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刚刚结束的珠海航展曾出现有关间谍的突发事件,此事儿虽然议论纷纷,却直至今日没有给出一个具体的定论。行走的50万,既是戏称,也是以价值赋予其危害性,就像悬赏令一般。这些间谍,看起来与旁人无异,很难被人察觉。他们有些普普通通,有些则是身居高位,有着不一般的身份,比如董郁玉。
董郁玉,辽宁抚顺人,北大法律系,法学硕士学位。他结束求学的时间在80年代,在那个年代,一个学生可以达到硕士学位,董郁玉属实是一名高材生了。毕业后,董郁玉醉心于新闻传学行业,最后任《人民日报》社评论部的副主任。
于此看来,董郁玉的大半生其实非常的顺遂。但是令人意外的是,董郁玉被中国安全部门以间谍罪的罪名带走了。
2022年2月,董郁玉与一名日本外交官在一家餐馆吃饭。点的菜还没吃到嘴里,牢饭就先吃上了。
刚跟来人打完招呼,董郁玉和日本外交官就被一行人带走收押。俩人都是表现得一头雾水,不知道发生了什么。可就在随后的盘问后,日本外交官被放走了,而董郁玉一直能没获得保释机会。
董郁玉的家人在外面使劲儿,可是他们再怎么蹦跶都无济于事。因为,董郁玉犯下的可是间谍罪。
董郁玉的家人自然相信董郁玉,对间谍罪这个罪名也是非常抗拒,一点都不认同。但是,即便他们再怎么坚信,董郁玉一直没被放出便是最准确的信号。
事实上,董郁玉在被捕前,其间谍行径也是有迹可循的。
董郁玉毕业后,凭借自身的能力进入到《光明日报》工作,此时的他应该还是对新闻界报以热忱的。虽然是北大硕士出身,但是人在北京城脚下,随便薅出来俩人学历都不会多低。如果是北京本地人,那更是要学历有学历,要背景有背景,要财富又财富了。
于是,董郁玉只能埋头苦干,在这里工作的几十年里,董郁玉一路从底层往上爬,直至坐到了社评部副部长的位置。在任职期间,董郁玉也是趁着职务之便,经常与国外不少学者联系。
但是值得深思的是,他联系的仅仅的学者吗?
董郁玉不仅是《光明日报》的工作人员,也是哈佛大学尼曼研究员,庆应大学访问学者,北海道大学公共政策大学院的教授。
这些学校,哈佛不必多说,美国的高级学府。庆应大学与北海道大学均是日本高级大学,堪比我国国内的985高校。如此看来,董郁玉被敌方势力渗透,确实是有非常多的渠道的。
最能直接明显看出董郁玉问题的,其实是董郁玉发表的几篇文章。
2006年,美国知名刊物《纽约时报》发表了一篇关于美国教育的文章。这篇文章中对美国教育进行了非常多的美化,毕竟作为主场方,又发布在这种极具分量的刊物,自然是各方面都向着美国了。可是,这篇文章偏就走近了董郁玉的心里,不久后,他便带着儿子董一夫去美国参观学习。
随后,董郁玉还在《纽约时报》发表一篇名为《我要送儿子去美国读大学》的文章。如此看来,董郁玉其实是最先被美国所“吸引”。虽然自己很想离美国更近一些,但是他已经没机会了,所以便将孩子送去了美国。
诚然,人往高处走,有能力的人送自家孩子去更好的教育圈子无可厚非。
但问题是什么?
是身份!
举个简单的例子,哪个圈钱的明星会主动在国内曝光自己的外籍身份?除非他准备跑路了,不然绝不会打自己的脸。毕竟我国国民是非常团结统一且爱国的。
那么,一个在《光明日报》任职的高级干部,却发表如此直白又偏激的言论,是不是就意味着他憋不住了,连装都不想装了?
更有意思的是,在2013年的时候,董郁玉曾在《中华魂》这一刊物上发表文章《改革的行进逻辑与历史脉络》。这篇文章发表后还引起了不少人的争议,甚至有读者给编辑部寄去新信件询问解释。
在这篇文章中,董郁玉有不少诸如“改革实属资本主义的发明创造”这类对“改革”这一定义进行批判的言论。
尤其是在对邓公提出的坚持四项基本原则上,董郁玉表示“给改革套上了笼头”、“改革无情地撕裂着既有意识形态的完整性”,“改革对于执政党而言是一个历史性的误会”...这类说法层出不穷,无不是将改革与社会主义割裂开。
对于读者的询问,刊物的编辑部自然是和稀泥,把这事儿给圆过去了。但是如今从结果反推过去,是否意味着早在那时候,董郁玉的想法就已经发生了变化,只是他的身份让旁人无法质疑罢了。
那么,董郁玉这么做的原因是什么呢?
其实,间谍不只是偷盗机密文件,也可以做反派思想的传播者。当然,两者亦可同时进行。董郁玉大概就是同时进行的那一类人。
首先,董郁玉的工作内容非常适合传播一些看法。以社评论部入局,哪怕董郁玉的言论非常偏激,也只会被人当做是立场不同,角度不同。
再者,董郁玉身处《光明日报》,又是干部,他可以接触到很多普通人难以接触的信息。
最重要的一点是,董郁玉作为一个媒体人,他的一言一行都被庞大的读者看着。几年前,他发表的文章会引起在读大学生的异议,现如今,他的言论也会引起广大的民众讨论。
就像多年前,刊物方的人出面解释的情况一样。如果董郁玉有不当言论,依然会有团队给他背书。经过背书后,这些言论会被民众习惯,最后被同化。这也就起到了传播的作用,即所谓的润物细无声。
我们在生活中,一定要坚决防守这类人,有一点不对劲都要及时反馈。面对一些不良信息,我们也要保持的清醒的头脑,认真分辨,而不是一味的接收。
把此人公开处决,凌迟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