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祖国最西端的毛主席塑像,矗立于喀什人民广场。鲜为人知的是,塑像竟是喀什群众一块块钱捐造出来的,至今依然有很多人来此瞻仰,他们说,“北京虽然远,但毛主席很近!”“毛主席塑像是我们市的标志性建筑,1967年开始建造,历时两年的时间建成,上面还刻了毛主席亲手写的《沁园春雪》呢。”来到喀什市询问当地百姓有什么著名的名胜古迹,当地的百姓第一时间就会提起伫立在喀什人民广场的毛主席塑像。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也意味着全中国的百姓可以生活在平安幸福的年代里,这个国家最大的功臣是我们伟大的毛主席,没有毛主席就没有新中国,更不会有现在的我们。1967年,生活在新疆的百姓们为了表示对毛主席的热爱,决定在喀什市人民广场修建一座毛主席的塑像,喀什市的工作干部为了挑选毛主席的动作,研究了几天几夜。最终大家决定将喀什的毛主席塑像选为毛主席挥手,为大家指明方向,无数百姓跟在毛主席身后,随着主席指明的方向前进的动作。“毛主席所带领我们前进的方向永远是最正确的,那背后意味着的可是新生活。”但当时大家资金并不富裕,虽然敲定了塑像的动作,却没有足够的资金去修建。生活在喀什地区的百姓们得知此事后,二话不说联系了准备修建雕塑的工作人员。“我们也是生活在中国的土地上,平日里深受毛主席的恩德,这时候为主席修建塑像,我们全市的百姓都想贡献一份力量,希望你们不要拒绝。”

百姓们派出代表找来了当地的干部,干部们仔细一想,大家群策群力的出钱,也更能体现对主席的尊重,于是开展了筹款通道。当地有很多共产党员都拿出了家中大部分积蓄,工人们也拿出了自己一部分的工资,学生将省下来的生活费和打工兼职赚来的钱也捐了出去。大家兴致勃勃地等待着毛主席塑像建好的那一天,那个塑像对于大家来说不只是市中心的一个简单标志物,更是大家对主席的感恩和毛主席所承载的精神力量。有了当地百姓在资金上的支持,修建塑像的工作就非常顺利地进行了下去。在修建塑像期间,经过人民广场的百姓都会驻足一会儿,大家热情地讨论毛主席塑像建好之后会多么的宏伟。为了能够更好的回馈百姓们的热情,喀什地区负责修建塑像的工作人员加班加点的进行工作,工地的施工队哪怕在晚上也高高兴兴的加工。1969年,毛主席塑像建造工程彻底结束,喀什地区的所有百姓纷纷来到人民广场庆祝,大家高兴地看着伫立在高处的毛主席塑像,心中的快乐难以言表。“喀什人民广场的这个塑像是我们大家一砖一瓦凑钱建起来的,毛主席的精神永远陪伴在我们身边!”喀什的百姓们在工作结束的时候最喜欢来的地方就是人民广场的塑像下,他们觉得看着毛主席的塑像就会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去工作。喀什距离北京非常远,其他地区都有毛主席塑像,只有喀什没有,如今喀什地区的百姓们也有了属于自己的毛主席塑像。1997年,喀什市对人民广场进行了再次改造,当时负责研究改造的设计师基于百姓们对毛主席塑像的热爱之情,决定保留当时大家共同捐钱所建造出来的这尊毛主席塑像。在保留毛主席塑像的同时,还对这个塑像进行了再一次的修建和加固。

这个时候的喀什已经不是最初建造塑像还需要大家群策群力的时候了,在经济飞速发展的情况下,喀什已经可以有足够的余钱来对整个城市进行修建,所以负责修建的工作人员在毛主席塑像下建造了2500平方米的主席台。而且塑像的底座还用花岗岩进行了贴面修饰,在毛主席塑像的身后还修建了一座诗碑,上面刻着毛主席亲手书写的《沁园春·雪》。来到人民广场的喀什百姓和外地游客在瞻仰毛主席塑像的时候,都会默默地多驻足一会儿。“无论何时看到毛主席的作品都会心情平静,毛主席的字就像他的人一样,潇洒大气,儒雅又不失果断。”大家对于这首《沁园春·雪》百看不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