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节4分40,曾繁日换下法尔并不是例行性的到点换人,而是被迫的。
同曦反客为主,开局打了新疆一个5比0,而新疆一时间并没有找到突破口,反而以己之短,攻彼之长,劳森在篮下连续挑战法尔不中,外线投篮也打铁,好在,错误并没有继续,新疆很快就扭转了开局的劣势:
第一、阵地战扬长避短,攻其要害。打High-Low高低位配合,李炎哲牵制法尔离开小圈,其他人反切篮下,或者惩罚法尔的移动,借李炎哲掩护后,外线出手3分。第一节李炎哲送出了3次助攻,全部来自于罚球区的高位策应,同时,两次命中中距离,而齐麟的第一粒3分,也来自于李炎哲的掩护——法尔鞭长莫及。首节李炎哲的表现是完美的,中投、篮下、掩护、策应和封盖,攻防两端很全面。

法尔的弱点不仅仅在于阵地,转换也是个巨大的软肋,对手一切跟速度有关的优势打法,法尔都是累赘。所以,开局新疆0比5落后,紧接着就是一波又一波的反击——此前提及的新疆第二个当务之急的底层逻辑:
郭昊文失误,被劳森断下,伊福上篮;
林葳失误,被黑根斯断下,黑根斯灌篮;
哈里斯失误,被齐麟断下,齐麟上篮;
葛浩然抢板,劳森助攻,葛浩然追身底角3分;
哈里斯失误,被劳森断下,齐麟暴扣;
李炎哲盖帽,葛浩然抢板,劳森追身3分;
郭昊文强攻不中,劳森抢板,新疆三线快攻,齐麟排球二传,李炎哲拖车造犯规,两罚全中。
这一波闪电攻势后,新疆从落后5分,变成了领先11分(25比14),贝帅见状,赶忙换下了法尔。这次换人虽然有点晚了,但至少起到了效果,新疆的反击暂时被同曦更快的退防降温,阵地进攻也没有章法。
而同曦趁乱由祝铭震、田宇恒和利夫各命中3分,新疆的收缩外扩的脚步还是有点太慢了,或者说,收缩外扩的时机拿捏得还不够恰到好处,这是一整个赛季外线防守差的重要原因。
三下五除二,同曦追到只落后4分,刘炜先后两次暂停,并换上了赵睿、桑韦尔、阿不都和哈雷尔。但是效果并不明显,靠桑韦尔首节结束命中压哨3分,新疆以领先5分进入第二节。
新疆延续了首节末的阵容,赵睿、小葛、桑韦尔、阿不都和哈雷尔,这套阵容攻弱守强,并且空间差到了极点,内线不太可能有机会,除了后卫投射之外,就只剩下反击这条路可走。法尔在11分42秒上来后,形势就更严峻了。
好消息是,新疆全队的手感都很火热,桑韦尔再中3分,赵睿也命中中投,虽然没有像首节那样掀起反击浪潮,但也能持续火力输出。7分02,新疆将比分扩大到9分,同时间,法尔被换下。
其实这段时间,法尔防守的效果很好,新疆命中的几次进球跟法尔并没有直接的关系,贝帅做错了选择题,等曾繁日和赵柏清先后上来,哈雷尔这只猛兽终于挣脱了枷锁,甚至开始持球面框强攻,而且效果竟然不错,第二节单节7中6,砍16分。
另一边,阿不都和哈雷尔更机动均衡的内线防守组合也让同曦进攻哑火,第二节新疆再赢10分,半场结束领先15分。
易边再战,双方开始拼火力,新疆在领先后,没有祭出强度,这其实是同曦希望看到的。
新疆的进攻没有什么大问题,在齐麟和伊福外线火力支援下,新疆单节29分,但同曦终于开始拿李炎哲做文章了,靠的仍然是林葳和利夫这一内一外的核心,林葳挡拆干拔,李炎哲固守篮下,单节10分,利夫一人独闯江湖,推转换以快打慢,单节12分。
7分34秒,同曦五外站位,哈里斯借利夫挡拆后,遭遇劳森延误,李炎哲蹲守篮下,赵柏清底角接球空位命中3分,打停新疆,至此,新疆最多的17分优势被缩小到只剩9分。

贝帅摆上投射更强的祝铭震,试图扩大进攻威胁,一举抹平分差,但是新疆并非无动于衷,为解决外线防守问题,刘炜拿阿不都换下了李炎哲,效果显然是有的,同曦挡拆无法撕扯防线,祝铭震只能是摆设,反而没有5号位的赵柏清在外线的价值大。
3分39,新疆哈雷尔上,3分19,同曦法尔上。
3分17秒,林葳和法尔挡拆,哈雷尔蹲守篮下,并示意赵睿换防,结果为时已晚,林葳命中3分。
既然要保护篮下,上线挡拆由强侧后卫换防(Next防守策略),那么,倒不如守联防了,因为联防时每个人的位置和职责更明确,不至于出现交接不清楚出现的防守空档,所以,至此新疆开始守联防,但实际上,无论联防还是Next,都是被动的,新疆并没有足够默契和足够快速的轮转脚步。
2分钟,同曦弧顶撬门战术(或者叫反向电梯门)破新疆联防,祝铭震和田宇恒交叉跑位,给林葳撬开出手空间,林葳投丢空位,新疆万幸。这个战术比较废耳朵,因为战术暗号是揪耳朵,同曦一整场发动了至少好几次。

36秒,林葳借法尔掩护走右路突破,赵睿强侧协防,田宇恒强侧接球命中3分。接着,林葳再借法尔掩护走左路突破,桑韦尔强侧协防堵林葳3分,结果林葳一个犹豫步,过了个干净,哈雷尔不上提、不伸手,林葳骑马射箭,单手抛投打板命中。单节,同曦拿了34分,并追回了5分。

新疆很明显忌惮法尔内线的威胁,摆联防和守Next就是佐证,贝帅自然也在法尔身上尝到了甜头,末节也就没有不继续使用的理由。
其实前面我们说了,法尔是把双刃剑,在篮下他具有顶级的统治力,但是离开篮下和加快速度,法尔会成为累赘,首节开局落后,以及后来建立两位数优势,其实都跟新疆应对法尔这点有关。原本以为首节的成功是刻意为之,但从下半场来看并非如此,尤其是末节。
新疆并没有针对性提速,也没有抓法尔移动慢的弱点,上半场快攻发动13次,拿了22分,下半场快攻仅7次,拿了9分,上半场挡拆8次,拿了6分,下半场挡拆仅6次,拿了5分,而且,不一定全都是在法尔在场时发起的,也不一定全都是由对位法尔的中锋发起的。对比同曦,快攻,上半场9次,7分,下半场10次,10分,挡拆,上半场15次,10分,下半场13次,18分。

李炎哲或者劳森都有投篮威胁,其实很克法尔,只需要站在策应区,拿不拿球,都有巨大的价值,但末节李炎哲上场时机稍晚,劳森也只打了不到两分钟。
8分31,郭昊文突破后,吸引伊福收缩,田宇恒侧翼接应命中3分后,分差被缩小到了5分,在这个危险的阶段,阿不都在4号位的优势终于打了出来,背打祝铭震制造杀伤,反击一条龙打进并制造加罚,比分被暂时拉开到了8分。

7分钟左右,法尔终于被换下,同曦也由“以外线投射为主的单一进攻、篮下顶级的护框和篮板统治力”的特点,变化为“内外兼备、机动灵活、攻强守弱”的特点,那么将意味着,新疆外线防守压力和内线的优势都增加了。
结果法尔刚下的第一个回合,新疆过度收缩(应该以外线防守为主),田宇恒便对新疆的错误予以回应,分差又回到了5分。都说林葳救主,其实这场比赛田宇恒多次在关键时刻命中了3分。对利夫在场的阵容,其实新疆盯人+换防,效果会比联防或者夹击好很多。
接着,跟第三节如出一辙,林葳和利夫不断地在李炎哲身上做文章,利夫打李炎哲落地不稳,或者跟不出来,但利夫手感并不好,4投1中只拿了2分。林葳那就不得了了,个个挡拆强行干拔,甚至,不需要掩护。
3分49,林葳借掩护后,迎着黑根斯命中超远3分,分差缩小到6分。但回头,阿不都背打郭昊文造杀伤,两罚全中。
3分09,林葳又在黑根斯头顶命中3分,分差又回到6分,同样的,回头李炎哲抢到前板后,打成2+1!

再感人的英雄主义,也架不住后院失火啊,这是几个赛季以来同曦攻强守弱的缩影吧。
为了限制林葳,新疆终于改变了防挡拆的策略,由李炎哲前出夹击,的确,林葳被迫出球,但是,因为轮转太慢——整个赛季的大问题,先后漏掉了篮下的赵柏清和底角的祝铭震,1分53,同曦只落后了3分。

暂停回来,同曦换上了法尔,新疆围绕齐麟布置了一个在弧顶的战术,连续两个回合都是这个战术,具体是:上线李炎哲手递手后,先后在弧顶给持球的黑根斯和无球的齐麟横掩护,随后,齐麟接球拔3分(第一机会),或者传给下顺的李炎哲(第二机会)。
第一个回合,用的是第二机会。法尔上提后,齐麟跳起的一瞬间突然改变了主意,并助攻李炎哲上篮打进。第二个回合,用的是第一机会,很不走运,齐麟未能命中,但更不走运的是,李炎哲掩护中受伤倒地,跟赵睿一样,未来能否出战G2仍未可知。

劳森顶替李炎哲上场后,换防策略对林葳的限制效果很好,同曦没再得分,随着葛浩然命中中投,新疆最终以118分111拿下G1。
新疆实力显然要超过同曦,尤其是同曦主力后卫戴维斯缺阵,且前三节很长一段时间使用单外援,所以,新疆在G1虽然赢了,但攻防两端很多细节都没有做好,同样的表现,放在客场可能会输,所以,G2新疆需要比G1犯的错更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