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村都能搞旅游!

小雪说乡村 2024-04-12 05:38:48

▲ 点击上方关注本号,更多行业内容推送

乡村振兴成为国家战略,文旅驱动乡村振兴被学界业界推崇为最具有发展潜力的方向,也因此,大量不明所以的乡村大干快上,没有很好的策划、规划、设计的情况下,也没有看清是不是适合发展旅游、能不能带来旅游市场的前提下,就已经开始了投资建设,让本不富裕的乡村因为搞旅游哀鸿遍野、鸡飞蛋打的情况时有发生,使乡村振兴带来难以承受之重。

从当前乡村旅游发展的样本来看,能有所起色的乡村旅游项目,必须具备三个条件:

01

区位优势

目前公众号推崇的项目,多数不提项目的区位,开口就是莫干山、袁家村等,殊不知出游规律是“钱”“闲”“旅游动机”,而乡村旅游作为一种生活方式,主体客群是城市人群,是基于观光需求之上的更高需求,既依赖于当前国家假日制度,又对潜在市场的客源经济基础、市场规模都是有一定要求。52个周末作为出行最集中的时间,考虑气候又限定在了春夏秋的季节。因此,区位成为乡村旅游发展最重要的条件。乡村旅游选址通常有三种逻辑:一是环城,二是依托高流量景区,三是“中途岛”。如果不具备,那么就要思考一下,是不是有一定要上文旅。

02

核心吸引物

核心吸引物一定要彰显乡村的特色,每个村子都应该从自己的资源条件出发,梳理自然地理环境、历史文化背景情况,这是乡村旅游发展关于核心吸引物创意培育的源点,找不准主题就抓不住特色,没有特色就很难谈得上游客为什么来。

03

盈利模式清晰

盈利模式没有最好,只有更适合。城市客群向往乡村,是因为城市里差异化的东西,或寻找乡愁,或寻找乡味,或购买特产,或民宿小憩,或亲自研学。北京最早也发布过乡村旅游十大业态。这些业态正是乡村旅游开展过程中,能够让游客把钱留下来的特色产品。传统六要素是一方面,创新的要素康养、研学等也是不错的选择。

简而言之,乡村旅游不应只是城里人去游览的好去处,更是我们所有人想要去了解从未见过的,甚至想去生活的地方。因为“中国人根在乡村,骨子里的桃花源情结自古有之”,所以,发展乡村旅游,“重要的是环境,土的、野的、原生的,以及与原住居民有关的情境,俗的、纯的、古老的、原生态的融自然与人文于一体的乡土文化氛围。”总之,是老天爷赐予的,老祖宗留下的,老百姓传承的,都可以发展起来。

陕西礼泉县袁家村在“土的、野的、原生的,以及与原住居民有关的情境”方面就蹚出了另外的一条不同的路子。当地最吸引人的就是关中特色农耕文化和美食文化。尤其是袁家村精心策划设计将民国至上世纪七十年代渭北地域农民的家具、农具、生活用具,粉条作坊、豆腐作坊、油坊、制茶作坊,水井、村庄排水明渠等浓缩为一地,让游客感受关中农民的生活生产状况和生活的巨变。但袁家村的经验不可复制,因为中国的每个乡村乡情都不一样,主导人的认知更不一样。

因此,国家在《“十四五”旅游业发展规划》中就提出,要“因地制宜推动乡村旅游差异化、特色化发展。”

对于没有优质的旅游资源和历史文化底蕴不深厚的乡村,稆客建议,尽量别去发展乡村旅游,发展特色产业也是一条相当不错的出路,照样可以在乡村振兴中异军突起。比如,依托产业兴村的北京韩村河村、江苏无锡华西村;依托市场兴村的上海九星村、广州槎龙村、浙江台州方林村;依托科技兴村的浙江东阳花园村、山东寿光三元朱村;依托文化兴村的河南民权县“画虎村”王公庄村、洛阳“牡丹画”平乐村、河南尉氏“玉雕村”鹿村;依托农业观光兴村的四川成都红砂村、江苏省泰州小杨村、湖南省衡阳红星村等。

乡村旅游是乡村振兴的重要路径之一,但并非每一个乡村都适合搞乡村旅游。确切的讲,乡村旅游应该是乡村休闲,以后的发展方向是乡居,且必须与休闲农业结合,而不能任性地景区化打造,除非有可以成为景区的独特潜质与禀赋。

乡村旅游能带动农产品加工业、服务业、商贸业等相关联产业的发展,使乡村由单一农业经济转变为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的多元化经济,促进农业转型升级、农村美丽繁荣、农民增收致富,是推动乡村振兴的突破口。而发展乡村旅游,要把握七个着力点。

一、规划是龙头,田园变公园

坚持城乡融合、整体设计、多规合一的理念,推行村庄集中选址建房,合理规划功能区域,统一路、水、电、气等公共设施。

整顿农村乱建乱搭现象,向村民免费提供建房设计图纸,统一外墙风格。

在保证农业功能不变的前提下,在产业发展、主题项目、人口布局、公共服务、基础设施、生态保护等方面进行综合谋划,促进农业资源景区化。

推动田园变公园,将田园景致按照园林艺术原理组织起来,突出不同的特点和风格,供游人休闲、观赏,把乡村独特的生态价值、文化价值、社会价值转化为经济价值。

二、产业是基础,产品变商品

依托绿水青山、乡土文化资源,实施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精品工程,建设一批设施完备、功能多样的休闲观光度假园区。

发展"旅游+农业""旅游+电商""旅游+扶贫"等新业态,打造高品质、个性化、定制化、多元化旅游产品,提升乡村旅游的核心竞争力。充分挖掘和拓展农业多功能性,发展农产品精深加工和农村新兴服务业,延伸产业链、衍生新业态、增加附加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引进龙头企业,成立合作社,培育和优化观光体验、康体养生等旅游项目,包装推出一批农特产品,通过分级、包装和文化挖掘,开发成地域和文化特色鲜明的伴手礼,转化成旅游商品。

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满足旅客对乡村优质农产品的需求。建立电商服务平台,完善物流配送体系,实现网上畅销随时随处可购。

三、人才是关键,离乡变返乡

乡村旅游是农村"双创"大舞台。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吸引大批企业家、知识分子、大学生和有志青年到乡村创业创新。

引导一批跳出农门的优秀学子从离巢拼搏到归巢返乡,成为新型职业农民。

引导农村本土人才成长,培育一大批懂农业、懂旅游、爱农村、爱农民的乡村旅游带头人。

四、农民是主体,村民变股民

坚定不移走群众路线,尊重群众首创精神,充分调动广大农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开展职业教育、就业培训,增强农民的技能和素质。

引导村民、社会和政府形成合力,共同建设和维护美好家园。鼓励农民创业或入股经营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使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成为农民就地就业的重要渠道。

探索建立"党支部+旅游公司+农民合作社+互联网+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提高农民收入。

将农村分散、闲置的资产资金进行整合,坚持能力互补、信息共享、风险均摊,以规模化效应解决个体农户不易办到、政府部门不能包办的事情,让村民通过资金、土地、林地、劳动力等资源入股,实现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股金、农民变股东。

五、文化是灵魂,农房变客房

弘扬孝老爱亲、扶危济困、诚实守信、邻里守望等优秀传统文化,采取农民喜闻乐见的方式,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宣传教育。

深入开展移风易俗,培育有地方特色和时代精神的新乡贤文化,发挥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村规民约的积极作用。

挖掘濒临消失的民俗文化、传统建筑、农耕器具、民间技艺、手工制作、风俗礼仪、风土人情,以活态化方式进行传承和创新,转化成为具有地方特色的文化旅游产品;通过主题开发、节庆活动、文化展示、网络营销、互动体验等形式,既产生经济效益,又传承传统文化。

挖掘乡间尘封遗存,唤醒乡村沉睡资源,激活农村沉寂风景,将闲置房屋改建成特色民宿,通过建设一批精品民宿度假村,打造一批乡村旅游度假基地,为住客提供丰富的田园生活体验。

六、生态是优势,环境更宜居

通过科学规划、加强管理和有效治理,保护乡村的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高乡村旅游开发者和参与者的环保意识。

实施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三年行动计划,聚焦农村生活垃圾处理、生活污水处理、村容村貌整治、厕所革命和农业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做到全覆盖、无死角,给农民一个干净整洁的生活环境。

推动水电路气讯等基础设施建设向农村延伸,科教文卫体等公共服务向农村倾斜。

推进乡村绿色可持续高质量发展,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发展新格局,实现"百姓富、生态美"有机统一。

七、组织是保障,基层更善治

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带领村民积极参与美丽家园建设。

通过"党支部+""村集体+""合作社+""社团组织+"等形式,解决乡村社会"散"的问题,形成党委领导、政府引导、市场主导、村民参与、社会协同、法治保障的现代乡村社会治理体制,健全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让农村家家联系紧起来、守望相助兴起来、干群关系亲起来,构建充满活力、和谐有序的善治乡村。

所以,发展乡村旅游的最佳区域是都市圈环城休闲带,即围绕都市圈1-2小时车程内的乡村。对于大多数远离大中城市的农村,尤其是中西部农村,进行旅游发展的前景并不乐观,这些地方如果将旅游业当作一项产业来抓,很大可能不会成功。当然,疯狂砸钱也并非一点好处都没有,游客不来当地老百姓节假日走走也好,只是白菜花了牛肉价,而且顾此必然失彼,结果是纳税人当了冤大头,政府公信力大打折扣!

版权声明:图文来源于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转载需注明,仅用于学习交流,若有来源标注错误或侵权的,请与我们联系,我们将及时更正、删除,并表示歉意。

读万卷书,行万里路。读道文旅很荣幸和您分享这篇文章!不落地,不创意,如果您有好的素材案例,也欢迎下方留言分享~

0 阅读:0

小雪说乡村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