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哇哈与花盆底

凌统看情感 2024-09-17 12:02:39

提起“我大清”,你最先想到的是什么?

没错,辫子!

不可否认,在很长的时期内,辫子已经成了一种文化符号。

不过,除了辫子,“我大清”还给我们带来了不少东西。

比如,今天我们聊的这两样。

独一无二的叩拜礼,放哇哈。

哇哈,满语马蹄的意思。

你可能会说,我知道了,放哇哈就是把马蹄放下来。

别误会,这里的马蹄可不是真的马蹄子,而是一种类似马蹄的袖子。

提起这种袖子,就不得不说一个人,爱新觉罗·皇太极。

这位大清开国皇帝,为了更好的促进民族融合,缓和民族矛盾,对满族的一些旧制进行了改革。

其中,服饰的改良就是一项重要措施。

他要求,“凡事皆以大明会典行”,在改良服饰一事上,亦是如此。

因此,清朝的“服装设计师们”,在对官服袖口进行改良时,便以明朝的“剑袖”为基础,推陈出新。

改良后的袖口,呈半圆形,状似马蹄,故而得名“马蹄袖”。

马蹄袖的袖口,要比其它地方材质略硬,在满人狩猎时,马蹄袖是放下来的。

这不仅对手腕部分起到保护作用,还有一定的保暖功能。

当满人入主中原后,马背上讨生活的日子便一去不返。

虽然大多数满人,已不再骑马射箭,但马蹄袖做为民族服饰的一部分,被保存了下来。

尽管清沿明制,但在服饰、礼仪等方面却保留了满族特色,没有彻底被汉化。

随着皇太极改革的深入,马蹄袖也被用到了官服上。

于是,一个场景出现了:

朝堂上,一群官员在叩拜皇帝,他们先拍了两下袖子,轻轻一甩,然后双膝跪地,山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这,就叫做“放哇哈”。

不要小瞧了这个动作,它可是有好几层隐喻的。

其一,做出拍打灰尘的动作,表示对皇帝的尊重。

其二,古时的衣服口袋,都是缝在袖子里的,拍打袖子,是表示自己两袖清风,为官廉洁。

其三,意思是说,袖子里空空如也,没有任何暗器,皇上您就放心吧,我不是荆轲!

步步生莲的高跟鞋,花盆底。

清宫戏看多了,你就会发现一个细节,不管是老迈的太后,还是年轻的嫔妃,但凡出场,身边总会有一个垂头弯腰的“移动扶手”。

是她们真的弱不禁风,还是视力不好,需要有人引导?

当然不是!

究其原因,还是受到了汉文化的影响。

满人入关后,也学着汉人的样子,把女子的“三寸金莲”视作独特的美。

但无奈的是,满族却从无这种陋习,满人女子都是“天足”,这让大清的统治者们犯了难。

听之任之吧,这“天足”着实有碍观瞻;有样学样吧,这“三寸金莲”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养成的。

再说了,族里从来就没有这个规矩,这要是突然之间立下,天知道会发生什么事。

这可咋办呢?

想啊,想啊,终于想出了一个办法。

满人发明了一种鞋子,用木头做鞋底,上窄下宽,鞋面前平后圆,外形酷似花盆,故称“花盆底”。

这种鞋子不仅让满族女子免受裹足之苦,而且在旗袍的遮盖下,走路更显婀娜多姿。

对了,“花盆底”的鞋底大都刻有花纹,主要以莲花为主,是为“步步生莲”。

当然,这种鞋子的不足之处也很多,鞋底很高,约10公分左右,由于鞋底狭窄,走路难以平衡身体,若是不扶着人,一不留神就会摔倒。

其实,还有一个不能言明的原因,攀比。

白居易的《长恨歌》里有一句这样写道;

后宫佳丽三千人,三千宠爱集一身。

后宫有没有三千人我们不知道,可我们知道,“争宠”是后宫嫔妃们的“主要任务”。

为了得到皇帝的宠爱,她们勾心斗角,明争暗斗。

于是,穿着“花盆底”,让人搀扶着,就成了一种“斗争手腕”。

这样做有三个目的:

一来能稳定身躯,不至于摔跤丢人。

二来可以在皇帝面前示弱,引起他的“保护欲”,从而达到争宠的目的。

三来则是对外界的一种实力宣示,让其他嫔妃不敢小看了自己。

尽管“花盆底”的设计初衷,是为了满足畸形的审美观,和限制女子的行动。

但反过来看,又何尝不是为后宫嫔妃们,创造了一种“争宠工具”呢?

0 阅读:4

凌统看情感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