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今季春拍盛会中,嘉德香港以五位日本现代艺术大师的经典之作,展开一场穿越文化与时空的美学之旅。从藤田嗣治笔下「绝妙的乳白」少女,到有元利夫神圣静谧的天使;从井上有一撼动心魄的书道怒吼,到须田克太狂放不羁的抽象笔触——每一件作品皆以独特的语汇,诠释了在20世纪的风云变幻间,日本现代艺术家在传统与创新之中的不懈求索和完美平衡。这些创作不仅是技法的巅峰展现,更承载着对生命、信仰与宇宙的深刻思索。透过墨色、线条与色彩的对话,我们见证了东瀛美学如何以浑厚天成的力量,在国际艺坛绽放光芒。
惊艳时光的微笑
藤田嗣治的少女

Lot 50
藤田嗣治
蕾丝窗花下的少女
油彩 画布|一九五三年作|22.1×16 cm.
Léonard Tsuguharu Foujita
Jeune Fille au rideau de dentelle noire
Oil on canvas|Painted in 1953
出版
2001年,《藤田嗣治全集第二册》,Sylvie及Dominique Buisson编,ACR出版社,巴黎,第431页,图版53.56
来源
阿尔及尔罗马尼特画廊
1989年6月27日,伦敦佳士得印象主义及现代绘画及雕塑拍卖会,拍品编号438
巴黎吉尔伯特与保罗・佩特里戴画廊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附:东京东美鉴定评价机构鉴定委员会及巴黎吉尔伯特与保罗・佩特里戴画廊开立之证书
估价 ESTIMATE:
HKD 1,700,000 - 2,500,000
「巴黎的宠儿」藤田嗣治是追求前卫和创新的「巴黎画派」中的明星。在创作时他不仅吸纳西方的媒材、透视,更将东方绝伦的线条、空灵的美学、强而有力的墨色蔚为己用,由此出发,在绘画中融入了浮世绘的细腻线条和平面用彩;并由日本青瓷与歌舞伎妆容中提取灵感,在颜料中加入独门的白色珍珠母贝粉配方,画出肤若凝脂的女子,被誉为「绝妙的乳白」,以独特的东方风韵扬名国际。本作即为其经典的少女肖像创作,现藤田经典的「绝妙的乳白」及其对黑色彩的高超驾驭能力,具恒久之美的韵味。

藤田嗣治《女子像》,墨纸本,38.7 × 28.6 cm,1927年作,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作品以低限的低饱和度淡黄色和白彩晕染出少女温润如瓷器般细腻平滑的肌肤,流畅的线条勾勒出其五官、发丝、及头上黑纱。藉由时而重叠、时而铺展的黑纱捕捉着被风微微吹抚的剎那一瞬,生动感不言而喻。少女同时兼具西方绘画中对于人体美学的追求和东方绘画中的轻盈优雅,唇边那神秘的微笑如同《蒙娜丽莎》一般带有神性和平静,值得细细品味。

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蒙娜丽莎》,油彩画板,77 × 53 cm,1503 至1506 年作,巴黎卢浮宫藏。藤田嗣治笔下的少女有着蒙娜丽莎一般神秘的微笑
光阴荏苒
唯美永驻
在时代的浪潮中颠沛半生的藤田嗣治晚年回到法国定居,皈依天主教,并改名「李奥纳多」以致敬达文西(Leonardo da Vinci)。创作于此时的本作是藤田嗣治周游世界、荣耀砥定、回归巴黎后的集大成之作。少女戴着黑色的头纱,为其增添了一丝神秘感,亦令人联想到圣殇中的圣母玛利亚。作品融汇巴黎之梦的浮光掠影、千帆过尽后对生命的感悟,也是他对纯白无瑕境界的终极向往,触动人心。

藤田嗣治《下十字架》,油彩画布,112×144cm,1959 年作,巴黎市立近代美术馆藏。是次拍品中的黑色的蕾丝令人联想到藤田宗教主题绘画中圣母玛利亚的头纱
庄严之处萌生的
空灵赞歌

Lot 49
有元利夫
天使
复合媒材 纸本|一九八四年作|54.9×43 cm.
Toshio Arimoto
Angel
Mixed media on paper|Painted in 1984
出版
1986年,《有元利夫设计集》,株式会社新潮社,东京
1991年,《静寂与诗情——有元利夫展》,每日新闻社,东京,图版93号
展览
1991年1月26日至2月11日,《静寂与诗情——有元利夫展》,Sogo美术馆,横滨
1991年4月11日至23日,《静寂与诗情——有元利夫展》,Printemps银座,东京
1991年4月26日至5月19日,《静寂与诗情——有元利夫展》,奈良Sogo美术馆,奈良
1991年5月31日至6月5日,《静寂与诗情——有元利夫展》,名铁百货店本店,名古屋
来源
日本私人收藏
2017年10月21日,东京每日拍卖会,拍品编号93
现亚洲重要私人藏家直接购自上述来源
附:有元利夫作品鉴定委员会开立之作品证书
估价 ESTIMATE:
HKD 200,000 - 250,000
英年早逝的天才画家有元利夫于1978年以来二度荣获「安井奖展」特别奖,被称作「奇葩新星」。他醉心于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古典美学的沉淀、高雅,而其作平面化的特质和素雅的用色又内含日本质朴美的韵味,具有抚平人心的气质。《天使》一作展历及出版丰富,被收录于其画集,并在1991年获展于艺术家巡回东京、奈良、横滨、名古屋的个展,来源有序,别具重要代表性。

有元利夫《室内乐》,油彩画布,130.3 × 162.1 cm,1980年作,东京国立近代美术馆藏
神圣的天使颂
作品以圣经故事「天使报喜」为主题,表现天使加百列(Gabriel)降临凡间向圣母报喜的瞬间。画面聚焦天使上半身,以细腻的线条和温暖的橙红色画出天使肃穆神圣的面孔,以柔软如海浪一般的暖棕色画出其发。作品领人在浮躁的时代找寻心中的纯净和安然自洽,为时代长河中不可多得的艺术瑰宝!

弗拉·安杰利科《圣母领报图》,湿壁画,230 × 297 cm,早期文艺复兴时期,国立圣马可美术馆藏
生命的叱咤与轰鸣
井上有一的大音希声

Lot 43
井上有一
哄
墨 纸本|一九六〇年作|118×174 cm.
Yûichi Inoue
Ko
Ink on paper|Painted in 1960
出版
1996至1998年,《井上有一全书业》第一册,Unac Tokyo出版社,东京,图版编号60045
来源
海上雅臣旧藏
亚洲私人收藏
注:画背贴有海上雅臣题签
估价 ESTIMATE:
HKD 300,000 - 400,000
作为日本战后前卫艺术中至关重要的艺术先锋、「墨人会」的创始成员,井上有一以「人」之生命的律动节奏,书写意志。其极具冲击力的创作,打破了传统书道、抽象表现主义及行为艺术间的界限,并将之推向世界艺坛,因此,他被称作「二十世纪下半叶名列前茅、屈指可数的伟大艺术家之一」。

在其纪录片《守贫挥毫三十年》开头,井上有一正手提墨桶、挥舞巨笔,在嘶吼中完成创作,向世人展现其独特而具震撼力的书道创作过程
平地惊雷
书写生与死的共鸣
《哄》是一件充分展现井上心、眼、手、声共鸣合一的典范。「哄」一字,迥异于汉语的含义,在日语中具「咆哮」、「大声」之意。而书写此件《哄》时的井上,便将他如壮士般怒号长啸的书法风姿,掷地有声地落于笔端。
在此,他由扎实、浓黑的泼墨大笔发轫自最上沿,以一个喷张有力的「口」字,牢牢占据左半画幅,如闻声浪阵阵。而右侧分庭抗礼的「共」字,则将原本横竖撇捺、纵横分明的结构打散,经由其笔势的蜿蜒迂回,绽放出「同休共戚」的绵延感。一口一共,合而为「哄」,带着艺术家创作时声嘶力竭的本我形象,释放出强大的爆发力,正展现他所追求之「书写的目的就是要表现生与死的吼声!」
非圆之圆,心中是圆

Lot 42
井上有一
圆
墨 纸本|一九七七年作|138×180.3 cm.
Yûichi Inoue
En
Ink on paper|Painted in 1977
出版
1996至1998年,《井上有一全书业》第三册,Unac Tokyo出版社,东京,图版编号77009
展览
1990年,「90未发表作品展5」,Unac Tokyo,东京
1991年,「井上有一展——到圆的星座」,麻布美术工艺馆,东京
来源
海上雅臣旧藏
亚洲私人收藏
注:画背贴有海上雅臣题签
估价 ESTIMATE:
HKD 400,000 - 600,000
《圆》,最初是井上有一为纪念南宋时期将禅宗思想与制度自中土带回日本的高僧圆尔辨圆而作,后来「圆」字逐步发展为其一字书的系列,并渗透了井上对禅宗哲学的独特见解。

白隐慧鹤《圆相》,墨纸本,46.8 x 55.6 cm,京都永青文库美术馆藏。井上有一的《圆》与禅宗的「圆相」有异曲同工之妙
在此作中,井上择一偌大的和纸,打破常理地自右端起笔,以方框写圆字,有趣地展现了「圆非圆、圆是圆」的汉字构造和形意。而其周身溅起的墨汁,仿若生命的律动,呼应着左上角的一点泼墨,追溯了「天圆地方」的古老宇宙观。
更为别具一格的是,井上在书写此「圆」之外包围结构时,并未遵从寻常写法,而是将起笔与收笔分开,中间刻意留下了一道缝隙,为这饱满大气的「圆」中透出一丝凌厉的锋芒。他以「非圆之圆」的书写状态,道出一种更近乎「圆」的精神:盈缺有时,生命本是难以圆满,却正因有阴晴圆缺的遗憾,人们才会更加期待月圆的时刻及珍惜当下。
雄浑之笔构绘天地
忠于本心的「克太狂人」

Lot 44
须田克太
无题
复合媒材 木板|一九五九至一九六三年作|91×72.7 cm.
Kokuta Suda
Untitled
Mixed media on wood panel|Painted in 1959 to 1963
来源
亚洲私人收藏
估价 ESTIMATE:
HKD 100,000 - 150,000
须田克太为日本著名画家暨书法家,他早年以具象的表现主义风格开启艺术生涯,而自1950年代起,因钻研日本哲学及佛法禅宗的机缘,根植于东方书艺文化中的抽象笔法深深地吸引了他的目光。须田转而以刚劲而前卫的书法笔触入画,力求鲜明有力、洒脱不羁,成为日本前卫抽象艺术家的领衔人物之一。

须田克太《関》,墨纸本,71 × 66.5 cm,1986年作,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藏
1952年须田与同僚创立了「现代艺术讨论组」,成员中还包括吉原治良、森田子龙等人,该小组为当时的先锋艺术家们提供了自由的讨论平台,其后成为「具体派」的基础。《无题》即为其在五六十年代艺术黄金时期、创造性地使用多元媒材之作,极富代表性。
纵横疾驰,拥抱灵魂
《无题》之中,狂放而硕大的白彩笔触若布构出天地之间云气,柠黄、蓝和黑色的线条在其中翻腾、向上勃发。具书法笔力的墨色大刀阔斧地勾画出田字状的构图,其中又以多彩的颜色画出排列有序的方块,如阡陌交通的田地。此外,须田克太并非单纯以平面手法作画,而是如一个炼金术师般,在墨色颜料之上嵌入矿物,使之自发性地达到一种近乎于模拟自然土地的融合。一颗颗细小的石块铺设在田陇一般的黑色网格,在书法的风暴中见秩序,如人在天地之间打造的心灵道场,不论外界如何风起云涌,都保有最为珍贵的怡然自得!

《无题》(局部),须田克太以狂放的笔触和源于自然的矿物入画,打造「心灵的道场」,拥抱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