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换了打法,妄图依靠北约一挑二,不再期待对中俄大获全胜

视野风向球站 2025-02-23 16:15:38

在当今国际舞台上,美中俄三国可以说是呈三足鼎立之势,其他国家几乎都在围着三个国家之间的关系在转。而在过去一段时期,美国的重心是优先把俄罗斯搞垮,然后再集中精力对付中国。但从近几年的情况看,美国似乎换了种打法。这种转变集中体现在2023年7月份召开的北约维尔纽斯峰会上,该次会议的主题是就俄乌冲突、瑞典“入约”等问题展开讨论。而该次会议为什么会是美国战略方向的转变?美国又换了种什么打法?让我们先从2023年7月份的北约维尔纽斯峰会说起。

北约的不断东扩所谓“北约”,即北大西洋公约组织,是二战结束后,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为了应付与苏联及其领导的华约(华沙条约组织)的冷战而成立的组织。从名字就可以看出,他的初始国主要集中在北大西洋周边,实际上,1949年4月,正式签署《北大西洋公约》时,只有美国、英国、法国等12个国家。而当1991年苏联解体时,北约却并没有解散,而是继续作为欧洲和北美国家为实现防卫合作而建立的国际军事政治集团而存在,并且定期召开峰会,煮酒论英雄、讨论国际大势。

2023年7月在立陶宛召开的维尔纽斯峰会就是北约的第75次峰会。在这次峰会上,就进一步彰显了美国新的战略意图,那就是依托北约组织,与中俄进行持续的对抗,在不停地消耗中拖垮两个国家,而不是企图通过一次或某几次行动大获全胜。本次峰会之所以暴露了美国的野心,有以下几个原因。第一是持续吸纳“新会员”。本次峰会的重要议题之一就是讨论瑞典加入北约的议题。实际上,从1949年以后,北约的成员就在不停地增加。1952—1955年,希腊、土耳其和联邦德国加入北约,1982年,西班牙正式成为北约的第十六个成员国。

而在苏联解体之后,俄罗斯成为了美西方势力在欧洲的主要对手。于是,北约开始了更有目的性的发展,亦即着手逐步向东扩张。第一次向东扩张是在1999年,波兰、捷克和匈牙利三个国家加入了北约,使得北约的势力范围向东推进了数百公里。第二次增加东欧的会员国是2004年,包括爱沙尼亚、拉脱维亚、立陶宛、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罗马尼亚和保加利亚在内的七个国家都加入了北约。而到了2023年维尔纽斯峰会召开前夕,北约的成员国已经增加到了31个,其势力范围几乎扩张到了东欧和北欧,对俄罗斯形成了合围之势。所以,随着不断东扩,北约的军事设施不断向俄罗斯边境靠近,波罗的海三国已经部署了导弹防御系统、军事基地等,严重挤压了俄罗斯的战略安全空间。

因此,在本次峰会上,讨论瑞典加入北约事宜,无疑是美国在持续贯彻自己的战略意图,北约向东扩展受限了,那就继续向北扩张。所以,正是司马昭之心,路人皆知。北约这次峰会,无疑就是朝着俄罗斯去的。事实上,2024年,瑞典就正式加入北约,成为第32个会员国。所以,2023年7月12日,俄罗斯外交部发表声明称,北约峰会的结果显示,北约已彻底“回归冷战模式”,俄方将仔细分析峰会结果,并将及时对国家利益面临的威胁和挑战作出反应。乌克兰的泥潭深渊而说本次峰会彰显美国意图的第二个原因就是故意释放出乌克兰加入北约这个烟雾弹。

众所周知,俄乌冲突爆发的直接导火索就是乌克兰在积极谋求加入北约。看一看地图就知道,如果乌克兰真的加入了北约,那北约的各种武器就直接可以架到俄罗斯家门口了,其西部边境将完全暴露在北约的军事威胁之下,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缓冲地带就没有了。所谓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于是,2022年俄罗斯才悍然发动了对乌克兰的进攻。而到了2023年峰会召开之前,2023年6月10日,乌克兰国防部副部长加夫里洛夫表示,北约维尔纽斯峰会将确定乌克兰加入北约的流程。这岂非做实了乌克兰的意图?那俄罗斯岂会甘休?必然持续大举进攻俄罗斯,至死方休。

所以,2023年7月11日,维尔纽斯峰会发布公报,宣布取消对乌克兰的“成员国行动计划”要求,此举将缩短乌克兰加入北约的进程。但美国也显然考虑到了俄罗斯的感受,认为不能过度刺激俄罗斯,以防俄罗斯撕破脸皮,来个鱼死网破,这样就是两败俱伤、得不偿失了。所以公报也强调,北约向乌发出“入约”邀请的前提是所有北约成员国同意且条件满足。实际上就是一个模棱两可的“烟雾弹”。其目的就在于,要把俄罗斯拴在乌克兰战场。这个“烟雾弹”的意义就在于,要时时刻刻提醒俄罗斯,不要以为俄罗斯进攻乌克兰以后,北约就不管了,乌克兰加入北约的可能性是存在。所以,更多像是在鼓励俄罗斯,必须把战争坚持下去,一定要实现对乌克兰非军事化的目标。

这个目的就比较阴险了。实际上,在战争伊始,由于俄乌之间存在巨大的体量差距,部分人认为这场战争会像二战时德军闪击波兰一样,快速结束。但事与愿违,由于种种原因,本应快速结束的闪电战,最后变成了拉锯战,至今已近三年,依然没有结束,到目前为止,双方损失都极为惨重。而其中的原因,明眼人都知道,无非就是北约在背后为乌克兰撑腰而已。包括在峰会上,多国在会议期间就宣布要增加对乌军援。这背后的原因自然也不难猜,无非就是要通过俄乌冲突的战场拖垮俄罗斯而已。事实上,自俄乌冲突以来的三年,俄罗斯的经济确实遭受了一定的损失。比如说,西方冻结了俄罗斯在欧洲各类银行大约3000亿美元的存款,让俄罗斯在国际社会上可用的资金大幅减少。此外,由于欧洲减少了对俄罗斯能源的进口,俄气公司2023-2024年收入锐减,出现了罕见的巨额亏损。

同时,这三年来,俄罗斯还要承担巨额的军费开支,有数据显示,俄罗斯的军费支出达到1255亿美元,在乌克兰每日军事行动花费约3.44亿美元。此外还有外资撤离、高端技术产业进口受限等等方面,都在不同方面对俄罗斯的经济产生了负面影响。由上述种种原因导致的结果是,俄罗斯2024年通货膨胀率高达9.52%,民众生活成本增加,实际购买力下降,社会不满情绪有所上升。但也从一个侧面表明,美国利用乌克兰加入北约的“烟雾弹”来干扰、拖垮俄罗斯的战略部署已部分达到了效果。如果这场战争还需持续,俄罗斯必须尽快想出破局之法才行。北约的“印太化”企图而上面两个方面,美国依靠北约对付的主要还是俄罗斯,但下面这个就与中国息息相关了。在2023年的北约峰会上,还有一个关注的焦点,那就是美国继续推动北约推行“印太化”战略转向。

实际上,从北大西洋公约的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个组织最初的成员都围绕在大西洋的北部,也就是北美洲、欧洲,顶多再加上非洲北部,而从目前加入北约的32个成员来看,也更多是聚集在这几个区域。换言之,北约组织压根就和亚洲地区、太平洋地区不沾边。但是,在本次峰会上,日本、韩国、澳大利亚和新西兰四国领导人受邀参加,这也是四国领导人第二次参加北约峰会。这就说明,北约已经背弃了自己的初心,开始了“印太化”的谋划。事实上,北约一直在加快对亚洲渗透的步伐,企图遏制中国。2023年,北约的“编外盟友”日本和韩国,就以“北约伙伴国”的身份派员参加了北约“网络联盟-2023”网络防御演习,试图构建所谓的“亚太版北约”。此外,日本还和北约更新了所谓的安全合作4年计划,企图在网络安全、装备合作等方面加强与北约的联系另外,北约的一些成员国也通过发表涉华声明、介入南海等地区事务,试图在中国周边制造紧张局势,对中国的安全环境构成威胁。如英国、法国等国家,就派遣军舰远赴我国南海地区进行所谓的“航行自由行动”,与美国遥相呼应,试图搅乱南海局势,遏制中国在南海地区的影响力。而在此次北约峰会上,这种企图更加明显。2023年7月12日,法国总统埃马纽埃尔·马克龙重申对北约秘书长“在日本设立办事处”这一呼吁的反对态度,强调说北约没有这样的地区使命。北约秘书长延斯·斯托尔滕贝格则表示,在东京开设北约办事处仍“留在桌面上”,“将来”会继续研究该问题。俗话常说,无风不起浪,虽然公开的态度是在东京开设北约办事处仍“留在桌面上”,但至少已有部分成员国或者日本提出了这一要求,只不过时机还不成熟而已。可以预见,只要美国在东欧拖垮了俄罗斯,在东京设立北约办事处马上就会付诸实践。所以,通过美国的种种行径就可以看出,美国就是在妄图通过北约来实现自己一挑二的战略意图。中俄的联手反击毛主席说得好,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当今国际社会,早已不是当年那个所谓“一超多强”的环境,而是逐步向着多极化的方向发展。就算强如美国,也不可能同时对付两个政治、军事、经济大国。面对美国借助北约构建的战略包围圈,中国与俄罗斯早已携手合作,主动出击,从而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局势中赢得主动,维护自身的国家安全与发展利益。近年来,中俄两国开始不断深化在军事领域的合作,联合军演、军事技术交流等活动日益频繁,从“西部?联合-2021”演习到“北部联合-2023”演习,演练内容涵盖了联合侦搜预警、电子信息攻击、联合打击清剿等多个方面,不仅有效检验和提高了两国部队的协同作战能力,同时也向世界展示了两国强大的军事力量和紧密的军事合作关系,对美国及其北约盟友形成了有力的战略威慑。在经济合作方面,两国更是亲密无间的好伙伴。既然欧洲减少了对俄罗斯的资源进口,那中国就加大进口力度,如中俄东线的天然气管道项目,每年就可以向中国输送380亿立方米的天然气,不仅极大地满足了中国对清洁能源的需求,更可以让俄罗斯的资源有市场,可以说是真正的“双赢”。中俄双边的贸易额持续增长,2023年,中俄的贸易额增长了26.3%,达到2401.1亿美元。此外,中国企业还在俄罗斯投资建设了多个工业园区,涉及汽车制造、电子信息、农产品加工等多个行业,有力促进了当地经济的发展和就业。中俄双方还就数字技术研发与应用、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数字人才培养等方面也展开了广泛合作,共同推动数字经济的发展,为两国经济的转型升级注入新的活力。

所谓“你有张良计,我有过墙梯”。虽然美国转变了战略,妄图依靠北约来对抗中俄,但“福兮祸之所倚、祸兮福之所伏”,这既是挑战、也是机遇。因为在美国的步步紧逼之下,也无形中增强了中俄的凝聚力,让两个国家在军事、经济、外交等多个领域的合作更加紧密,也能从合作中双双获益,只要中俄坚定合作,不断深化战略协作伙伴关系,就一定能够有效应对各种挑战,维护自身的核心利益,为世界和平与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0 阅读:0

视野风向球站

简介:用全新视野观察世界,发现不一样的精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