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臣氏在下滑期冲击IPO,李嘉诚对其成熟资产最后的收割?

陆超芝士 2024-09-03 01:51:54

屈臣氏相信是每一个消费者都不陌生的品牌,作为世界最大的健康以及美妆零售连锁商,其在亚洲和欧洲拥有超过16000家门店,是知名的亚洲富豪李嘉诚旗下的长江和记实业有限公司旗下的核心业务之一。不久前,屈臣氏的第二大股东新加坡主权基金淡马锡控股的高层透露屈臣氏正在酝酿IPO的消息逐渐在市场上传出。

错过巅峰增长时期的IPO

屈臣氏虽然有一个很洋气的名字,但是其发源地却在中国。1828年,一位名字为沃森的英国人来广州开了一家西医药房,之后该药房逐渐扩展业务并且扩大经营地域,1841年广东药房来到香港经营,30年后更名为屈臣氏即watsons,其经营业务也拓展到美妆、百货等品类,业务也逐渐向大陆各地区以及海外市场扩展。其在1981年被李嘉诚买下,成为其旗下长江实业的全资子公司,之后拥有了这位曾经的亚洲首富的支持,其开始了全球扩张之路。

从1987年开始,屈臣氏进驻台湾、澳门,之后又进入北上广等内地知名城市,然后通过资本并购等手段兼并了百佳超市、英国美容连锁店Savers等,在2004年收购德国美容品牌Rossmann、法国香水零售商Marionnaud等。经历数十年的扩张后俨然形成了李嘉诚的零售帝国,在2007年之后,其将扩展的关键进入中国内地市场,这个选择十分关键,其赶上了中国消费增长最快速的十几年,期间其年均开店速度达到200家,几乎没有可以对位的竞争对手,快速成为世界第一大美妆零售连锁商。在2014年,李嘉诚曾计划推动屈臣氏上市,但是因为新加坡国家主权基金高达440亿港元入股24.95%的股权的投资,李嘉诚最终决定取消了上市计划。之后在电商时代,屈臣氏的增长动能逐渐不复过往,虽然其也拥抱数字化转型,但是始终难以重现昔日荣光。

下坡时开始IPO?

根据最近的财报,2023年屈臣氏全球拥有16500家门店,12个品牌,年收入1833.4亿,收入同比2022年增长8%。不过,其在国内的业务却并不理想,其在大陆地区的收入仅为164.53亿港元,同比减少6%,同时其息税折旧前利润也是近九年的最低,其单店销售额也不理想,平均单店下降6.6%。

在2022年,屈臣氏大陆地区的业绩更低,销售额仅有175.79亿港元,比2020年疫情爆发年还要低,息税和折旧前利润仅有10.9亿港元,同比下滑59%,和2015年时期减少了4.4倍,毛利率从2017年的17%下滑到1%,而2022年,其年度关闭门店343家,几乎平均每天关闭一家。对于这份财报,屈臣氏认为主要是由于经济增长的不确定导致,消费者消费意愿不强。当然屈臣氏错过了线上业务也是其收入和利润走下坡路的重要原因,虽然其后来谋取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并在2023年升级了2200家线上线下融合店铺。但是效果并不明显。

其实从2017年开始,其就试图通过多元化和线上转型来谋求新的增长,这包含门店升级,消费体验优化,引进爆品,提供多元化和个性化服务等,并深入线上线下融合,结合电商和移动端入口等。在2018年5月,其将臣氏莴笋APP更名为“屈臣氏”APP,成为其官方app,虽然其也通过了热爱105度这首歌曲对其蒸馏水产品在互联网时代进行过有效的营销推广,但是受制于渠道成本和固定资产成本,其价格优势始终无法确立,在这个拼多多为主导的新价格战时代,无论是京东还是淘宝都开始重新开始价格为主导的消费体验,屈臣氏天然的渠道成本导致其很难获得可观的利润。这在其2023年增收不增利的财报中体现的也很明显。

屈臣氏的兴旺来自于前电商时代其品牌汇合的功能,当时商场商业模式方兴未艾,各大品牌在中国市场还很具备消费吸引力。现在中国消费者已经逐渐对各种消费品牌熟魅,并且各种直营渠道往往也有更实惠的价格,除了地理更为方便,可以开展本地快速配送服务外,其它方面确实没有什么竞争优势。

屈臣氏作为一个成熟业务,其本身已经很难取得重大增长,此时作为成熟业务上市套现,对于李嘉诚和淡马锡来说确实是无奈但又最好的选择!只是这个速度需要加快,不然其估值可能会进一步不好看。

0 阅读:211

陆超芝士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