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禄山是柳城的一个杂胡,是胡人中混血的民族。安禄山雄才大略,七百四十四年担任范阳节度使司,势力日益壮大。安禄山为取悦唐玄宗,主动向杨贵妃献殷勤,还拜她做义母。此时的安禄山四十五岁,杨贵妃二十九岁。七百五十五年,唐玄宗册封他为“东平郡王”,这是安禄山第一次被授予将军爵位。七百五十一年,安禄山成为河东节度使,如此一来,安禄山便成为三地的节度使,麾下有十万大军,其雄心更是日益膨胀。
安禄山聚众为王,雄心万丈,企图颠覆大唐,并将其据为己有。七五五年,安禄山在樊阳发动叛乱,“安史之乱”最终爆发。乱兵走到哪里,就烧到哪里,为非作歹,祸害百姓。“安史之乱”持续8年,中原地区烽烟四起,严重影响了当地的经济发展,也是唐代从繁荣走向衰落的一个重要契机。757年,安禄山因内讧而被手下杀死,以其邪恶的一生而告终。
杨国忠,原名钊,与杨贵妃有血缘关系,后来得到了杨贵妃的宠信,进入了朝任职。在李林甫去世之后,他成为了朝廷的右丞,并被加封为魏国公,掌握了整个朝的权力。杨国忠本来就是个地痞流氓,刚进朝的时候,就和李林甫勾结在一起,欺凌上司,铲除反对势力,做下了许多伤天害理的事情。
之后,他和李林甫更是相互算计,相互较量。在李林甫病逝之后,他继任了朝廷的右丞。杨国忠得势以后,骄横霸道,又是重用亲信,又是贪污腐败,又是欺负大臣,无一合之将。安禄山得势之后,他又对安禄山产生了强烈的怨念,并不断地与他争抢,从而加快了“安史之乱”的发生。唐玄宗在潼关沦陷后,一路向南方逃亡,在他的军队抵达金城的一处驿站时,陈玄礼和他的军队早已看杨国忠等人不顺眼,叛变,将杨国忠斩杀。
魏忠贤,明朝一位太监,在明朝时被贬为太监。一六二零年,魏忠贤被封为司礼执笔公公,掌管东厂,广结党羽,将扬涟、左光斗等清廉官员斩尽杀绝,朱由检登基后,严刑峻法,将魏忠贤定为十恶不赦,下令捉拿归案,最后上吊自杀,余下的党羽尽数铲除。
[点赞][点赞][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