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瓜连阴雨授粉困难,人工辅助授粉,三周对比,梅雨季方案
在农村那片广阔的天地里,很多种植户都盼着丰收。可要是赶上连阴雨天,对于种丝瓜的可真像是一场噩梦。
我们这儿啊,是华北地区的一个小村庄。村子周边有大片的田园,村民们在自留地里种了不少农作物,丝瓜就是很受欢迎的一种。丝瓜长得那叫一个漂亮,细细长长的藤蔓,顺着架子往上爬,翠绿的叶子就像一把把小扇子,瓜藤上还会开出黄色的小花,特别好看。丝瓜还特别实用,可以炒着吃,凉拌着吃,煲汤也是一绝。
但是啊,每年到了梅雨季,问题就来了。就说邻居李大爷家的丝瓜地吧,那可是种了好多年丝瓜的老经验了。有一年梅雨季,阴雨连绵的,李大爷整天愁眉苦脸的。为啥呢?这丝瓜啊,在开花的时候需要授粉才能结出果实。平常的时候,小蜜蜂啊、小蝴蝶啊,还有风这些自然因素就能帮丝瓜完成授粉。可在这连阴雨天,小蜜蜂不出来工作了,风也把花粉吹得不到处乱跑,好多花朵都没办法授粉,原本该鼓起来的小丝瓜也瘪瘪的,没个模样,产量那是大打折扣啊。
我就遇到过李大爷,他唉声叹气地跟我说:“你说这丝瓜可咋整啊,这眼看着要丰收了,这雨一下,全泡汤喽。”其实不只是我们村,像在网上我也看到很多网友分享自己在南方种植丝瓜的经历。有个网友说他是广东番禺那边的,在那种很典型的岭南地貌,周围都是青山绿水的地方种丝瓜。他们那边也是到了梅雨季,连绵不断的降雨让丝瓜授粉成了大难题。广东那块的丝瓜都是搭着那种高高的架子种在地上,跟我们北方搭架子的方式有点不一样,但是遇到连阴雨授粉困难这个问题是差不多的。他对我说:“这丝瓜啊,就像小孩子似的,没人照顾就不行,这雨一下,娃子们都照顾不过来了。”
这时候啊,人工辅助授粉就成了关键。我就跟着一些有经验的种植户学了学人工辅助授粉的方法。我挑选了几种不同的丝瓜品种来做对比,像普通的白色丝瓜、尖嘴丝瓜、细长丝瓜,还有比较冷门的五角丝瓜和白玉丝瓜。
在刚开始的3天里,我发现普通白色丝瓜的人工授粉效果最明显。我每天早上趁着太阳还没出来,露水还在的时候就去采集未凋谢的花粉,然后小心翼翼地涂到雌花上。白色丝瓜的花朵相对比较大,花药也比较容易采集,所以操作起来还算容易。这时候就看到被授粉的花朵有了一点点的变化,花托开始微微下垂,这是比较积极的信号。
7天的时候,细长丝瓜的变化也比较喜人。这种丝瓜的藤蔓比较细长,花朵相对比较分散。人工授粉的时候要特别仔细,不然很容易错过花朵。不过好在这7天里降雨的间隙比较多,我有足够的时间去完成授粉。那些被我授粉的细长丝瓜一朵朵地开始鼓起来,而旁边没有授粉的花朵就慢慢枯萎了。
15天的时候,我比较了一下一共尝试的几种丝瓜。尖嘴丝瓜在人工授粉后的15天里,结出的小丝瓜长得特别笔直,就像一个个小笔杆。而五角丝瓜这个小品种就很有趣,它结出来的丝瓜顶端有五个微微凸起的地方,人工授粉后的15天,这些小特点愈发明显,每个小丝瓜都长得圆润饱满。白玉丝瓜呢,白色的表皮在田园里特别显眼,经过人工授粉的几株白玉丝瓜明显比没有授粉的挂果率要高很多。
差不多一个月的时候,再去看我们的丝瓜地。普通白色丝瓜的藤上挂满了长长的丝瓜,细长丝瓜也结了不少粗壮的果实,五角丝瓜和白玉丝瓜虽然数量相对少一些,但是每个果实都特别好。这时候我就想啊,这要是没有人工辅助授粉,还不知道是什么情景呢。
在南方的一些地方,像福建的闽南地区,那也是丝瓜的种植区。有个闽南的朋友跟我说,他们的地形多是丘陵,种植丝瓜的时候地形起伏比较大。在梅雨季,他们人工授粉得爬坡上坎的,特别辛苦。但是如果不这样做,丝瓜就种不出来,一年的指望可就没了。他给我分享了他的一个小窍门,他把几个小盆子或者小碗放在丝瓜架的下面,在里面装上水,然后把采集来的花粉泡在水里,在授粉的时候用小刷子蘸取花粉水抹到雌花上,这样操作起来能快一点,而且在丝瓜地里到处跑也能避免走太多路损坏未成熟的丝瓜。
不过呢,人工辅助授粉也不是那么简单的事情。首先得把握好时机。像丝瓜的花期比较短,在阴雨天就更短了,所以每天都得时刻关注着花朵的状态。而且还要注意采集花粉的手法,不能把花粉弄破,还得保证数量足够。另外,不同品种的丝瓜可能对授粉的方式和时机还有一些细微的差别。比如说,白玉丝瓜的花期可能比普通白色丝瓜稍微短一点,所以在人工授粉上就要更提前一点。
从这件事上我们也看出来,大自然虽然神奇,但是在面对一些特殊情况的时候,我们人类的智慧也得发挥作用。就像这丝瓜在梅雨季连阴雨下的授粉问题,如果没有人工辅助,很多果实都结不出来。可是我们通过学习、尝试不同的方法,还是能让丝瓜长得好好的。
那我就想问问大家,在你们的生活区域里,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因为天气原因影响农作物生长,然后大家想办法克服的情况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