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这是《道德经》第七十七章原文。本章主要论述了天之道与人之道的区别,也可以叫做损补之道。本章就从损和补的角度,说一说天道、人道的损补之道。
古人云:“一阴一阳之谓道”。
老子说:“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
假如把天道比作一张弓,弓臂就相当于阴,弓弦就相当于阳,人施加于箭矢之上的气力就相当于气。
也可以说,弓臂弓弦为阴,箭矢为阳,人力为气。
也就是说:静者为阴,动者为阳,无形者为气。
这就是所谓的“万物负阴而抱阳,充气以为和”。我们都知道,现实宇宙是由物质和能量组成,阴和阳就相当于物质,气就相当于物质中所蕴含的能量。
天道万物、宇宙万物皆蕴含着自身的阴和阳。一张弓、一只碗、一双筷,或者梅兰竹菊、琴棋书画,或者一花一叶一菩提,它们皆有自身的阴和阳,它们也都是天道万物之一。
老子说:“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故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
假如美是阳,恶就是阴,恶就相当于不美,这里的恶与善恶无关,而是指美的反面——不美;
假如善是阳,不善就是阴;
同样的道理:有是阳,无就是阴;难是阳,易就是阴;长是阳,短就是阴;高是阳,下就是阴;音是阳,声就是阴;前是阳,后就是阴。“天之道,其犹张弓欤?高者抑之,下者举之;有余者损之,不足者补之。”
所谓天道,就好比一张弓。弓箭是人类的一种生存利器,然而对天道的有效掌握,又何尝不是人类的另一种更大的生存利器呢?
对于一张弓来说,那些生存能力高超的人,或许根本就不需要借助弓箭的力量也可以生存的很好;那些生存能力低下的人,反而把弓箭奉若至宝。
能力高超者就会抑制减少弓箭的使用,能力低下者则会依赖推举使用弓箭。
弓箭是一种很好的捕猎工具,却未必是最好的那一种捕猎工具;比如:绳索、陷阱、养殖等,都同样可以达到捕猎的效果。
对于一张弓来说,高者未必就能用到它,下者却会很依赖它;有余者就会把它束之高阁,不足者就会用它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天之道也是这样,懂的就懂,不懂的就不懂;高者将它束之高阁,下者将它奉若神明。所以,所谓天道也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地方。假如你学会了,就说明它不难;假如你感觉难了,就说明你还没学会。正所谓:会了不难,难了不会。
“天之道,损有余而补不足。人之道则不然,损不足以奉有余。”
损有余,就是有余者损之;补不足,就是不足者补之。
抛开几千年来传统的解释,这句话还可以这样理解——比如,假如一个人要减肥,“损有余而补不足”,就是指胖了你就要减肥、瘦了你就要增肥。
这是多么简单而又朴素的道理啊!当你过于肥胖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减肥吗?当你过于瘦弱的时候,难道不应该吸收营养增肥吗?
人胖了就应该减肥、瘦了就应该增肥,这就是天之道。
而人之道则不然,人性总是那么的贪得无厌。有了逾想有,富了逾想富,美了还想更美。吃喝玩乐,无不如此。吃了还想再吃,乐了还想再乐,毫无节制。很多不足者也不是去想着奋起直追,而是选择躺平、得过且过。他们即使有了点机会、有了点财富,也不是去弥补自身的不足,而是宁愿把它们留给下一代、或者让给别人、照亮别人。
很多善良的人总是在照亮别人,其实他们才是最应该被照亮的人。
人道的这种“贪得无厌、得过且过”,与天道的这种“胖了就减、瘦了就增”,是完全相悖的。
也可以说:天之道,损自身的有余以补自身的不足;人之道,损自身的不足以奉自身的有余。
“孰能有余以奉天下,唯有道者。”
倘若谁能够把这种“富了还想更富,美了还想更美”的心态,转移到全天下人身上,而不是仅仅停留在自己身上,谁便是有道者。“是以圣人为而不恃,功成而不处,其不欲见贤邪”。
所以,圣人便是有道之人。所以圣人才会“虽有所作为却又不自恃能力出众,虽有功绩却也不居功自傲”。
这是因为圣人总是在遵天道克人欲,他们不希望让众人看到自己的贤能,从而崇拜自己、膜拜自己。
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人人都有自己的事情要做,人人都只有把自己的事情做好之后,才能更好地照亮别人。
人人都散发一点光以照亮前路,总比踩着一部分人的尸骨前进要好。
天之道,当损则损,当补则补。这便是损补之道。
而人之道却不是这样,人们往往都是贪生而畏死、喜富足而厌减损。
天下众生是一个不可分割的有机整体,它就像天道之下的一个普通物体一样,只有在“当损则损、当补则补”的情况下,才可以长长久久。肥胖之人,会死于肥胖之病;瘦弱之人,会死于瘦弱之病。
富余之人,会困于富余之灾;贫穷之人,会困于贫穷之厄。
天之道,胖了就要减,瘦了就要增,富了就要济世,穷了就要奋起。然而富人大多不懂得如何济世,穷人也大多不懂得如何奋起。
天下之难治,就在于“富人的贪婪、穷人的急躁”,人们很难损之分毫。
然而,要想天下大治,要想遵循天道,又必须减一减富人的贪婪,稳一稳穷人的急躁。
贪婪、霸占优质资源,是富人的通病;急躁、怨恨也是穷人的本能。
我们无从期待贪婪的人去济世,也无从期待急躁的人能成事。
其实,不贪不占就是济世,不急不怨就是奋起。古人云:欲速则不达。
一个内心充满急躁与怨恨的人,是很难把事情做好的。
人们大多都不明白:损什么、补什么,以及什么时候应该损、什么时候应该补。
损补的标准,就是是否符合天道规则。天道万物都有其本身最完美的状态。
所谓损补,就是让天地万物回归到自身最完美的状态而已。当其不完美的时候,要么补,要么损。这便是损补之道。
天道损补只在自身,不假外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