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误解了2000年!“既生瑜,何生亮”还有下句,连起来才叫经典

历史可以很好看 2018-02-11 12:45:54

每当人们提起诸葛亮想必会想起周瑜这个角色,大家对“既生瑜何生亮”这句话印象深刻。在《三国演义》中,为了衬托出诸葛亮的才德卓越,智慧非凡,把周瑜描写成了一个心胸狭窄,嫉妒心极强的人。有些人觉得周瑜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也有人觉得他是心胸狭隘的可怜人。

其实,在真正的历史上,周瑜是一个具有雄才武略,性度恢廓的少年英才,只不过最后死于伤病,否则成就会更大。

我们都知道三国演义和正史在很多方面还是不一样的,三国演义里会美化一些人或者刻意丑化一些人,比如诸葛亮是个不可多得的人才,但是在小说中诸葛亮还是被略微地添加了一些传奇色彩,毕竟主人公光环还是得给足,当然周瑜也没有小说中那样的小鸡肚肠。

相反周瑜非常喜欢与有才能的人交朋友,并且还是那种肝胆相照的朋友。当年的孙策一开始只有上千名老兵,在那个如狼似虎的年代,这些兵力是远远不够的,别说攻打城池,或许连自保都难。周瑜听说后立马带兵援助了孙策,他们二人也奠定了东吴的基业,到了孙权掌权的时候,周瑜更是大展身手。

想一想赤壁之战,如果少了周瑜这个重要角色,后来可能都没有三分天下的局面。当时曹操手下百万雄兵个个已经磨拳搓掌,就等着攻下敌方,但是因为周瑜的奇谋,成功得拖住了曹军好几个月,再加上曹军出现瘟疫,这才给了东吴和蜀汉喘息的机会。

周瑜和诸葛亮其实都是三国时代的顶级聪明人,其实他们两个不单单是敌手,从另一方面来说还是知己,当时在周瑜眼里诸葛亮的才智彻底颠覆了他的认知。对诸葛亮更是相见恨晚的感觉,而诸葛亮其实也挺羡慕周瑜,因为周瑜在懂军事的同时还懂得生活,好不快活,现在人觉得“既生瑜何生亮”是周瑜对自己的叹息,是嫉妒的表现。

但是历史上的周瑜还有下一句,那就是“君未归,孤何安”,甚至周瑜还多次劝说诸葛亮一起加入东吴的阵营,甚至愿意把自己的位置让给孔明,可见周瑜对诸葛亮其实是相当得敬佩的。

周瑜不止一次劝孔明归顺东吴,哪怕把大都督的职位给诸葛亮也在所不惜,可是诸葛亮每每拒绝。周瑜是一位贤才,也是一个忠臣,他举荐很多名士给孙权,比如鲁肃就是周瑜举荐的,孙权和鲁肃深谈一夜,孙权大呼得子敬无忧矣,周瑜死后,鲁肃得到重用。如果周瑜能把诸葛亮劝归,能为孙权所用,历史必将改写。

0 阅读: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