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I泰西娱乐
编辑I泰西娱乐
前言
万万没想到,在新能源汽车市场风起云涌的今天,竟然有一个备受瞩目的品牌彻底从巅峰跌落到了低谷!
极越汽车,这个曾被誉为"智能电动汽车新势力"的明星企业,如今却陷入了前所未有的困境。
而最近,该事件更是被曝出了更多的问题,吉利、百度纷纷撤资,且有知情人透露,极越汽车还有70亿的窟窿。

极越汽车的陨落
2021年,极越汽车以闪耀的姿态登场,瞬间吸引了无数投资者和消费者的目光。作为吉利汽车和百度联手打造的智能电动汽车品牌,极越汽车似乎拥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吉利提供强大的汽车制造实力,百度则贡献尖端的人工智能技术,这样的组合无疑令人期待。

然而,事情的发展却并未如人们所愿。仅仅两年后,极越汽车就传出了资金链断裂的消息。这个曾经被寄予厚望的新能源车企,如今正面临着严重的财务危机。
有消息称,极越汽车已经拖欠了大量供应商的货款,甚至连员工的工资都难以按时发放。

裁员风波,极越CEO被围堵
随着财务危机的加剧,极越汽车不得不采取紧缩措施。大规模裁员成为了公司应对危机的首要选择。
据内部员工透露,这次裁员涉及多个部门,规模之大令人咋舌。研发、市场、销售、人力资源等核心部门都未能幸免。

有消息称,某些部门的裁员比例甚至高达50%,这无疑给员工们带来了巨大的心理冲击。许多人开始担心自己是否会成为下一个被裁的对象,工作氛围变得紧张而压抑。
更令人心痛的是,有些被裁员工反映,公司在裁员过程中存在着不规范的做法。
有员工表示,自己被通知离职时甚至没有得到合理的解释和足够的补偿。这种做法不仅伤害了员工的权益,也严重损害了公司的声誉。

如此多员工被裁员,很多员工也都选择维护自己的权益,于是在12日也就是昨天,众多员工将极越汽车的CEO夏一平围堵在了办公室,要求其给个说法。

面对纷至沓来的质疑声,极越汽车的CEO夏一平选择了正面回应。
他承认公司确实面临着严峻的挑战,但同时强调这次裁员是不得已而为之的选择。夏一平表示,公司正在积极寻求解决方案,希望能够尽快渡过难关。他还承诺,对于被裁员工,公司将尽最大努力保障他们的合法权益。

但是夏一平的回应并未完全平息员工的不满情绪。有的员工在社交媒体上发声,质疑公司的决策是否真的明智。
此外,极越汽车还有更多的问题浮出水面。
有消息称,夏一平与公司股东之间存在着严重的矛盾,这些矛盾不仅涉及公司的经营策略,更牵涉到了对公司未来发展方向的分歧。

后续,吉利、百度撤资,知情人曝极越有70亿的窟窿
随着调查的深入,极越汽车的财务问题逐渐浮出水面,有知情人士爆料,公司目前面临着高达70亿元的资金缺口。
这个惊人的数字让人不禁质疑:如此巨额的亏损到底是如何产生的?

更令人震惊的是,公司可能涉嫌财务造假。有消息称,极越汽车在财务报表中存在重大问题,这无疑给公司的信誉蒙上了一层阴影。
如果这一指控属实,那么极越汽车不仅面临着财务危机,更可能面临法律风险。
在这样的背景下,公司的主要股东开始采取行动。作为极越汽车的最大股东,吉利汽车选择了撤资。

据悉,极越已经拖欠了吉利大量的代工费用,而吉利对极越持续亏损的状况也表示了深深的担忧。
另一个重要股东百度的态度同样值得关注。
据悉原本,百度计划对极越追加30亿元的投资,但在派出财务团队进行尽职调查后,百度发现了严重的财务问题,最终决定及时止损,也放弃了这笔投资。

那么,这70亿元的窟窿究竟是如何形成的呢?有业内人士分析,可能这几个原因:也许是极越汽车的销量远低于预期,导致收入大幅减少。
还有可能是公司可能存在高额的营销和运营成本,这些支出并未带来相应的回报。

另外,研发投入与实际收益不成正比,也是造成亏损的重要原因之一。
对于其他新能源汽车企业来说,这次极越汽车的遭遇可以说是件很好的警示。
它提醒企业要时刻保持清醒,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风险管理和可持续经营。只有这样,才能在这个充满机遇和挑战的市场中站稳脚跟,实现长远发展。

结语
极越汽车如今这般地步,还是挺让人震惊的,不过,目前来说之后的结果如何还不得而知。
极越汽车的案例也给整个新能源汽车行业提供了一个宝贵的经验教训;企业在追求发展的同时,也要注重风险管理和可持续经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