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江华瑶族自治县河路口镇的青山翠谷间,飘荡着一缕绵延千年的醇香。这里是被誉为“梧岭南屏”的湘桂边界小镇,姑婆山的云雾滋养着瑶家人的灵性与智慧,也孕育了一门传承三代的非遗手艺——瑶家古法米酒酿造。
“酿酒如做人,心要实,米要精。”这是祖父留给我的家训。自曾祖父起,我们家族便扎根河路口镇,守着祖传的酿酒方子,用山泉、大米和瑶山特有的酒曲,酿制出绵甜醇厚的瑶家米酒。祖父常说:“米酒是瑶山的魂,酒香里藏着瑶家人的情义。”
记忆中,老屋后的酒窖总弥漫着蒸米的雾气。父亲赤膊挥汗,将蒸熟的米摊在铺好布条的地板上,待温度降至恰好,撒上秘制酒曲,再装入酒缸发酵。河路口镇背靠南岭,地下水质清冽甘甜,富含矿物质。用地下水与大米的淀粉结合后,发酵出的酒体格外柔润。发酵时,酒缸需置于密室中控温,每日靠手掌感知酒缸外部的温度变化来确定环境是否合适。当一切都准备好后,等到合适的天气温度后在进行酿造。我曾问过父亲,每次酿酒都这么繁琐,为什么不用机器代替手工酿造?父亲听后却是一笑,道:“机器能蒸米,却蒸不出瑶山的灵气。河路口镇的山水,是瑶家人与自然共生的见证。在这里,一坛米酒不仅是生计,更是瑶族文化的活态传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