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原因让金庸武侠无法得到诺贝尔文学奖

杨阜聊小说 2024-05-27 21:48:59

有华人处就有金庸。可见金庸武侠的影响力真是太大了。

金庸的武侠被誉为武侠小说的天花板,且金庸本人也被称为武侠界的大宗师。这些称谓在金庸尚在人间时就已经荣耀加身了。

有人说金庸武侠小说太好了,什么浩瀚如海,文化底蕴深厚,又什么中西合璧,妙手天成之类,反正一切对于美好和优秀的词藻,基本在评价金庸武侠上都是随处可见的。

武侠小说也是文学作品,而且在曾经的一个时期间内,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几乎所有的华人,都曾经接触过武侠小说,特别是金庸的武侠,大部分可能都曾看过。

那么问题来了,金庸的武侠小说影响力如此之大,为何无法获得世界级文学奖项——诺贝尔文学奖?是金庸小说有问题,还是世界人民,除了华人之外都看不懂?

通过浅浅的分析,金庸武侠或许是因为这三个点才无缘诺奖。

原因之一:金庸武侠小说太中国,无法将书中带有的深层次文化符号很好翻译出来。咱别的不说,就说金庸武侠里的武功名称,像《九阴真经》、《九阳神功》、《葵花宝典》、“降龙十八掌”、“降龙十八掌”、“六脉神剑”、“北冥神功”、“独孤九剑”、“黯然销魂掌”、“一阳指”、“天山折梅手”、“吸星大法”等等、您说这些名目繁多的武功名称,您让翻译怎么翻出中国底蕴?

即便把“降龙十八掌”勉强翻译成“可以打出十八条龙的力量”,老外估计也是一头雾水。还有就是“内力”这个词,您让老外怎么理解?当然还有轻功,也只能翻译成“可以自由飞行的能力”等等。

如果按照这些翻译来解释金庸的武侠,那就会成为鸡同鸭讲,不知所云。

老外,特别是诺奖的评委一看金庸的翻译版武侠小说,他直接就会懵圈的,什么是武侠?什么是内功,这是什么破玩意,看都看不懂,还评什么奖?直接落选,毫无悬念。

原因之二:金庸武侠有许多是模仿大仲马的小说,所以老外直接就会看出抄袭的问题。有读者曾经尖锐的指出,金庸武侠,还有古龙小说,都是将外国小说拿来,再披上所谓的武侠外衣来忽悠没怎么看过外国名著的中国人的。这句话说的可能真的是没什么毛病。

金庸小说中有许多国外名著的影子,说明金庸真的是将国外的文学名著中的一些元素经过再加工,然后植入到自己的小说之中,以此来激发自己小说里的情感和情节。这其实是小说创作的一个很正常的情况。

但如果借鉴的痕迹过重就会被误以为非原创,这样可能连入选评奖的机会都很难,更别说得奖了。

原因之三,金庸的武侠小说里没有直接的成人情节描写,影响了小说的共鸣能力。反正别的不太知道,当年莫言得了诺贝尔文学奖,也看了几页他的小说,可是我们都知道莫言的小说里,特别是成人的情节还是写的很大胆的,也很直接,并且用词也都很刺激。后来又陆续看了几本获得诺奖的外国作家小说,其中都有大量的成人情节描写。

但我们来看下金庸的武侠,只能说太干净了,太单纯了,太保守了。当然,金庸的武侠小说也不能加入像黄易《寻秦记》、《覆雨翻云》和《大剑师传奇》里修订版后被大量删除的内容,那样对于金庸来说,可能就落入下乘了。

以上三点,都是一些喜欢读武侠的朋友平时闲聊扯出来的,记录分享出来,只是图一个乐呵,当然会有一些较真的朋友会搬出《诺奖评选的条例》来逐条驳斥上面三点,其实这些都没有什么意义。

自己喜欢的文学作品,你根本不会去计较是否得过什么奖,就像有许多诺奖作品,茅奖作品,其实一点都不好看,当然这只是某个人的自我观点,直白一点来说,就算得的是最高的文学奖项的小说,你读起来可能还不如看陈青云的武侠小说来的过瘾,因为你在乎的不是奖,而是阅读带的感觉本身。

所以金庸即便没有得诺贝尔文学奖,只要你喜欢,这就够了。

金古武侠聊聊武侠的那些事儿

0 阅读:17

杨阜聊小说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