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8年深秋的那个早晨,上海的天空飘着细雨。谢晋导演的追悼会现场,一个熟悉的身影格外引人注目。
刘晓庆手提着一个鼓鼓的袋子,直接走到谢晋遗孀徐大雯面前。"师母,这些钱您一定要收下。"她的声音有些哽咽,"您还要照顾两个智障的孩子,生活一定很艰难。
可徐大雯却像谢晋生前一样,始终保持着那份清高,坚决不肯接受。谁知刘晓庆突然撂下一句:"要是不收,我就全撒在这里!"不仅如此,她还当场承诺:"每年我出演《金大班的最后一页》的所得,也全部交给谢家。
这份执着,让人不禁想起23年前的那个夏天。
1985年,《芙蓉镇》开拍在即。当时已是红极一时的刘晓庆,主动找上了谢晋。"无论怎么演,无论多艰苦,我都能忍。
"面对这个没拿过一个专业奖项的明星,谢晋其实并不看好。
但他还是给了刘晓庆一个机会,把她扔到县里的早市场,就为了让她学会胡玉音那股子市井气。从天还没亮就开始吆喝卖菜,一直到太阳升起。
不仅如此,回到剧组还得给所有工作人员端饭盛饭,完全没有一点明星架子。
谢晋时不时会在旁边指点几句,不光是演技上的,更多的是做人的道理。就这样,刘晓庆在谢晋的调教下,把一个"豆腐女"演活了,也让自己收获了人生中第一个专业奖项——百花奖和金鸡奖双料影后。
从此,她总是称谢晋一声"恩师"。这不是客套话,而是发自内心的尊重。
如今15年过去了,已经古稀之年的刘晓庆,依然没有忘记当年在追悼会上的承诺。她始终默默地资助着谢家,用实际行动回报着恩师的知遇之恩。
在这个名利场中,能够始终如一地守护一份承诺,实属难得。
而这份师徒情,也让我们看到了娱乐圈中最珍贵的那一抹真情。它不是靠营销包装出来的,而是在艰苦岁月中一点一滴积淀而成的。
或许这就是谢晋当年最想教给徒弟们的——不是演技有多精湛,而是做人要有多真诚。
这样的故事,在如今浮躁的娱乐圈里,显得愈发珍贵。
上面这段发生在追悼会现场的一幕,不过是谢晋命运长河中的最后一个转折点。
1965年,谢晋凭借《舞台姐妹》斩获两项国际大奖,事业正值巅峰。谁能想到,这部让他声名鹊起的作品,却成了他噩梦的开始。
文革来临,谢晋因为这部电影被打入牛棚。一个曾经叱咤影坛的导演,突然之间成了阶级敌人。但这还不是最让他痛心的。
他的父亲,一位从业几十年的会计师,一辈子活得体面,却因为儿子的缘故不得不在农村过着卑微的生活。那个一向挺拔的身影,在接连不断的批斗中日渐佝偻。
每当看到父亲弯着腰在田间劳作的样子,谢晋的心就像被刀割一样疼。
终于有一天,这位曾经的高级知识分子再也承受不住这样的屈辱,选择了轻生。更让谢晋没想到的是,与父亲感情深厚的母亲,没过多久也追随着丈夫而去。
"都是我连累了爹娘。。。"谢晋常常这样自责。可命运似乎还嫌对他打击不够。
那是个阴冷的下午,谢晋在回家的路上,远远听见几个孩子的嬉笑声:"你们是谢晋的儿子,就应该活在垃圾堆里!"循声望去,他看见自己的两个智障儿子正被人欺负,被推搡着倒在垃圾堆旁。
那一刻,谢晋几乎崩溃。他冲上前去,把孩子们紧紧抱在怀里。两个孩子在父亲温暖的怀抱中终于忍不住大哭起来,谢晋的眼泪也止不住地往下落。
回到家,看着精神恹恹的一家人,谢晋曾一度想过:也许我死了,他们的苦难就能结束了。
就这样,谢晋硬生生地撑了下来。他明白,自己必须活着,必须坚强。正是这种不服输的劲头,支撑着他在1977年重返影坛,用一部又一部优秀的作品证明自己。
谢晋常说:"命运再难,也得挺直腰杆走下去。"这句话,不仅是他的人生信条,更是他教给每个徒弟的真理。而这些苦难的经历,也让他在后来培养刘晓庆时格外用心,因为他深知,只有经历过磨难的人,才能演绎出生活的真实。
说起谢晋的孩子们,那又是另一个令人心碎的故事......
1977年,谢晋重返影坛。《啊!摇篮》《天云山传奇》《牧马人》《高山下的花环》等作品接连问世,让他再次站上事业巅峰。
但很少有人知道,在这些光鲜作品背后,是他难以言说的家庭之痛。
作为父亲,谢晋有四个孩子,可命运似乎格外跟他开了个残酷的玩笑。
大女儿谢庆庆从小就跟同龄人不太一样,特别是在说话方面总是慢半拍。带去医院检查后,医生给出了"轻度智障"的诊断。
这个消息让谢晋夫妻俩一度陷入深深的自责。
可更大的打击还在后面。老三谢建庆出生后,为了减轻妻子的负担,谢晋特意请了位奶娘照看。这位奶娘对孩子确实尽心尽力,跟徐大雯的关系也亲如姐妹。
但她一直隐瞒着自己患有哮喘的事实。
谁能想到,长期喂养下来,谢建庆也被传染上了哮喘。有一次发病特别严重,送医不够及时,最终虽然保住了性命,却落下了"重度智障"的后遗症。
老四谢佳庆的遭遇则更让人心痛。上小学时的一场高烧,烧到昏迷不醒。等到救醒后,医生说他也成了"重度智障"。
这个打击对谢晋来说,简直是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那段日子,谢晋的酒瘾变得特别大。家里总是摆着各种酒,五粮液、茅台、汾酒。。。他喝得越来越凶。开心也喝,不开心更要喝。
"都是我的错。。。"酒后的谢晋常常这样说,"要不是我酗酒,怎么会影响到孩子们的基因和免疫力?"他甚至觉得,老三老四会变成这样,都是自己酗酒的报应。
可恨的是,即便后来谢晋戒了酒,命运依然没有放过他的孩子们。大儿子谢衍虽然身心健康,却在2008年因肺癌离世。
"白发人送黑发人"的痛,几乎击垮了这个坚强的父亲。
看着妻子日渐憔悴的面容,还有两个需要特别照顾的智障儿子,谢晋只能强撑着。或许正是这些苦难的历练,才让他在电影中总能拍出那么多动人心魄的情节。
说起来,这一切要从1941年说起。那年,他遇见了此生最重要的女人——徐大雯......
1941年的江安,战火纷飞中,年轻的谢晋在求学路上遇见了徐大雯。那时的他,还不是影坛泰斗,只是个怀揣电影梦想的热血青年。
他们一见钟情,却又不得不分开。这一分,就是五年。直到1946年,大学毕业的谢晋终于在大同电影站稳脚跟,才终于有能力把徐大雯接到上海。
结婚后第二年,他们就迎来了第一个孩子——谢衍。这个孩子虽然体弱多病,但在徐大雯的精心照料下,身体渐渐好转。
谁能想到,这个让他们欣喜若狂的大儿子,竟会在多年后先父母而去。
生活的磨难接踵而至。大女儿的轻度智障,两个小儿子的重度智障,文革时期的牢狱之灾,父母的相继离世......每一次打击,都像是一记重锤,砸在这对夫妻心上。
但徐大雯从未抱怨过。当谢晋在牢里被关着的时候,是她默默支撑着这个家。当谢晋因为孩子们的遭遇而借酒消愁时,也是她在一旁静静陪伴。
她就像那盏永不熄灭的灯,在谢晋最黑暗的日子里,始终给他指引着方向。
"你是我一生中最大的幸运。"谢晋常常这样对徐大雯说。确实,如果没有她,谢晋或许早就在命运的重压下倒下了。
正是这份相濡以沫的感情,给了他继续前行的勇气。
这份相守,一直延续到2008年谢晋离世。而在他离开后,徐大雯又独自坚持了8年,直到2016年以90岁高龄离世,才终于跟至爱重逢。
他们的爱情故事,就像谢晋拍的那些经典电影一样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