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底30天揭秘!催收公司“暴力”内幕,触目惊心!

暖心能量佘 2024-10-25 04:29:55
导读

催收公司这个行业,真是让人闻风丧胆!你知道?他们不仅对欠款人施加言语暴力,甚至还把无辜的家人也拖进来,真是让人心寒。这种现象到底有多严重?国家的监管又能否有效遏制这些不法行为?快来看看这篇,了解催收公司的黑暗面!

催收公司四处施压

根据记者的搜集,我们可以看到,催收公司在工作中的施压手段层出不穷,似乎没有任何一种规范能够约束他们的行为。最让人触目惊心的当属言语暴力,这种暴力并非肢体上的,而是在言语沟通中,将威胁和恐吓作为强制手段。而更让人愤慨的是,为了让这种暴力达到催收的目的,催收公司甚至会将矛头指向欠款人的家人,这几乎已经触及了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底线。

对此,国家金融监管部门也已经开始重视起来,去年8月23日,金融监管总局发布了《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其中明确对催收行为进行了规范要求。我们注意到,其中有一条明确规定,就是禁止催收人员对持卡人进行言语辱骂、人身攻击,同时也禁止其向持卡人的亲友、工作单位等非直接义务人进行频繁的联系。

但是令人感到意外的是,在这份调查中,我们发现,规模较小的催收公司对这些规定还算是比较熟悉,他们的存在似乎更多是采取监管的“真空地带”,而大部分暴力催收往往发生在规模庞大、且拥有国际化背景的公司当中。这种暴力催收已经形成了一套体系,包括对欠款人进行心理阴影的营造,以及直接对亲友进行骚扰。

缺乏监管的培训

从专业性上看,催收公司好像还有自己的一套经营模式,他们会单独开展培训,传授给催收员一些针对性的技巧。但是如果你以为这些技巧是一些拳脚上的操作,那就大错特错了,竟然是教会他们如何在言语上将持卡人逼到绝路,并且规避法律风险。

更离谱的是,针对这些培训内容,催收公司甚至要求催收员使用自己的私人手机进行催收。作为行业内部人士来说,私人手机能够更好地和持卡人拉近距离,而且有时候一些言语上的漏洞也能够得到更好的规避。但是从监管的角度来看,这样做显然是极为不负责任的,因为监管部门根本无法对私人手机上的催收行为进行有效监控。

去年4月18日,金融监管总局曾经修订发布了《消费金融公司管理办法》,其中明确规定不得向消费者施行任何形式的不正当催收手段。但是很明显,在这份调查中,大部分催收公司仍然在使用这些被明令禁止的手段。

泄露隐私保管不力

作为金融行业当中的从业者,催收公司自然能够得到信用卡持卡人的大量个人隐私信息。但是令人感到害怕的是,在这家调查中发现,隐私泄露似乎已经成为了家常便饭。

针对这几家悉心走访的安徽合肥市的催收公司,在回访中有两家已经关停了合肥分公司,而剩下来的两家则依旧像是行事无忌一样。尤其是广聚源信用管理有限公司合肥分公司,在市场上几乎已经形成了“魔鬼身份证”的恶名。

从工作人员那里,我们可以轻易地拿到身份证信息泄露的名单清单,上面列举着近百个持卡人的个人隐私信息。而这些信息之所以会被泄露出去,很大程度上就是因为他们欠款。

根据工作人员的说法,在他们那里办理了欠款归还的持卡人信息征集活动后,就有大量的个人信息被不法分子所利用。而且令人感到意外的是,这种泄露并非来自外部的侵入,竟然还有内部员工直接出售。

从专业角度上来看,像是催收公司这样具有敏感性质的行业当中,竟然出现内部人员对个人隐私信息泄露的行为,这实在是一件令人震惊的事情。这充分说明,现阶段对于催收公司的审查工作亟需加强,否则即便是像个人信用卡这样的隐私也无法得到有效保障。

结语

这篇揭示了催收行业的潜规则和无底线行为,真是让人感到愤怒!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加大监管力度,保护每个人的隐私和尊严。你怎么看?在评论区分享你的观点,别忘了点个赞支持一下!

0 阅读:7

暖心能量佘

简介:感谢大家的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