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定股市走向的从来都是政策组合的方向,看未来牛市何时到来。

山雁聊商业 2024-07-04 06:06:33

从2023年算起,国家为了股市能够牛起来,做出了多少政策组合。

总有人说政策没用,利好政策总是迎来下跌。

从现象看,确实是这样的。

但是,无论熊市还是牛市,都不是一天造就的,而是一段时间积累出来的。

这就好比一个人生病了,你也不可能第一次就能治好。

拉长时间周期来看,决定股市走势的最重要的力量就是政策组合的力量。

1,印花税减半:

2023年8月27日,财政部、税务总局宣布,自2023年8月28日起,证券交易印花税实施减半征收。

2,阶段性收紧IPO节奏: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表示,根据近期市场情况,阶段性收紧IPO节奏,促进投融资两端的动态平衡。

3,规范股份减持行为: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进一步规范股份减持行为,上市公司存在破发、破净或三年未进行现金分红等情况不得减持股份。

4,降低融资保证金比例:

2023年8月27日,证监会将投资者融资买入证券时的融资保证金最低比例由100%降低至80%。

5,深化退市制度改革:2023年12月31日,退市新规正式实施迎来三周年。值得关注的是,A 股退市改革迎来三大变化:一是*ST泽达、*ST紫晶涉欺诈发行、财务造假等多项违法行为,成为科创板首批退市企业;二是“面值退”发威,2023年A股退市多元化特征越发明显;三是房企首次出现“退市潮”,市场化退市机制进一步完善。

6,下调存款准备金率:2024年1月24日,央行宣布将于2月5日下调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此次降准将向市场提供长期流动性约1万亿元。

7,引导长期投资:2024年1月26日,证监会召开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突出“稳”与“进”的统筹。着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健全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有效机制。大力推进投资端改革,推动保险资金长期股票投资改革试点加快落地,完善投资机构长周期考核,健全有利于中长期资金入市的政策环境,促进投融资动态平衡。

8,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2024年1月26日,证监会召开2024年系统工作会议,会议强调,要突出“稳”与“进”的统筹。着力增强资本市场内在稳定性,健全维护资本市场平稳运行的有效机制。推动股票发行注册制走深走实,加强发行上市全链条监管,评估完善相关机制安排。

9,加强交易监管:2024年4月12日,证监会发布《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管理规定(试行)》公开征求意见稿,旨在加强对证券市场程序化交易的监管,促进程序化交易的规范发展,维护证券交易秩序和市场公平。

10,调整融券机制:2024年,证监会已连续三次针对融券机制发文。继全面暂停限售股出借等措施后,3月18日,转融券市场化约定申报由实时可用调整为次日可用新规正式施行,“T+0”变为“T+1”。

当然,有了这些政策,股市目前还存在一些问题。如:退市赔偿,如:量化交易,如:转融通。

但,上面这些政策是具有累积作用的。一旦市场最核心的改革触发了,就将立即启动牛市。

为什么如此说?

看历史,知兴衰。

我们看看历史上的牛市打压政策熊市救市政策以及最后的效果就知道了。

1

第一,最著名的是1996年下半年,中国股市出现疯涨行情。

为了给飞速上涨的股市降温,从1996年10月起发布了俗称的“十二道金牌”:

1996年10月22日,发布《关于严禁操纵信用交易的通知》。10月25日,证监会决定向证券、期货交易所派驻督察员,以加强对证券、期货市场的监管,并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市场监督的通知》。10月26日,制定并颁布《证券经营机构自营业务管理办法》,对券商自营资格、风险控制等作出具体规定。10月30日,向全国各试点期货交易所发出通知,要求加强期货交易实物交割环节管理,规范期货交易所的信息披露制度。11月1日,发出《关于严禁操纵证券市场行为的通知》,明确对操纵市场行为一经查实,将依法严惩。11月12日,发布《境内及境外证券经营机构从事外资股业务资格管理暂行规定》。11月15日,发布《关于防范运作风险、保障经营安全的通知》。11月20日,查处海通证券、深圳发展银行非法为客户提供股票融资案件,对两家证券经营机构给予警告和罚款。12月2日,发布《关于坚决制止股票发行中透支行为的通知》。12月6日,发通知要求加强对上市公司临时报告审查,规定上市公司披露临时报告必须经过交易所审核,并发布《关于规范上市公司行为若干问题的通知》。12月9日,下发《关于加强证券市场风险管理和教育的通知》,要求把风险管理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切实采取有效措施,加强风险管理和对投资者的风险教育,提高证券市场防御能力。12月13日,发出通知规定到1997年2月15日还未获资格证书的券商将不得从事股票承销业务,并发布《证券交易所管理办法》。

然而,狂热的市场对这“十二道金牌”调控视而不见,反而把利空出尽当成利好,短暂回调之后又是一波凌厉的拉升行情,股市连创新高。1996年12月12日大盘创出历史新高。

2

紧接着,1996年12月15日晚上,新闻联播播出人民日报特约评论员文章《正确认识当前股票市场》,且次日各大报纸均转载,同时1996年12月16日沪深交易所开始执行股票交易价格涨跌幅10%的新规定,当天所有股票全部开盘跌停,第二天又是继续全部跌停,至此疯牛走势宣告正式结束。

第二,在2006-2007年期间,为了抑制股市过热,

管理层出台了一系列政策。

1,2007年1月15日央行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2,2月16日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3,3月18日央行加息上调存贷款基准利率4,

4,4月5日央行继续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5,5月14日,证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投资者教育,强化市场监管有关工作的通知》,提出“买者自负”的原则。

6,4月29日再度上调存款准备金率。

7,5月19日央行年内第二次加息。

8,2007年5月30日,财政部决定从2007年5月30日起,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之前实行的1‰调整为3‰。这一政策引发了市场的暴跌,上证指数当天暴跌282点,跌幅6.5%,被称为“5·30事件”。

通过这些操作,收紧市场流动性,以控制股市的过度上涨。

3

通过历史上的例子,我们能够发现,单一政策作用或许是有限的,对抗不了上涨或者下跌的惯性。但是,持续的政策组合威力会很大,总有压死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

而且,快速暴跌之后,市场本身往往还有自救的一个过程,反而创出新高,这应该是明显的诱多行为,吸引不信邪的不明真相的来接盘,之后才会进入熊市。

反之亦然!

第三,2008年熊市,救市的政策组合:

2008年4月23日,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决定自4月24日起,将证券(股票)交易印花税税率由原先的3‰调整为1‰。2008年9月15日,央行降低贷款利率和存款准备金率。2008年9月18日,出台三大救市政策:股市印花税改为单边征收;汇金增持工、中、建三行股票;国资委表态支持央企增持或回购上市公司股份。受此影响,9月19日上证指数、深证成指双双涨停。2008年9月19日,证券交易印花税由双边征收改为单边征收。2008年10月8日,央行降低存款准备金率和基准利率,国务院暂免征收利息税。2008年10月22日,三部门联合发布七大措施,旨在扩大住房消费需求。2008年10月29日,央行再度下调基准利率。2008年11月9日,国常会宣布“四万亿”投资计划。

在这些政策的作用下,A股市场于2008年10月28日见底回升。

4

第四,针对2015年牛市过热,监管层出台了政策组合进行调控。

1,要求券商全面自查自纠参与场外配资的相关业务,包括与互联网配资公司、民间配资公司等的合作。

2,严禁证券公司为场外配资活动提供便利,例如不得为场外配资提供交易接口、不得为场外配资提供数据端口服务等。

3,修订《证券公司融资融券业务管理办法》,对券商的两融业务规模、客户适当性管理、风险控制等方面提出更严格的要求。

4,调整融资融券业务可充抵保证金证券的折算率,降低杠杆比例。

5,对证券公司开展融资融券业务进行现场检查,对违规行为进行处罚。

6,加快审批速度,增加新股发行数量。

7,提高新股发行的融资规模。

政策组合的作用下,股市出现了较大幅度的调整。

5

从以上历史牛市过热的打压政策组合到熊市救市政策组合看,最后都引发了大逆转。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

而从2023年政策组合救市以来,我们已经出台了多少政策呢?

6

10大政策组合,而且后续政策还在路上,相信不需要加太多,只需要2-3条政策或者一个小组合政策就够了。所以,现在应该是距离这一波牛市最近的时候,无论前期政策之后如何下跌,都需要有坚持性。因为,对于投资者来说,一次牛市机会就有可能实现财富自由,只要你准备充足,在别人都绝望的时候,都放弃的时候,你的坚持一定会带来足够的回报。

创作不易,查一上午资料,有用莫忘点赞收藏关注哟。。

0 阅读:20

山雁聊商业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