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美国有些地方找错地址,按错电铃,都有可能让你陷于生死关头。
某日美国密苏里州的 911 勤务中心接到一通电话,另一端传来两个女人争吵的声音。当时报案的人并没有说话,听起来像是家庭纠纷。勤务中心于是派了警察到场处理。但是没有人知道悲剧马上就要发生。因为软件瑕疵,勤务中心计算机显示的地址竟是错的。也就是警察被指派到十几公里以外一个根本不相干的地址。
在完全没有防备的情况下,警察在半夜敲错门,而屋主刚好是一名精神病患,门一打开警察就被乱枪打死。屋主不但是精神病患,且有重罪前科。照理说他不能买枪、也不能有枪。不过这些法律限制都形同虚设,事实是只要有钱,网络上什么枪都买得到。
18 岁不可以买啤酒,但可以买半自动步枪
美国人很奇怪,他们对于未成年喝酒这件事,比买冲锋枪更慎重看待。美国大部分州不到 21 岁,都不能喝酒也不能买酒。这项禁令几乎每个超市、餐馆或酒吧都很认真地执行。美国的调酒师一定要检验客人身份证,如果出了事,调酒师必须负法律责任。收桌子的小弟因为不满 21 岁,连酒杯都不准碰,不管人手再不足也不能替服务生端酒。客人离开后如果桌上有酒杯,一定要等满 21 岁的服务生收完酒杯才可以清理桌子,继续接待下一桌客人──哪怕外面大排长龙都不能例外。美国人就是这么认真得可爱。
令人百思不解的是: 在近半数的州,18 岁的孩子不可以到 7-11 买啤酒,却可以大方走进枪店买一枝 AR-15 半自动步枪,外加几百发子弹。AR-15 跟国军曾使用的制式 M-16 步枪并无大不同,差别是连发装置必须移除,讽刺的是恢复连发的装置在网上却可以合法购得。YouTube 上也有一堆教学影片,教你如何将步枪合法改造成杀伤力更高的机关枪。2017 年 10 月在赌城拉斯韦加斯演唱会所发生 60 人丧生的惨案,凶手就是使用恢复连发装置的 AR-15 对着人群盲目扫射。
M-16 是上战场杀敌人用的,在美国却是用来在后院自娱。他们民间火力与很多国家军队不相上下。2018 年在佛罗里达州 17 人遇难的校园枪击惨案中,19 岁的精神病患凶手也是合法取得了 AR-15 自动步枪和两百多发子弹。
宪法第二修正案的拥枪保障
美国之所以人人有枪,是受到一条 231 年前的宪法保护。拥枪的人对这道宪法是寸步不让,政客也没有人敢面对这条宪法背后真正的精神。这条宪法真正的意义不是让你打猎自娱,甚至不是为了自卫。它真正的精神是给予人民组织民兵对抗政府的能力。18 世纪政府所使用的武器跟人民所能取得的武器相同,所以宪法给予人民抗拒政府的权利,那才是美国准许拥枪背后真正的精神──那是给你推翻政府用的。
不过时至今日,应该不会有人愚蠢到认为手枪或半自动步枪可以对抗现代化部队的坦克大炮。
华盛顿的政客不管红蓝两党,在选举时都收到大批来自枪商的政治献金。修法限枪是一条没有人敢触碰的禁忌。偶尔政客被逼急了就会丢出一两条敷衍式的修法,做一些皮毛修正,比方一个弹匣不能超过 30 发子弹。所以枪商收买政客美其名为保障人民推翻政府的权利,枪枝继续流窜到大街小巷,根据美国疾管署的最新数据显示,2020 年死于枪伤者便高达 45,222 人。美国打越战一共阵亡了 58,000 人,但那是十余年的总和,而且那是为国捐驱。
一个枪比人还多的国家
美国一共有 4 亿 6 千多万支枪,且超过九成为人民而非军队所有,而全国只有 3 亿 3 千多万人。也就是每一个人,包括刚出生的婴儿和医院临终的病人,每个人都可以分到一支枪,分完了还有剩。美国人口只占全球 4%,却拥有全世界 40% 的枪枝。如果把军用枪枝扣除,全世界几乎所有民用枪枝都集中在美国。在西部枪枝管制较松的州,可能行人腰上挂着枪,车里也放着枪。
在西部较保守的州,驾驶人彷佛特别懂得礼让,没有人乱按喇叭,也没人比中指。原因是车里可能有枪,谁也不敢得罪谁。这不是出于礼教,而是出于恐怖平衡。
照片是旧金山警察,街景是一场游行。仔细看看弹匣里的闪闪发亮证明是玩真的。这画面很帅,不过美国的警察必须时时刻刻如临大敌,那一份帅的背后总带着几分风险。在一个国家如果连办一场游行,都要警察挂冲锋枪站街头驻守,这个国家背后所面临的独特危机不言而喻。
在一个每年都有超过 4 万人死于枪口的国家当警察,杯弓蛇影的压力可想而知。无论是路边拦停,或登门处理民众报案都必须如临大敌,假想对方随时可能掏枪。正因如此,警察过度反应枪杀无辜时有所闻。只要怀疑有掏枪的动作,他可以堂而皇之地先下手为强。这种误杀案件在法庭上极少起诉成功,法律基本上保障警察过度反应的权利,只要「主观上」认为安全受到威胁就可以先发制人。
好莱坞电影中有一点关于警察的常见情节是骗人的:警察开枪总是先打手脚,而且枪法神准。事实是警察训练都只打胸口,第一枪就要你毙命,一旦开火如果没有先把你击毙,最后死的可能是他自己。
一位警察朋友说:「宁被两人架出法庭,也不要被 4 人抬出教堂。」防卫过当是自保唯一选择。在当警察比当军人还要危险的国家,他说寜防卫过当也不能冒妻子沦为寡妇的风险。
文章开头的故事是警察闯入民宅被乱枪打死,下一个故事刚好相反,可是反应的荒谬却相同。
在家躺着也中枪
2017 年 12 月 28 日深夜,堪萨斯市有人恶作剧打 911 谎报自己枪杀了两人并压着第三人做人质。当时他使用一种特殊软件,显示出假的地址。勤务中心派出大批特警突击队赶到现场包围房子。不知情的倒霉屋主半夜被吵醒,睡眼惺忪不明就里打开门。扩音器叫他就地止步把手举起来,他可能困惑没有照着做,刚走出大门就被击毙,真的是名副其实的「躺着也中枪」。
你大概没听过世上还有这种叫 swatting 的网络恶作剧。连结上列出了近几年被这种网络恶作剧害死人的案例。在人人有枪的美国恶作剧也会出人命。
去(2022)年 7 月俄亥俄州警察追捕交通违规而拒绝受检的民众。下车追捕时嫌犯突然转身停下来摸腰,被怀疑是要掏抢而被 8 名警察击毙,身上留下了 46 个弹孔。几年前加州首府警察追捕嫌犯,对方退到黑暗的角落拿出手机,结果也被击毙。事后街头发起了一场游行抗议,标语写着「那是手机不是手枪」。问题是如临大敌的警察以为那是手枪。问题不在警察,而是在人人有枪。
在大家都草木皆兵神经紧绷时,警察的手都已经放在枪把上。他们往往比嫌疑犯更紧张。在无法预测对方作为的情况下,小小的风吹草动都有可能成为扣板机的正当理由。夜间路边拦停警察也许态度从容但那是装的,是专业训练出来的。他的感官全部集中在车内的一举一动随时准备拔枪。这也是为什么法律规定前座不能用黑玻璃,也不能贴隔热纸的原因。
来美国旅游要先学会一件没人教你的事:警车永远是在后面闪灯,不会跑到前面。不管有没有错,先靠边停车把双手放在方向盘上坐着不要动。警察要你靠边停用的字是 pull over。
有时候几分钟都没有动静,并不是他把你忘了,他是在盘查车牌纪录。这时候千万不要自作聪明下车探究竟。警察没问话就不要开口──在那个时空下他是唯一权威。记得问一句答一句,讲一动做一动,不要自作聪明先掏皮夹拿驾照。如果跟你要行照和保险证明而必须打开杂物箱,要先告诉他得到允许,不要自己伸手去开杂物箱,避免他以为你要拿枪。当然也不要拿手机、电话响了不要接、手不要放进口袋、不要做任何突然动作、 最好连喷嚏都忍着不要打,也不要以为是小女生他会没有戒心。
美国「特产」:大规模枪击
「大规模枪击」(Mass shooting)是在美国之外很少听到的名词,指凶手除外有 4 人以上在同一事件中遭受枪击。今年至 2 月 22 日止,美国已经发生 84 起大规模枪击案 ,这只是今年前七周的统计数字,相当于每周发生 12 次对着一群人开枪的概念。这早已超过一般国际新闻报导的范围。真要报导还得开专题。不但美国累了,全世界都听累了。
乱开枪的原因可能出于歧视、仇恨、醋劲、争执、被革职不爽、对社会不满、神经病、 厌世或纯粹就是耍酷学电影情节。任何一个不打算活下去的人,都可以走进公共场所对着人群扫射拖人陪葬,包括幼童。美国人在任何场所,都可能成为击杀对象,不需有原因。教室(小学、中学、大学都没差)、教堂、电影院、舞厅、餐厅、超市、游行大街、园游会、演唱会⋯⋯都曾是集体屠杀现场。美国已经没有安全的地方。
冷战时期学校教孩子们如何应对核子攻击,三不五时地演习,有些州必须教孩子们如何应对龙卷风、地震等自然灾害,现在又加上如何应对校园集体枪击。天下没有一个国家的父母需要在太平盛世担心孩子在课堂上被枪击,大概只有美国。2012 年康州 Sandy Hook 国小枪击死了 27 个人,其中 20 个是小一学生。看看这份大部分是 6 岁儿童的名单和照片,谁不会鼻酸?谁不会觉得这个国家已经疯狂了?
全世界都有不想活下去的人,美国未必比较多,但为什么这种悲剧总在美国上演?答案非常明显,那就是「枪」。这根本不需要再讨论。2014 年北捷随机杀人事件,如果凶手拿的是冲锋枪,请问会是什么后果?
政客说 :笨蛋,问题在人,不在枪。所以他们试图解决人的问题,逃避枪的问题。该回他们的是:混蛋,问题在枪,不在人。
是自卫,还是心灵自慰?
有一个同事家里有 6 把枪,也有两个幼童。为了安全,他把枪与弹分离放在两个不同的房间枪柜里,而且各加两道锁,再加上枪枝本身的安全锁。也就是在危急自卫时,他必须先分别找到分开存放的钥匙,走到两个不同的房间,一共打开5道锁才能进入战斗位置。他自己算过,即使在最清醒临危不乱的情况下也要好几分钟。同时他也思考过,即使准备就绪,他真的愿意以有妻有子的自家为战场,跟已经不打算有明天的亡命之徒火拚吗 ?
他的结论是有枪并不能自卫,那只是一种心灵的自慰,加上长期精神负担和法律责任。
多年前硅谷附近有一个叫阿洛摩 (Alamo) 的小镇就发生了一件手枪自卫的悲剧,让很多拥枪的人开始思考,自卫的代价是不是超过放弃自卫的代价。
那天 4 个武装歹徒闯入一个退休医生家里,屋主曾是射撃高手,选择了以暴制暴。一阵枪战过后,一名歹徒当场被击毙,一名身受重伤,其他人逃逸。可是屋主自己也遇难,妻子与管家也中枪受伤。是的,这一场抢劫失败,可是代价是一命赔一命,两伤换一伤,自卫者伤亡比入侵者还惨重,而战场是在自家客厅。
一个在美国你必须要知道的保命英文单词
在美国有一个你必须知道,但英文课本上却未必教过的保命单字,那就是「freeze」。当然在枪口前,这个字跟结冰完全没有关系,它的意思是「不许动」,而且通常都是用在枪口已经对准你的危急情况下。如果你以为「不许动」的英文是 「don’t move」,那你就有可能重蹈当年日本交换学生服部刚丈的不幸。
1992 年,刚到美国 3 个月的日本交换学生服部刚丈参加万圣节化妆舞会,但找错地址。当时天色已暗,屋主以为是歹徒入侵,拿枪对他两次喝令 freeze,服部显然没有听懂这个字的意思而继续接近屋主(美国有些房子前面是一片空地,从外面走到屋子还有一段距离)⋯⋯不幸的结果可想而知。事后屋主虽被起诉,但最后仍获判无罪。在自家开枪打死不速之客,只要经过警告程序是受到法律保障的自卫行为。
服部的母亲后来应邀到国会演讲呼吁管制枪枝,并把民事赔偿捐出做为美日高中生交流,增加彼此了解的基金。当时如果他听懂 freeze 这个纯美式的生活英文,悲剧不会发生。
佛州枪击惨案发生之后,政府提出了一个典型美式牛仔解决问题的方案──那就是以暴制暴,达成恐怖平衡。他鼓励老师带枪上课保护学生。这是美式解决枪枝问题的基本逻辑。当然谁都知道问题的症结在于枪枝过于泛滥,但有权立法的人都不敢提出修宪,因为他们太多人拿了美国步枪协会和枪枝制造商的政治献金。
枪枝泛滥每年选举和枪击案过后都是讨论焦点,但最终总是难有结果。最近才在加州发生的多起重大枪击案又把限枪的话题炒热。只是话题年年炒,追悼会年年开,枪击案现场鲜花蜡烛源源不断,无辜生命也继续被拖着陪葬……只要美国的枪枝问题不解决,这些都会继续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