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竺可桢先生的读书精神

善本有墨香 2024-06-08 16:55:11

已故的竺可桢先生两岁开始认字,三岁就能背几首唐诗,五岁进入私塾,不但能背《三字经》,念《声律启蒙》,还会背《四书》、《五经》等不少古书,七岁开始作文;九岁正式进入东关毓菁小学就读;十五岁进绍兴东湖通业学堂,又赴上海澄衷学校;十八岁进上海复旦公学(复旦大学前身);廿三岁进美国哈佛大学研究院攻读新兴的气象学,先后获得硕士和博士学位。竺可桢先生到了五十多岁的时候还专门请了一位俄文家庭老师,每天坚持4-6小时,认真阅读俄文、英文、德文书,为以后学习苏联、东欧等国家的先进经验和互相交流奠实了基础。经过勤奋读书和反复实践研究,竺可桢在诸多领域获得了系统的理论,还多有建树。从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认为“我们人生的目的是在能服务,而不是在享受”。所以,他对祖国、对人民无比深厚的感情,对科学真理忠贞不渝地追求。我们来回顾一下竺可桢先生的辉煌人生:25岁(1915年)在美国哈佛大学的中国学生中共同创建中国历史上首个科学组织——中国科学社。37岁(1927年)共同成立全国最高学术机关——中央研究院,并担任气象研究所所长。46岁(1936年)担浙大校长。竭诚尽力图兴革。在浙大校长上任后就誓言:“本人愿意以最大的诚意与专注,来力谋大学的进展,而达到成功。”接着致力于学校机构改革,人才选任,学系设置、教学管理、教授阵容,又讲究学生思想品德的教育,通过一年努力,让浙大的教育走上正轨,被誉为“东方的剑桥”。还倡导“求是”校训,成为浙大学子永远的行为准则。精心筹建科学院。新中国成立初,竺老被委任为中科院副院长后,又担任科学院计划局局长,做到分工协作,默契配合,接管了旧中国留下来的10个中央研究所,确定上海、北京、南京三个不同学科的研究中心,并把原有23个研究所调整为17个,另新增了三个研究所,才形成了中国科学院的雏形。他深刻感受到读书就能点亮人生,还会照亮世界。他伸出援手,真心帮助浙江图书馆《四库全书》等140箱3.6万册的经典名著几经转运、秘藏,用夏天翻晒等办法进行抢救,直到1946年,重新运回杭州,免除了日寇的抢毁,保存了名著。在他实践和研究时,先后编著了《物候学》、《气候与人生及其他生物的关系》、《我国五千年来气象变迁的初步研究》、《台风中的若干新事实》、《论我国气候的若干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的生产关系》等一百多篇(部)著作,在他年老时把自己大量的珍贵藏书真诚地捐给了国家,遗作后人的传阅。他还坚持每天写日记三十八年,传给后人参考。竺可桢先生因生前善于读书、写书,所以不但成了世界著名的科学家和教育家,而且又是中华民族抗日救国、参与建国、科学兴国、科技强国的标杆人物,是我们学习的楷模。

欢迎加入善本古籍学习交流社区

0 阅读:5

善本有墨香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