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听朋友说了一件事儿,挺震惊的,她老家那边有个老亲戚过世了,按辈分排,朋友应该称呼其为姑父。
前段时间周末回老家,朋友的母亲说“你那个姑父过世了”。
朋友哑然:什么时候的事儿?怎么没听说?你们去参加葬礼怎么也不告诉我一声?
朋友的母亲叹口气:别说你不知道了,我也是才知道,你这个姑父的儿子自己已经把葬礼办好了,把老人火化之后选择墓地埋葬,一个亲戚朋友都没通知。
我们算是隔着房头,关系上也没那么近,你那个姑父自家的那些亲戚都打电话质问:为什么人没了不通知我们?也好去送一程!
你猜你姑父的这个儿子怎么说的?人家直接说:我没通知你们不是更好,省的你们请假回来参加葬礼,还省了份子钱,再说了我爸临终前也交代了,丧事从简,简单来更好。
听完朋友这么一说,莫名有点心酸,都说随着老一辈人的离开,当代年轻人开始逐渐断亲了,一开始只是因为年轻人不愿意走亲戚,没想到就连父母过世都不跟亲戚报丧了。
当代年轻人开始断亲了,为什么会出现这一现象呢?
当代年轻人开始断亲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涉及个人成长、家庭关系、社会变迁等多个层面。我们来逐一看一下吧。
01)个人成长和独立性
年轻人为了追求个人成长和独立,选择与家庭保持一定距离,获取心理成长的空间。
如今外出求学的孩子逐渐增多,大专普及率都达到80%以上了,孩子们在外面待习惯了,回到家不愿意听到七大姑八大婆的唠叨,希望有自己的空间,逐渐开始远离亲戚群体。
02)价值观和生活方式差异
年轻人与老一辈人的思想不同,话题不同,就算聚到一起也没什么可聊的,甚至会让年轻人感到不被理解和接受,从而选择疏离家人。
03)社会转型和变迁
随着中国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农村人口向城镇迁移,传统的家庭结构和社会关系被打散,年轻人不再像父辈那样生活在同一村落或社区,与老家亲戚的交往频率和情感联系逐渐减少。
比如我们小的时候,在村子里跑来跑去,没有父母会认为孩子能跑丢,几乎都是散养的模式,一个村子从东头到西头,谁都认识谁。
到了我们这一代,毕业后结婚生子,很多人都进城买楼房,逢年过节才回老家去,回到家跟自己的父母都待不够,哪有时间去亲戚家。
棉妈一家三口也在外地,每次只有小朋友放假才能回家,回家后就想腻歪在父母身边,留给亲戚们的时间就几乎没有了。
04)互联网飞速发展的影响
当代年轻人是互联网的原住民,他们通过互联网构建自己的生活方式和社交关系。
相较于传统的亲缘关系,互联网上的社交关系更具有即时性、便捷性和趣味性,年轻人更倾向于在网上寻找志同道合的朋友和伙伴,从而减少了与亲戚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像现在的零零后们,甚至10后们都会玩儿手机,人手一部手机,手机就能给自己带来很多快乐,手机会让你感到不寂寞,哪里还会跟亲戚走动。
断亲现象对个人来说可能是一种心理解脱,尤其是那些原生家庭比较复杂,整个家族关系不太好的情况,他们从糟糕的家庭关系或不和谐的亲缘关系中脱离出来,减少了负面情绪的影响。
断亲现象其实主要是反映了家庭结构的变化,反映了社会的变迁,从传统的大家庭模式向小家庭或原子化家庭转变,从而又会影响到家庭的养老模式、家庭教育方式等。
随着断亲现象的增多,社会关系网络正在重构,人们更加注重个体意识和人性的尊重,传统的家族观念和集体主义价值观受到冲击。
断亲现象背后体现了两种文化观念的冲突,即传统的家族观念与现代的个体主义观念的碰撞,这需要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寻找新的平衡点。
对此你怎么看呢?你会支出这种“断亲”现象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