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号文件的重大变化!是治理还是服务?这是乡村振兴的关键!

易风云 2024-04-07 09:02:37

在基层乡村工作中,我们现在听到的比较多的词就是要加强乡村治理,但是我们似乎忘记了一个问题,那就是我们正在构建服务型政府和服务型社会。那么到底应该是治理还是服务?在很多人看来,似乎这两个概念并不冲突,说得好听一点就是把乡村治理好,其实就是为了给广大老百姓提供更好的服务。但是笔者却不这么看,尤其在基层面临的大量事实表明,很多基层治理的方式和方法其实并不是为基层老百姓服务,而是通过损害老百姓利益的方式,为特定群体服务。因此,到底应该是乡村治理,还是应该花大力提升乡村服务水平,有待于我们进一步研究论证。

那么什么是服务型政府呢?所谓服务型政府是指在民主、法治、透明、高效的原则下,以服务为宗旨,以公民需求为导向,通过优化政府职能配置、提升公共服务水平、加强社会治理创新,为人民群众提供优质、高效、便捷的公共服务,实现政府与公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和共同发展的政府形态。具体到农村工作中,其实说白了就是农民没有地方买种子,政府负责联系并把好质量关;农民在农忙之后闲余时间里想就业,政府就应该负责联系相应的企业,促进农民第二职业的就业;农民在遇到一些矛盾纠纷时,政府负责及时派员处理;农民在创业时遇到一些困境时,政府负责联系相关专业人士指导,并根据条件为农民联系贷款事宜等等。

当然,服务型政府远远不止这些方面,还涉及更多的方面,包括出台一系列利民惠民的政策规定。然而在当前的乡村工作之中,我们很少听到服务型政府这个名词,而更多的就是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对农村和农民进行各种限制,也就是我们所说的乡村治理。这样的现象太多了,比如说禁止焚烧秸秆、禁止电动车出行、禁止家前屋后大面积种菜养鸡、禁止饲养多头家畜并禁止私自宰杀,禁止私自打井取地下水,甚至禁止传统的柴火灶等等。在农作物种植上,禁止自留种粮,禁止使用一些农药化肥,禁止使用牲畜粪便施肥,甚至有的专家还提议禁止使用机械收割,恢复传统的手工作业模式,我们想一想,这种思路到底是为农民服务,还是在损害农民的利益呢?

温铁军教授在一次讲话中指出,每年国家都会出台一号文件,而一号文件的内容无一例外都是指的三农工作,由此也可以看出三农工作在国家建设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对比一下一号文件的内容,我们就不难发现:曾经的一号文件是30多个可以可以也可以,允许允许又允许。也正是在这样的政策导向之下,放手让农民去干,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和智慧去创造财富,政府只要做好相应的保障和服务工作就行了。在这种服务理念的支配下,基层的农民走出了成千上万条致富之路,短短的几十年间,很多农村和农民的生活水平迅速提高,大量的乡镇企业遍布全国各地,基层农村的财富得到迅速积累,万元户、小老板等数量在那个年代如雨后春笋般冒出。

可以说,在那些年代国家的经济得到了飞速增长,也为以后国家的经济增长提供了原始积累。但是我们从现在来看,现在的很多政策与当年的政策完全不同,允许和可以越来越少,反而字里行间充斥了“不准”、“不得”、“禁止”等各种限制性的词语。从政策的转变也可以看出各地政府思路的转变,由原来的做好保障和服务,变成了现在的科学治理,依法治理和文明治理。而这一观念的转变给农村基层带来的影响是巨大的,不仅严重阻碍了农村经济的发展,也限制了农民参与经济发展的动力,打击了一些村民创业的热情,更给一些农村地区的人们生活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虽然只是一个词语的变化,但是能够从中发现思路和观念已经发生了质的转变。由日常的现象我们能够很清楚的明白一件事,现在政府对资本还是比较宽容和亲近的,但是对于民生相关的问题却是非常严格的。现在全国各地都在搞一些招商引资,都通过给予大量的优惠条件想要吸引资本入驻,但是我们可曾想到过充分发挥自己本地区的优势,可曾想到能否调动本地区的创业热情呢?我举一个例子来说明一下,某村村民年轻时在外创业,想要给村里做些贡献,过年回家时,发现村里有一块荒地常年撂荒,于是询问能否利用建设厂房,通过建设一个企业来促进村民就业,带领村民致富?但是村里请示上级之后,却因为建设用地审批的问题,最后村民不同意到园区,而这块地也一直荒废至今。

我们回头看一看现在的发达地区,其实当年正是赶上了这一波利民惠民政策,才让这些地方走在了全国的前列。而这些地方很多原先都是在家庭企业的基础之上,一步步做大做强,最后带领整个地区的村民走上了致富的道路。我们比如浙江义乌,我在很多年前去过,那时候家家几乎都有自己的企业,而很多农村里有很多工厂企业,主要是本村的家庭企业做大做强之后,村里给提供的相关场地,正是在这种服务理念的引领之下,这些地方的村民迅速致富,走在了全国的前面。所以说,只有转变工作理念,变治理为服务,才能真正实现农村经济的腾飞,才能让更多的乡镇企业焕发蓬勃生机,才能真正实现乡村振兴。

0 阅读:0

易风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