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孔融分梨”,这故事大伙儿都清楚得很,说起来耳朵都生茧了。四岁那年,小孔融就明白得要尊敬长辈,爱护幼小,这事儿不光他爸妈夸,连后世的人都竖大拇指,成了千古美谈。为啥这么个“小插曲”能传得这么广呢?那就得聊聊咱们孔融少爷那“显赫”的身份了。
这家伙是孔子的第二十个后代,他老爸孔宙当过太山都尉,爷爷孔尚做过钜鹿太守,往上数七代,他祖宗孔霸是汉元帝的老师,那可是西汉的大官,至于老祖宗孔圣人,那名气就更大了,不用说也知道。
孔融出身名门望族,孔家教育那是一等一的好,加上他天生性格就好,这才有了“孔融让梨”的故事,让大家知道了什么是孝顺和友爱兄弟。
孔融出身名门望族,这意味着在乱世之中,他的命运注定不平凡。谁又能料到,那个正直又心善的孔融,虽然以气节和胆量流传后世,但在那动荡不安的年代,最终却遭遇了极为悲惨的结局。
以前有个大佬叫曹操,他占了一块地儿,手段狠辣,带兵强硬,走到哪儿哪儿的老百姓就遭殃,政策残暴得很。这时候,孔融站出来了,他直接跟如日中天的曹操对着干。在朝廷上,孔融大胆批评曹操的残暴行为,劝他别因为糟蹋了老百姓的家园,最后把自己的江山也给搭进去。
但孔融的正直行为,却慢慢给自己和家人招来了致命的灾难。狡猾的曹操,直接下命令处死了孔融和他的家人,就连孔融年幼的孩子也没放过,全家上下无一幸免,真是惨到了极点。
让曹操没想到的是,孔融那个才九岁的小娃娃,看到凶巴巴的杀父仇人,居然没吓得乱跑,而是稳稳当当站着,一点不慌。这么小个孩子,能有这样的胆识,真把曹操给惊着了。
曹操就问:“你们几个咋不逃呢?”没想到孔融那才九岁的娃儿,一句话说出来,让曹操直感叹孔融家真是不得了,心里头“一个不留”的念头更加铁定了。
最后,曹老板因为怕遭到报复,索性把年幼的孩子也给杀了,说是要“消除隐患”。孔融一家子,一个都没能幸免。那个九岁孩子的遗言,后来竟成了流传千古的名句......
这个小孔子家的9岁娃说出的那句流传千古的话,到底是啥呢?曹操为啥非要杀掉孔融,难道就因为在朝廷上孔融“话多”吗?等你知道了曹操杀孔融的真正原因,说不定你也会觉得,要是你是曹操,估计也会立马动手。为啥这么说呢?
【孔融之死】
东汉末年,天下被三国瓜分,曹操大佬一门心思扑在争霸上。因为太着急成功,结果他的得力谋士郭嘉早早离世,这给曹操带来了不小的打击。特别是赤壁那一仗,曹操输得那叫一个惨,更是让他的争霸之路难上加难。
这时候,挺有名的“倒霉蛋”孔融碰上了不走运的曹老板,两人挺对脾气,感觉啥事儿一碗酒下肚就能摆平。可没过多久,孔融和曹操之间就有了大分歧,而且这分歧一开始还不算啥大事儿。
在深入探讨这个问题前,咱们先简单聊聊孔融和之前几位老大的那些事儿。
“孔融让梨”的故事,在古代那可是出了名的“赞”。加上他还是孔家后代,这身份一亮出来,孔融这个正直又勇敢的名人,就成了大家眼里的香饽饽。就算只当个摆设放在那儿,对吸引人才也是大有裨益的。
不过孔融踏上官场后,大家伙儿都觉得他有点“盛名之下,其实难副”了。好多史书都夸孔融,说他就算到死也不愿意低头妥协,这份精神值得称赞。但与此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孔融有意见,说他“自视过高,心比天高命比纸薄,名头响亮但本事不济”。
其实,想取孔融性命的人,曹操并非头一个。在孔融还没进司徒府做事前,他就因为嫌弃州郡官府给的官职太低,直接给拒绝了。后来听说司徒府要请他去做掾属,他才终于肯答应。
孔融当了官以后,他那正直的性子就按捺不住了。正好那时候朝廷正狠抓贪官污吏呢。可能因为他年轻气盛,又加上刚上任想干出点成绩,孔融对贪污腐败是零容忍。只要哪个宦官稍微有点差错,他就毫不留情地上报。这么一来,孔融很快就成了大家攻击的对象。
后来,孔融又被安排去给刚当上大将军的河南尹何进送“命名文书”。可他到了地方,却发现根本没人理他,连大门都没让他进。孔融一气之下,干脆把那份“命名文书”给撕了,然后直接辞官走人。
何进一看那家伙那么猖狂,气得不行,立马叫人暗地里干掉孔融。还好被身边的智囊给拦住了,孔融这才捡回一条命。
后来,何进出乎意料地没在意以前的矛盾,主动向孔融认了错,还提名他去做侍御史。不过呢,孔融和他那直接上司处不来,干脆就说“我身体不好”,直接辞了职。
孔融这人吧,挺正直的,但也挺爱挑事儿。不过,他背景硬,名气也大,所以官运亨通,一路升迁。他当过不少官,最后在北军中侯的位置上待了三天,就升为了虎贲中郎将。
这回孔融可真是撞上了合自己心意的好差事了。
永汉元年那会儿,董卓霸占了洛阳城。他瞅着孔融那小子,模样和说话方式都让他不顺眼,心里头直痒痒,差点就想把孔融给咔嚓了。但转念一想,孔融名声在外,为人又正直,要是真动了他,只怕会惹出不少麻烦。于是,董卓就退了一步,把孔融打发去做了议郎。
但当了议郎的孔融,还是隔三差五地对自己的各种决定挑三拣四,老唱反调。
董卓没法直接杀掉孔融,就一不做二不休,把孔融打发到了黄巾军势力强大的北海国,想让他在那儿自生自灭。结果呢,孔融想尽各种办法,但还是差点栽在黄巾军手里,最后只好逃到徐州,多亏了刘备出手相助,他才捡回一条命。
刘备老大特别想招揽人才,一看孔融名气大,当然不会轻易放过这个机会。可没想到,孔融在青州北海当刺史那会儿,居然给刘备惹了麻烦,不仅把城池给弄丢了,连老婆孩子也一并搭进去了。
孔融又踏上了逃亡的路,这回他是响应曹操的邀请。到了曹操这儿,孔融更是有了一肚子的话想说。董卓之前早早就把孔融从身边调开了,没敢直接动他。
但曹老板是那种“宁愿我对不住所有人,也不愿所有人对不住我”的脾气。每次曹老板攻下一座城池,就会放火、杀人、抢东西,甚至屠城。这时候,孔融就会站出来说:“丞相啊,咱得讲点道义啊!”
孔融向来有啥说啥,一开始曹老板也没跟他计较。等曹操成了北方的老大后,孔融就有点怵他了,不敢直接在朝堂上怼曹操。但在朝廷开会商量事儿时,孔融就开始话中带刺地调侃曹操。曹操这人疑心病重,哪能听不出来呢?
后来曹老板攻打邺城,抢了城里好多袁家的姑娘,我就自己编了个故事,说“武王打败纣王,把妲己赏给了周公”,用来嘲笑曹老板。还有啊,曹老板曹操去打三郡乌丸那会儿,我又说他“路上折腾得够呛”。
后来曹老板因为喝酒惹出不少麻烦,就下了禁酒的命令。可孔融这家伙就爱喝酒,他不仅不遵守,还大胆站出来说喝酒的各种好。碰到这么个爱找茬的下属,曹操哪能受得了,心里头不知道已经想了多少次要除掉这个捣蛋鬼了。
不过曹老板整天忙着打拼事业,跟董卓那会儿一样,暂时没有打算动孔融这个大名鼎鼎的人物。一直等到曹操把三公给撤了,手里的权力大得没边儿,心里的猜疑也越来越厉害。
孔融现在虽然被曹操安排了个没啥实权的职位,但他家里还是热闹得很,访客络绎不绝,跟集市似的!而且他还老给曹操找点“小岔子”。
有人跟孔融说,你太刚直了,这样会招祸的。但孔融呢,根本不听,还是老样子。最后,曹操给他安了个“谋反、不孝”的罪名,他一家老小都惨死在集市上了。
孔融那俩八九岁的儿子,碰到凶神恶煞的杀手,竟然一点儿也不害怕,他们说:“鸟巢翻了,哪还有完整的蛋呢?”这话后来传为千古佳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