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关于中超和中甲外援的新闻,真是让人看得云里雾里的。你可能会问,怎么回事?原来是这样,现在大部分俱乐部的外援还没签合同,哪怕是那些已经官宣的,也有可能会“突然”离开。
听着是不是有点不靠谱?但事情就这样发生了。
就拿大连的情况来说,大家刚开始说马莱莱的事儿,紧接着就传出大连的外援也有类似问题。话说回来,很多俱乐部虽然嘴上说已经签好了外援,但其实他们也没完全敲定。
球员和俱乐部之间的协议并不稳固,俱乐部也都知道,这才是谈判的好时机。外援们也都明白,这个时候可以提出自己的条件了,毕竟谁都不想被坑。
而且这其中还真有个特别离谱的例子。就是某支中甲球队,那个已经官宣的外援,居然有可能“掉链子”。
怎么回事呢?原来,这个外援是通过之前在球队里的一些“老同志”接洽的,本来大家都觉得稳了,结果没想到,这些老同志在背后承诺给外援的资金并没有兑现。最可笑的是,俱乐部突然要求外援降薪,一口气砍掉一半工资。
试问,谁能接受这种事情?不管怎么说,外援也不是傻子,工资直接“缩水”,这能接受?如果双方最后谈不拢,这名外援说走就走也完全有可能。
“有网友”看到这事后忍不住说:“这俱乐部也太不靠谱了,承诺的资金拿不出来,怎么可能让外援心甘情愿地留下来?就算签了合同,能不能履行才是最重要的。现在这样搞,真把自己当‘网红’了。”从这些操作来看,俱乐部对外援的态度,确实不像是为了稳住一名重要球员,更多的是“走一步看一步”的那种心态,搞得球员和外援都不知所措。
事情要是这样继续下去,估计整个外援市场的局势也会变得更加复杂。之前大家可能觉得签约外援是一件简单的事儿,可是现在大家都知道,不仅仅是球员能“跑路”,俱乐部那边的承诺也能随时变卦。
有些球迷看到这情况,也忍不住吐槽:“这也太乱了吧!签了外援,合同没签完,万一俱乐部砍工资,这不直接把外援吓跑吗?我真不懂他们怎么想的。”我觉得这种担忧不无道理,中甲中超的俱乐部如果一味依靠“口头承诺”来稳定外援的心,早晚会遭到报应。
不过也有网友觉得俱乐部这一做法其实也有些道理:“俱乐部如果资金紧张,不能按照原计划支付薪水,也只能调整了。毕竟在这种情况下,球队的经营更为重要。如果外援太硬气,选择走,那就只能说运气不好。”这种观点也有一定道理,但问题是,外援作为球队的核心之一,若是对待遇不满,走人也完全正常。
从整体来看,现在的情况大致就是这样——俱乐部和外援的关系更加微妙,签约时的承诺能否兑现,似乎成了最大的不确定因素。即便是官方发布了“官宣”的消息,也并不代表双方关系已经完全稳定。
所以说,外援在选择中国球队时,不仅要看待遇,还得看看俱乐部能否真正履行合同,兑现承诺。
“有网友”则对这种情况表示:“这种不稳定性就像是中超和中甲俱乐部的一大毒瘤,能不能做好基本的承诺和履约,是关系到球队发展和外援信任的根本。长此以往,大家对中国足球的信心恐怕会越来越低。”我觉得这点儿不无道理,俱乐部和外援的信任危机,如果不能及时化解,恐怕会在更大的范围内产生连锁反应。
未来外援市场可能会因此变得更加复杂,俱乐部和球员之间的信任也许需要更多的时间和努力才能恢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