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得前几年,经常有一个词被提及,叫“中俄伊大三角”,这个词来源于美国前总统安全顾问布热津斯基,他在著作《大棋局》中构想了这样一套模型:在亚欧大陆上,中国、俄罗斯与伊朗将组成一个大三角联盟,这个大三角联盟足以壮大陆权国家,从而对以“海权”为基础构建全球霸权的美国,构成严重的挑战。
《大棋局》这本书呢,是布热津斯基在1997年写的,这个时候的美国,可以说霸权达到了顶峰,没有任何一个国家敢挑战美国的地位,甚至那个时候,我们都无法想象美国霸权可能会衰落。所以呢,布热津斯基的“中俄伊大三角”理论被很多中国人,视为真理,信奉了几十年。
于是我们可以看到,在我们的互联网上,网友尤其关心中国与俄罗斯,以及中国与伊朗的外交关系,只要有一些进展,那就必然会把“中俄伊大三角”理论挖出来谈一边。而且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后,美国的国运都开始走下坡路的时候,中俄伊三国关系确实在逐渐升温,以至于很多网友都表示,中俄伊应该组成军事同盟,共同打败美国。
但我们从今天的视角来看,“中俄伊大三角”理论好像又并不牢靠。原本还在和美国强硬对抗的俄罗斯,被特朗普一示好,态度立马软化,甚至我们开始担心以后会不会出现“美俄联合抗中”的局面。
至于伊朗那边,自从几个强硬派高层相继去世,伊朗国内的亲美派开始占据上风,加上最近特朗普对伊朗强硬施压,伊朗这边已经承诺要放弃核武器,有了投降的倾向。
至少从当前的局势来看,中国的破局,好像并不在“中俄伊大三角”的形成,理想与现实差异太大,布热津斯基的“中俄伊大三角”理论,把中国人都骗惨了么?
当然,布热津斯基主观上肯定不是忽悠中国人,更像是对当时如日中天的美国提个醒。他基于陆权对抗海权的传统地缘逻辑,认为中俄伊三国联合能重构欧亚大陆权力格局,但为何布热津斯基的设计,与今天的走向不同呢?因为布热津斯基的理论破产,本质上是传统地缘政治思维与全球化时代的脱节。
俄罗斯的核心利益在欧洲和中亚,伊朗聚焦中东什叶派影响力,而中国的战略重心在亚太和全球经济治理。三国缺乏共同的地缘战略目标,所谓 “陆权联盟” 更多是西方学者的想象。
例如,俄罗斯在乌克兰危机中更依赖中国的经济支持,而非伊朗的军事协同;伊朗则通过 “抵抗轴心” 强化地区存在,与中俄的全球战略并无直接关联。
一旦俄罗斯无法与欧洲建立更深一步的联系,伊朗的 “抵抗轴心”也难以为继的话,现实的压力就会迫使俄罗斯与伊朗做出调整。
其实咱们的高层,也没有去依赖什么“大三角”理论。我们提出的是以 “人类命运共同体” 理念构建开放包容的国际秩序,本质上就是跳出“非此即彼” 的冷战逻辑,这也是中国的破局之道。在多极化时代,没有永恒的盟友,只有动态的利益平衡。当美国执着于 “分而治之” 时,中国正通过 “合纵连横” 重塑世界秩序的底层逻辑 ,这或许才是对布热津斯基理论最深刻的超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