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披荆斩棘的哥哥2》的收官,还是带来了意料之中的大众讨论。
吐槽、点评乃至批评,从一个方面凸显了大众的参与意识,加重了普通人的存在感,更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一档综艺的热门程度。
与《披荆斩棘的哥哥》第一季相比,第二季并未“褪色”,也并不见的“失色”。
两季哥哥也共有一些基本特征:比如“好汉不问出处”,“男儿当自强”,“英雄终有用武之地”。
一些“大龄”哥哥的加盟,让《披荆斩棘的哥哥》名副其实:虽然“不做大哥许多年”,但哥可不仅仅“只是个传说”。他们其实一路走来,总在“披荆斩棘”的路上。
从最终成团名单来看,两代哥哥也有一个不“显著”的特点:相比港台哥哥的“叱咤风云”,内地哥哥则略微失色。
其实从年龄段相比较,大部分内地哥哥处于有利地位。
那么,为什么与港台哥哥相比,内地哥哥会“技差一筹”呢?
实力论资源,内地哥哥显然不输港台哥哥。
但对于这些“披荆斩棘”的哥哥而言,最大的资源是什么?
其实就是普通的观众。
实力之间差个一丁半点,普通人也看不出来,但若是形成悬殊,那也就怪不得大家都有“火眼金睛”了。
你往舞台上一站像根“柱子”,或者像盆“盆景”,观众当然不会买账。
你又不是“乘风破浪”的漂亮姐姐们,不懂得在舞台上“舞刀弄枪”,干巴巴、苦哈哈的,难怪不讨人喜欢。
《披荆斩棘的哥哥》的受众群体,显然不仅仅是一群“弟弟”们。
70、80,甚至60后,可能都是他们的观众。
这个时代,碎片化打破了人们的时空感受,所以,怀旧成为许多人舔舐伤口的必要手段,念旧则成为大众交流情感的必要方式。
从《披荆斩棘的哥哥2》来看,除了陈小春、张智霖,还有杜德伟、苏有朋、潘玮柏、林峯、吴建豪、张震岳、任贤齐、吴克群、周柏豪等等。
他们适合各个年龄段的人怀旧。
对于内地的哥哥们而言,其实并非大众不念旧,但是他们中的大多数似乎顶多“半新不旧”,又怎么能让人们念旧的去怀旧呢?
作品从杜德伟到苏有朋,从陈小春到林峯,从张智霖到张震岳,众多港台哥哥们虽然没有唱《你看你看月亮的脸》,可他们本身就是某些作品的集中体现。
换句话说,他们的代表作成为了他们个人IP的一部分。
但是,作品,内地哥哥们有吗?有多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