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将走向何方?

科技茶馆Pro 2020-09-29 09:09:05

文|科技茶馆(kejichaguan)

长期以来,全球各国依据比较优势、精细化分工、成本最低原则建立全球供应链,以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这种体系在生产效率上是当前条件下的最优解决方案。

然而,新冠的出现,自然灾害的频发,国际形势的变幻莫测,给全球供应链带来了极大的冲击。小到SWITCH价格暴涨,大到制造企业的核心元件被断供,看似无关的新闻背后,是全球供应链的控制权的极大变迁。

要理解这场你我息息相关的战争,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全球价值链研究院发布的《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供应链革命——迈向智能、韧性的转型之路》,是一份不可多得的重磅学习材料。

本文圈出了这份报告中的八大必看点,希望大家能更好的理清全球供应链的发展历程、现状和未来趋势。

中国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定位

全球供应链是随着全球分工逐步发展起来的,是跨国制造业企业在全球范围内优化配置资源的结果。从发展历程来看,全球供应链早期以欧美为制造中心,二战后逐步发展成为以欧美德日为第一梯队、亚洲四小龙为第二梯队的全球供应链体系。

全球化下的供应链体系 摄于加拿大温哥华港口  图源:unsplash

2001年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后,全球逐步形成了“发达经济体——中国——全球”的双循环供应链体系。融入全球供应链推动了中国出口产品多元化发展,中国参与全球贸易体系的深度也不断提高,逐步以“生产加工制造中心”的定位融入了全球供应链体系。

全球供应链也逐渐形成了以美国、德国和中国为局部核心的“三中心”格局。

工业4.0时代,供应链将发生哪些深刻变化

以大数据、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新技术融合发展为代表的工业4.0快速发展,将对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提供新的动力。

从生产和运输环节来看,工业4.0将推动:

(1)供应链信息流从线性传动向立体传动转变

(2)供应链主体由传统工厂向“智慧工厂”转变

(3)供应链运行的可预期性大幅提升

(4)供应链的库存系统更加智能化

从销售和消费环节来看:

(1)供应链对市场需求的判断更加准确

(2)供应链对消费需求的响应更加精准

(3)供应链在增加就业和节约时间方面成效显著

(4)供应链升级也引发了全球价值链的深刻调整

新冠疫情,对全球供应链体系产生了怎样的冲击?

全球供应链是一个复杂的系统,极易受到全球货物贸易体系、服务贸易体系、对外投资合作体系的影响。而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不仅涉及到民生、贸易,更涉及到国家安全问题。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供应链带来了巨大的冲击,主要体现在以下两个方面:

(1)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中国、美国、德国、意大利等多个国家先后在疫情较为严重的城市采取不同程度的“封城”措施,严格限制居民户外活动,关停各类非必要的工厂、商场等措施,导致全社会消费品需求出现断崖式下降,也引发了全球供应链中、上游出现过度调整。

(2)全球供应链依靠全球经济增长渠道,并为全球经济增长提供支撑。新冠肺炎疫情导致全球经济陷入衰退,使全球供应链增长失去动力。

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将如何发展

目前,美国、中国、德国已经形成了全球供应链体系的三个地区中心。

在中美贸易摩擦、新冠肺炎疫情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下,各国意识到涉及基础民生、国家安全和产业安全的行业(如医疗、军工和高科技等)产业链过于集中在海外或集中于某一地区,将使本国在未来面临外部冲击或全球竞争时处于被动局面。

在风险规避驱动和政府主动引导下,跨国企业的供应链决策将根据效益、效率和风险之间的平衡,采取扁平化和多元化策略。

特别是,近年来全球供应链的贸易强度和人口强度呈下降趋势,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分别出现了产业空心化和低端制造业锁定现象,这也让服务贸易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从你我相关的ICT全球供应链,看“三中心”结构变化

2000年到2017年间,ICT行业的供应链体系经历了巨大的变化——美国和日本ICT行业(尤其是最终品生产)产业空心化。

2017年,中国取代日本,成为传统最终品贸易和简单供应链的全球供应中心;美国成为了一个主要的地区性供应中心,与为数不多的几个国家保持着重要联系;日本从2000年传统最终品贸易网络中的全球供应中心和简单供应链中的区域供应中心变为2017年的亚太地区边缘国家,其影响力大幅下降。

尽管如此,无论是从增加出口规模,还是从与其他国家加强贸易关系的数量来看,2017年美国和日本在复杂供应链中仍是重要的供应中心。

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手机、飞机、汽车等复杂产品的制造上依然受制于人。

因为这类复杂产品的供应链的构建经历了较长时间,其供应链体系牵涉到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上千家供应商,任何一环节出问题,就会影响全部工序,而核心话语权,掌握在美国和日本手里。

全球供应链是否有可能去中国化

在全球供应链是否可能去中国化这个问题上,答案显然是“不可能”。

(1)疫情期间,部分国家重提贸易保护主义论调,并出台各类出口或进口限制。从各国自身来看,这些限制措施是合法的,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这种人为拆解全球供应链的做法会导致各国人人自危、被迫在经济上回到“自给自足”的时代,从规模经济效益、产业组织、市场结构、生产效率等方面看,都是倒退。

商品一上架就被买空,摄于美国奥兰多的超市    图源:unsplash

(2)在自然灾害(日本“3.11”大地震、新冠肺炎疫情等)、贸易冲突等外部因素的冲击下,跨国企业的供应链建设越来越重视安全和稳定的考虑。在地缘政治和风险规避因素驱动下,扁平化和多元化是提升供应链安全的主要方向,去中国化与当前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方向不符。

(3)外资企业已经深度融入中国市场,中国稳定增长的消费市场对外资企业的吸引力仍然长期存在。现在,中国是全球供应链中的核心节点和关键环节之一,对全球供应链的安全和稳定具有重要意义。从中国的消费市场和制造业基础来看,全球供应链“去中国化”缺乏经济基础,不可能成为现实。

全球化发展水平领先的跨国企业,如何打造可持续的供应链

加大供应链扁平化和多元化建设,积极打造智能化的供应链,利用国内市场降低全球供应链调整带来的风险,是跨国企业搭建供应链时的一致思路。

以联想集团为例,联想集团建立了以高效、敏捷和智能为特征的供应链来服务客户,以预测分析、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方面的创新为基础,能够有效地从数据中获得信息并采取行动,具备可持续性、多样性和包容性。

当前,联想通过供应链驱动全球30多个生产基地和2000多家供应商高效协同,同全球400多家核心供应商实现了数字化平台协同运作。2020年5月,联想凭借其供应链的全球化运营和混合制造模式再度入围Gartner供应链全球25强,位列第15。联想通过供应链建立了自有工厂/ODM/OEM高效协同的混合制造模式,提升了产品质量和运作效率。

凭借其高效、敏捷、智能的全球供应链,联想得以灵活利用全球不同国家和地区的资源优势来满足市场需求,动态协调生产、销售、服务等环节的优势资源,实现“全球资源、本地交付、卓越运营”。

经历危机的洗礼,我们应有怎样的应对措施?

从改善全球经济治理的层面看,优化全球供应链建设需要:

(1)坚持全球化的发展方向

(2)维护世界贸易组织在全球贸易治理体系中的核心地位

(3)坚持多边、开放的全球贸易治理体系,完善全球投资治理

从深化对外开放,提升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来看,需要:

(1)坚持底线思维,稳定我国在全球供应链的“基本盘”

(2)加大开放力度,高质量“引进来”

(3)优化企业对外投资支持政策体系,大规模“走出去”

(4)对关系我国重点战略物资供给的供应链核心节点项目提供政策支持

(5)构建供应链风险应对体系

企业在参与国际竞争的过程中,要顺应时代变化,加快供应链调整步伐:

(1)根据美国、中国、德国三大全球制造业中心的发展趋势灵活布局

(2)加大供应链扁平化和多元化建设

(3)积极打造智能化的供应链,降低供应链给企业国际化发展带来的风险

(4)主动调整,应对“中国+X”46和“双循环”格局

总结

除八大必看点之外,《后疫情时代的全球供应链革命——迈向智能、韧性的转型之路》研究报告还系统梳理了全球供应链的发展历程和新趋势、工业4.0新业态对全球供应链的影响、外部冲击对全球供应链安全的影响、后疫情时代全球供应链的发展方向、全球供应链建设的优秀企业案例和优化全球供应链建设的应对措施等热门议题。

0 阅读:12

科技茶馆Pro

简介:科技专栏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