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知道,在古代要是犯了重罪,都会被砍头。
但是大家知道不知道,砍头之后,这些头又是怎么处理的呢?
说起来可不是扔进垃圾桶那么简单,而是有多种处理方式,每一个方式都让人震惊。
不信咱们今儿一起看看。
挂在菜市口,震慑人心
老话说得好,脑袋掉了碗大个疤,脑袋掉了就什么都没了。
可对于古代那些被砍头的犯人来说,脑袋掉了可远远不止碗大个疤那么简单。
统治者为了震慑百姓,可是把这些脑袋安排得明明白白的。
就说这菜市口吧,那可是老百姓每天都得去的地方,买个菜、扯块布,图的就是个人声鼎沸热闹非凡。
可你脑补一下,原本热气腾腾的包子铺旁边,竟然高高挂着一颗腐烂的人头,上面还爬着苍蝇蛆虫,那画面简直不敢看。
更别说那股子腐臭味,隔着二里地都能闻见,这谁家的孩子见了不得做噩梦啊。
可统治者不管你害怕不害怕,他们要的就是这种效果。
要是你天天都能看到砍头示众的脑袋,你还会不会干坏事?估计你连大声说话都怕被砍头吧。
当然如果只是吓唬吓唬平头百姓,那也不至于动用“传首九边”这种大招了。
“传首九边”这名字一听就挺吓人的,简单来说,就是把犯人的脑袋砍下来,装进特制的木匣子里,然后派专人一路护送到边关各个军事重镇去展览。
这趟旅程,少说也得走个一年半载,沿途那可是风餐露宿,日晒雨淋。而且这颗脑袋还得在每个边关城门上挂一段时间,接受当地百姓和将士们的观看。
不过对于那些意图谋反的乱臣贼子来说,看到这颗脑袋,估计心里就该打鼓了。毕竟这可是活生生的例子,告诉他们造反的后果可是相当严重的,说不定哪天自己的脑袋也得去全国各地展览一圈呢。
明朝末年的名将熊廷弼,就因为被奸臣陷害,落得个“传首九边”的下场。
他本来是保家卫国的英雄,结果脑袋被人砍下来,还被当成了“展品”,在全国各地巡回展览了四年。
邀功请赏或者交换求和
在古代,想要升官发财,除了拍马屁、送礼,还有没有更“直接”的办法?答案是:有。那就是送人头。
可不是让你去杀人,而是把那些已经挂了的,尤其是让皇帝或者你上级头疼的家伙的脑袋,给“送”上去。
这可不是说着玩的,历史上还真有这种操作。比如三国时期,那可是个人才辈出的年代,也是个“脑袋”很值钱的年代。
曹操那可是个“人精”,他知道怎么才能讨好上级,巩固自己的地位。
当时有个叫吕布的猛将,那可是让汉献帝寝食难安,曹操一看,机会来了。
于是他费尽心思把吕布给收拾了,然后他把吕布的脑袋“包装”了一下,当作一份“大礼”送给了汉献帝。
汉献帝一看到这份“大礼”,那可是龙颜大悦。
当即就给曹操升官加爵,还赏赐了不少金银财宝。这脑袋可比金银财宝值钱多了。
当然用脑袋换取功名利禄,这在古代虽然不是什么稀罕事,但也足够令人不齿。但更让人心寒的,是那些被当作求和筹码的脑袋。
南宋时期,有个叫韩侂胄的官员,那可是个主战派,一心想要收复失地,把金国赶回老家去。
可他哪里知道,朝廷里那些人,早就被金人打怕了,只想苟且偷安,哪还敢打仗。
于是为了讨好金国,南宋朝廷竟然不顾天下人耻笑,把韩侂胄给杀了,还把他的脑袋砍下来,送到金国去求和。
一个为国尽忠的大臣,最后竟然落得个身首异处的下场,他的脑袋,竟然成了换取和平的筹码。
更讽刺的是,南宋朝廷的这番“苦心”,并没有换来真正的和平,金国人拿到韩侂胄的脑袋后,非但没有收手,反而更加嚣张跋扈,继续南下侵扰。
所以说这脑袋有时候还真是个“烫手山芋”,用好了能升官发财,用不好,可是会遗臭万年的。
变态行径做收藏
很多人想不到,很多人会把斩首的头颅当做收藏品收纳起来。
普通人收藏字画古董,但是对于一些人来说,那都太俗了,有些人就喜欢收藏点“刺激”的也就是人头。
而且还不是一般的脑袋,得是那些有头有脸的人物。比如王莽,他可是篡位当过皇帝的,结果被汉光武帝刘秀给灭了。
按理说,人都死了,入土为安。可刘秀偏不,他把王莽的脑袋砍下来,专门找了个地方收藏了起来,估计是想没事拿出来“观摩”一番,回忆一下当年打天下的峥嵘岁月?
不过跟战国时期的赵襄子比起来,刘秀的收藏癖好简直是小巫见大巫。
这位赵襄子,那可是个狠人,他跟智伯有仇,好不容易把智伯给杀了,不解恨。于是他就把智伯的脑袋砍下来,做成了一个酒杯。
你没听错,就是酒杯。每天用敌人的头骨喝酒,这得是多大的仇恨,才能干出这种事。
估计这酒喝下去,都是一股子血腥味。
也不知道赵襄子是怎么想的,难道是想借此来羞辱死去的智伯,还是说他本身就有着某种变态的心理?
如果说收藏人头还只是个别人的癖好,那么京观的出现,就足以说明,在古代,战争是多么的残酷和血腥。
想象一下,你走在一片空旷的平原上,突然看到远处出现一座小山丘。
你走近一看,顿时吓得魂飞魄散,因为这座“小山丘”,竟然全部都是用人头堆砌而成的。
这就是京观,古代战争中,胜利者为了炫耀武力,震慑敌方,会把敌军的尸体堆积起来,形成的一种恐怖景观。
有些京观规模之大,让人叹为观止,比如燕国攻打齐国时,就曾筑起一座巨大的京观,据说用了数万颗人头。
这些头颅,曾经是鲜活的生命,他们也曾有过家人、朋友,但最终,却沦为了战争的牺牲品,他们的头颅,被堆砌成一座座冰冷的京观,被人折辱。
还给家属寻求安慰
最后一种处理方式可以说是最亲民的,大家都知道砍头可是古时候最常见的死刑了。
但是这古人讲究“死要全尸”,要是不然,到了下面阎王爷都嫌弃。
所以犯人被砍头后,家人还得想方设法把脑袋和身体搞到一起,这才算完事儿。
这脑袋和身体合不上的事儿,搁谁家都是天大的事儿。
犯人被砍头的时候,家人一般都守在法场外头。
这脑袋瓜子一落地,家属就得赶紧凑上去,给刽子手塞个红包,求他高抬贵手,把脑袋还回来。
可别小看了这步,要是刽子手心黑,随便找个由头,说你家给的钱不够,或者犯的事儿太大,脑袋不能带走,那家属可就真没办法了,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脑袋被官府拿去“展览”了。
好不容易把脑袋赎回来了,这还没完呢。这脑袋和身体总得缝上吧,要不然,那也不叫全尸啊。
可这活儿,一般人还真干不了。为啥?古人迷信,觉得缝脑袋晦气,谁愿意沾这霉气。
所以就得找那些专门干这行的“专业人士”。
这些人胆子大,手艺好,能把砍得乱七八糟的脑袋缝得严丝合缝,跟活人似的。当然这服务也不是白提供的,收费可不便宜。
但是为了能让死者安息,家属也只能咬咬牙,破财消灾了。
而且这样的方式也免去了死者死后受辱的可能,最后家人安排下葬,也算是终其一生了。
不过要是死的人是个关键人物,想要死后留个全尸就难了。
因为这类人可能会有很多江湖兄弟或者同伙。今天你砍了我兄弟的脑袋,明天我就得想方设法给你抢回来,让他在地下也能瞑目。
这官府就抓住了这一点,故意把一些罪犯的脑袋砍下来后,不急着处理,就那么明晃晃地摆在那儿。
那些个重情重义的同伙,哪里忍得住这口气?肯定得想方设法把脑袋抢回去,风风光光地安葬了。
这时候,官府就派人在旁边埋伏好了,就等着这些同伙自投罗网。
想那梁山好汉,个个都是响当当的汉子,为了兄弟,那是两肋插刀都不带眨眼的。官府这一招,不知道又让他们损失了多少好汉。
说实话这些古代刑罚的时候,真是让人倒吸一口凉气。
脑袋都掉了,已经够惨了,还得被官府这样那样地折腾。
不过换个角度想想,似乎也能理解古代统治者的“良苦用心”。
毕竟在那个年代,既没有监控摄像头,也没有DNA检测,想要维护统治,震慑罪犯,还真得来点狠招。
老百姓平时没事谁会去菜市口看砍头啊?那血呼啦嚓的场面,估计得吃不下饭睡不着觉。可要是把砍下来的脑袋挂在那儿,那可就不一样了,想不看见都难啊。这效果比贴一百张告示都管用。
至于“传首九边”,“引蛇出洞”这些招数,虽然听着阴损了点,但也算是“对症下药”。
古代那些江湖好汉,最重义气,你要是光明正大地跟他们打,他们不一定怕你,但你要是不让他们兄弟入土为安,那可就戳到他们的痛处了,就算拼了命,也得把兄弟的脑袋抢回去。
说到底,古代的这些刑罚,都是统治者为了维护自身统治,想出来的“奇葩”手段。虽然残酷,但也从侧面反映了古代社会的黑暗和残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