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红婵摘银后续:外国记者笑着摇头,本人失落家人举止获称道!

她时尚 2025-04-08 10:45:39

“是不是跳得不好?“

这是全红婵在领奖台下,小声问教练的那句话。

眼神有点茫然,声音不大,听起来却格外扎心。

2025年4月6日,墨西哥跳水世界杯女子10米台决赛,全红婵拿到银牌,陈芋汐摘金。这场本应是双赢的比赛,结果却让很多人揪心。

不是因为成绩不好,银牌也是荣耀。

而是因为,那份“曾经的感觉”,全红婵说,她找不到了。

01

跳完最后一跳,分数出来的时候,全红婵其实是笑着的。

站上领奖台,她也为队友陈芋汐鼓掌,配合媒体拍照,镜头里的样子看起来没问题。

但一到采访环节,全红婵低下头,坦言了一句话:

“现在的我,已经找不到以前的感觉了。”

这话一出,全场安静了。很多网友都能感受到,这不是一句随口说说,而是藏着太多压力、挣扎,甚至失落。

18岁的全红婵,确实和几年前不一样了。

身高长了不少,体重也跟着变化,身形更加接近成年女性。

但对跳水运动员来说,体型变化直接影响入水动作。

那个让她一战封神的“水花消失术”,现在变得越来越难控制。

从巅峰跌下神坛,从“天才少女”到“跳得一般”,外界的声音也开始变了。

02

比赛结束后,全红婵的名字迅速冲上热搜。

但这次不是夸她跳得好,而是充满了“质疑”和“猜测”。

有人说,“状态下滑太快了,怕是后劲不足。”

还有人直白地表示:“中国跳水人才济济,她可能该退役了。”

甚至有网友冷酷点评:“跳水不是靠情怀吃饭的。”

最引发讨论的,是现场一位外国记者的表现。

全红婵接受采访时,这位外国记者站在一旁,嘴角带笑,摇着头。

那种意味不明的表情,立刻被网友截屏,引发争议。

有人说他是在嘲讽全红婵的表现,

也有人觉得,那是一种遗憾——为本国选手没能夺冠而苦笑。

不管是哪种猜测,都说明了一点:全红婵的一举一动,已经成了国际关注的焦点。

和她同龄的外国选手,大多还在享受青春,而全红婵,却早早扛起了为国争光的重担。

压力大,关注多,稍有波动,就会被放大解读。

而对比之下,陈芋汐的发挥显得格外稳定。

连续几场比赛都是冠军,技术细腻,心态稳健。

全红婵和陈芋汐的每一次对决,媒体和网友总爱拿来对比,甚至用“谁压谁”来制造冲突。但这两人,明明一直是好朋友。

这次比赛结束后,陈芋汐主动上前拥抱全红婵,还在领奖台上鼓掌为她打气。

这才是竞技体育该有的样子,而不是动不动就“淘汰”“换人”“批评”。

03

就在外界议论纷纷的同一时间,全红婵的家人发了一条视频。

没有回应质疑,也没有抱怨媒体。

而是安安静静地,在家里做了一桌湛江特色美食。

视频里,爸爸妈妈和哥哥戴着口罩,忙前忙后。

做菜、摆盘、煮汤,每一个细节都认真仔细。

全红婵的妈妈穿着一身喜气的红衣服,满脸笑意,语气轻松。

哪怕女儿刚刚“输”了一场比赛,情绪也完全没有受到影响。

知情人透露,这一桌饭菜,是特地为粉丝准备的。

粉丝来家里探访,全家人亲自动手做饭招待。

这一幕,被网友称为“最朴实的反应”。

没有一句多余的话,没有正面回应网络争议,但却用最简单的方式告诉大家:

这个家,依然支持全红婵,依然觉得她是最棒的。

有网友感慨:“这样的家庭,难怪能培养出那么好的孩子。”

也有人说:“她身上的善良、坚强、纯粹,一看就是从小耳濡目染来的。”

04

现在的问题,不是成绩好不好,而是,全红婵能不能扛住这份压力。

18岁,正是身体快速发育的阶段。

对于跳水这种讲究力量控制、角度精细、身体协调的运动,任何一点变化,都会影响动作。

陈芋汐也曾经历过状态波动,但靠着稳定的训练和强大的心态慢慢走了回来。

全红婵也不是第一次遇到困难。

从农村走出来,靠着天赋和拼劲,一路打进国家队、站上奥运冠军的领奖台。

这其中的努力、汗水,谁也想不到有多苦。

现在的她,也许正站在一个“转折点”上。

是慢慢适应新的身体状态,找到适合自己的动作节奏,继续前行?

还是被争议和压力压垮,从此一蹶不振?

这个答案,没人能替她做决定。

但所有真心喜欢她的人,都希望她别急,别怕,慢慢来。

体育就是这样,有高光,也有低谷。

没有哪个冠军是一帆风顺的。

希望她可以走出这一段阴影,重新找回跳水的热爱和自信。

也希望网络世界,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苛责。

全红婵,不是只属于冠军的光环。

更值得珍惜的,是那个笑着说:“我会继续努力”的她。

0 阅读:6

她时尚

简介:时尚娱乐前沿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