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扫地机器人顶部舱盖打开,一只机械手向上伸展跃出,其机械‘肘关节’控制着‘手腕’进行俯仰、屈伸等动作,夹钳式‘手指’结构可精准抓取物品,将其归拢至物品应在的所属区域内。”这是追觅在CES 2025上,亮相的其全球首创“仿生多关节机械手”技术。
可以说,聚焦“扫地”二字,扫地机器人已越发精进。但也必须承认的是,家庭环境复杂多样,如若面对杂乱无章的地面状况,扫地机器人又该如何完成清洁任务呢?
01 追觅机械手,真正意义上的仿生开篇提及的那一幕,追觅全球首创“仿生多关节机械手”给出了答案。
在详解这项技术之前,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以往扫地机器人在清洁过程中,遇到障碍物场景时是如何处理的,其应对方式在于一个“避”字,换言之,就是只能被动躲开避障、越障,不能主动“出击”。而这无法真正解决因障碍物阻挡而导致的清洁盲区问题。但如果可以把这些障碍物主动挪走呢?
于是,追觅开始探索一种全新的解决方案,要让扫地机器人在清洁的同时,也完成整理工作。但要将这明显“超纲”的想法落地为功能,并非易事。
第一个难题自然是机械手形态。从2023年起至今,追觅机械手历经了三次方案重构。从纯遥控形式的螃蟹形态,到初具形态再到如今的方案,追觅机械手伸展距离可达30cm,实现了5个自由度,这可以理解为成人的“肩、肘、手腕、手指”四个关节,机械手模拟人体关节运动,可灵活流畅的完成屈伸、转动等动作,实现夹取直径约6cm、重量400g以内的物品,可以说追觅机械手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仿生。在咨询近50家供应商,却没有一家有能力供给满足要求的电机之后,追觅扫地机团队决定向外求不如向内求。在电机领域,追觅是有着强劲设计开发和生产制造能力的,经过不断设计、测试、重组,最终追觅自研出厚度仅为18mm的电机,这一开创性的电机厚度,也赋予了电机更多应用可能性。
于是我们看到了现在这版没有牺牲任何原本功能,整体机身厚度和常规扫地机器人一致的产品。其机械手机舱仿照敞篷跑车篷顶设计,启动时优雅开启,回收时折叠隐藏,兼具了实用性和美观性。为进一步确保打开、收回程序运行顺畅,追觅在舱盖上安装了三个电机,使机械手伸缩自如。一个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往往也会伴随着进入瓶颈期的隐忧。但发展的瓶颈其实是想象的瓶颈,如今的扫地机器人已进入下半场时代,可大多数厂商依旧会习惯性的将扫地机器人的功能局限在地面清洁范畴,但这其实只展示了产品名字的前半句,对“机器人”的定义并未给出理想诠释。
于是,追觅跳出了传统框架,提出了清洁+整理概念,将具身智能大模型系统引入到扫地机器人品类上,赋予了产品真正的智慧。
具身智能大模型系统,可以驱动扫地机器人按照感知被抓取物、选择物品抓取点、抓取、放到指定位置的运行逻辑去完成整理操作。而在开始抓取任务前,会先调度VR视觉多模态大模型,对当前地面上的物品进行识别,内嵌了约20个品类家庭障碍物大模型的追觅“机械手”扫地机器人,能以高频率进行推理,决定该物品是应抓取或扔掉。在面对有物品密集堆积的较难任务时,扫地机器人会将其逐一捡走,不留遗漏。其搭载的两套相机系统,主机双目系统可识别地面上包括纸巾、玩具、钥匙、手链等在内的各种复杂物品,同时在夹爪上搭载的RGBD摄像头配合下,双视角可对物品进行全方位的点云重建,确认物品抓取点,从而完成抓取动作。
为保证操作效率最大化,扫地机器人会在完成一次完整清洁后,对所有物品进行整理,最后再对漏扫区域进行清洁,从而实现家庭清洁整理的一步到位。
毫无疑问,机械手的问世,意味着扫地机器人已经突破了传统桎梏,向服务机器人迈出了扎实一步。其实,近几年来,关于家庭服务机器人的设想一直在前行落地,但想象没有边界,同样服务机器人的形态也没有定式,有着清洁力和自驱力双重能力的扫地机器人自然是家庭服务机器人的最佳切入点。
已经全球首创出机械臂、机械足技术的追觅,此次再一次颠覆扫地机器人行业,全球首创出机械手技术,这是其强大供应链能力和深厚研发力的又一次印证。而机械手只是一个开端,未来,追觅势必会继续以此项技术为起点、以扫地机器人为圆心,为家庭服务带来更多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