,袭破隧道!
不过,“防空防空,十防九空”,“防地防地”,自然也是不可能防住所有的隧道进攻的。
但是,即便太平军爆破成功,江忠源也有对策!
1853年12月28日,太平军先猛攻清军近城营寨,同时在大西门爆破成功!
太平军拼死冲入爆破口,但被反应迅速的清军又拼死堵住!
随即,清军用早已经准备好的沙袋石块修筑缺口,转瞬间,高与城齐!
1854年1月9日,太平军再次爆破成功!
但是···结果与上次几乎一摸一样!
如此,太平军的穴地进攻,也就长期无法得逞了!
看起来,江忠源将再次上演奇迹!
胡以晃的创新2:双层地道此时,胡以晃又进行了新的创新。
胡以晃看出了江忠源的套路:无非是反应迅速嘛!一旦爆破,迅速让人堵过去,然后用沙袋石块补充嘛!
于是,胡以晃采取了“双重地道”法:太平军挖掘隧道,又在隧道之下再挖一层隧道!
然后···分两次爆破!
1月14日深夜,大雾弥漫!
水西门爆破成功!
清军立刻以精锐堵了上来!
然而,清军扑上来不久,第二次爆破!
如此,堵口清军大部死伤!
太平军乘势冲入城内!
而就在清军立刻抽调力量再去堵时,小南门、小东门外的太平军立刻架云梯攻城,也一举成功!
如此,大局已定!
至天明,太平军控制了庐州全城!
忠烈时刻太平军破城后,江忠源立刻准备拔剑自刎!
但是,左右亲兵阻止了江忠源,都司马良勋背着他逃走。
江忠源不愿逃走,咬破了马良勋的耳朵,挣脱开来,并继续与太平军作战。
到水闸桥时,江忠源已经7、8处受伤,难以行动了!江忠源遂投入古塘,自尽!
太平天国的头号“苦主”,大清的头号“守护神”,就此陨落!
江忠源,确实是一位难得的良将。
在守庐江时,江忠源临危而起,展现出的果决才具,依然惊人。
凭借这样的表现,他几乎再次上演了奇迹。
只是,这一次,他遇到的是同样杰出对手:石达开、胡以晃。
石达开以灵活的用兵,是江忠源再次被迫在战略被动的情况下作战。
而胡以晃既大胆进取又未雨绸缪的用兵态度,使太平军牢牢把握着这个战略主动权!
最终,胡以晃又以两次战术创新,粉碎了清军的“两面夹击”和江忠源精心部署的守城之法,一举破城,结束了江忠源的奇迹!
有时,我们常常会想:江忠源、石达开、胡以晃,皆是如此忠勇多才之人。在那个举国屈辱的时代,如果他们能出现在保家卫国的战场上,必不会使洋人如此欺我!
而他们只能挥洒热血于内战之中,不能不说是历史的一个遗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