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院里的“战火”:别让熊孩子成了文明的“肇事者”

安哥百事 2025-02-11 16:42:47

公共场所“熊孩子”现象:容忍底线与文明思考

近期,兰陵万达广场影院因熊孩子打架事件引发网络热议,将公共场所熊孩子吵闹喧哗这一话题再度推至大众视野。高铁上还好,在影剧院,熊孩子的吵闹喧哗着实让人头疼,于我而言,容忍度是有限的。

在本该是沉浸光影、放松身心的兰陵万达广场影院,一场因熊孩子吵闹引发的打架事件,让原本安静的观影空间沦为了混乱的“战场”。这一事件,就像一面镜子,清晰映照出公共场合中公德与个人情绪的激烈碰撞。

从孩子的角度看,他们天真烂漫,对世界充满好奇,影院里的黑暗环境、巨大屏幕以及奇妙的电影情节,都可能让他们兴奋得难以自控。在他们的认知里,或许还没有“公共场合需保持安静”的明确概念,吵闹更多是出于本能。可这并不意味着他们的行为可以被无条件容忍。家长有责任及时制止孩子。

所以矛盾的产生就是熊孩子家长的监管失职,这才是问题的关键所在。在公共场所,家长有责任教导孩子遵守基本的公共秩序,不能以“孩子还小”为借口放任不管。当孩子在影院大声喧哗时,家长应及时制止并引导孩子保持安静,实在制止不了要果断带出影剧院教训。

家长作为孩子成长路上的引路人,有责任有义务阻止孩子的不文明行为。当孩子在影院里大声喧哗时,家长若能及时制止,耐心教导,用温和的话语告诉孩子这样做会影响他人,或许就能避免冲突的发生。可有些家长却选择了放任自流,对孩子的吵闹不管不顾,这种不作为无疑是在为矛盾的激化埋下隐患。

而被打扰的观众,在观影时被熊孩子的吵闹声打断思路,好心情瞬间化为乌有,心中的怒火自然会蹭蹭上涨。在疲惫的生活中,走进影院看一场电影,是许多人难得的放松时刻,他们希望能在黑暗中全身心投入剧情,享受片刻宁静。当这份期待被打破,愤怒情绪的产生完全可以理解。但用打架这种极端方式来解决问题,显然是不理智的。一时的冲动,不仅让自己陷入了冲突的漩涡,还可能触犯法律,给自己和他人带来身体上的伤害,实在是得不偿失。

从社会层面来看,这起打架事件反映出公共场合文明意识的缺失。影院是公共场所,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权益是每个人应尽的义务。在公共场合,我们的言行举止不仅代表着个人,还影响着周围的人,甚至关系到整个社会的文明风貌。这起事件提醒我们,在享受公共资源的同时,要时刻牢记自己的社会责任,提高文明素养,学会换位思考,多为他人着想。

要避免此类事件再次发生,需要多方共同努力。家长要加强对孩子的教育,在日常生活中注重培养孩子的公德心,让文明意识从小扎根在孩子心中;影院方面,应加强管理,在影厅内设置明显的提示标识,提醒观众保持安静,对于违反规定的行为及时进行劝阻;作为观众,我们也要学会控制自己的情绪,遇到问题时,尝试用沟通和协商的方式解决,而不是轻易被怒火冲昏头脑。

希望在未来的公共场合中,我们都能多一些理解与包容,少一些冲动与戾气,让文明之花在每一个角落绽放。

安哥写于2025年2月4日

0 阅读:14

安哥百事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