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核潜艇之父”逝世,他让中国在核潜艇从一无所有到世界领先

事友看过 2025-02-08 05:10:39

本文陈述内容皆有可靠信源,已赘述该篇文章结尾

2025年2月6日20时30分,中国第一代核潜艇工程总设计师、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于湖北武汉溘然长逝,享年99岁。

黄老不仅是为核潜艇深潜至海底,更是为祖国深潜于无名,隐姓埋名30年,连父亲去世都未能回家。他曾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一生为祖国深潜,无私无我!”这句话,成了他一生的注脚。

很多人觉得他的名字很陌生,也许不如明星般家喻户晓,甚至小编害怕最近台湾女明星的死讯压过这位泰斗离世的消息,但不能改变的是他的贡献让中国在核潜艇领域从“一无所有”到“世界领先”。

01

从“学医梦”到“核潜艇梦”

黄旭华,于1926年出生于广东汕尾,因为出生在医学世家,少年时期的他原本梦想成为医生,救死扶伤。然而,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中国正遭受列强的侵略与欺凌。所以在黄旭华的童年记忆里,家乡和祖国都充满了战争的硝烟和百姓的苦难。

1937年,日本侵华战争的炮火轰然而至,彻底改变了他的人生轨迹。

黄旭华回忆,年仅 11 岁的他亲眼目睹了家乡汕尾被日军飞机轰炸的惨状,那熊熊燃烧的大火、倒塌的房屋、无辜百姓的哭喊,都深深地刺痛了他幼小的心灵。这种屈辱感让他立誓言要学造船,造军舰,保卫祖国的海疆!”。

1945年,他凭借优异的成绩考入国立交通大学(今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大学期间,黄旭华求知心切,潜心钻研专业知识。其对船舶设计饶有兴趣,心怀壮志,梦想着有朝一日设计出中国强大舰艇,捍卫祖国海疆。

1949年,黄旭华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造船系,旋即被分配至上海船舶工业管理局,就此开启了自己的船舶设计生涯。

02

核潜艇背后的“无名英雄”

核潜艇研制属国家最高机密,黄旭华因而隐姓埋名三十载,其间家人都不知其所作之事。

1957年,黄旭华最后一次回乡探亲,母亲知道他平时很忙,但还是不断叮嘱他,等工作安稳了,一定要常回家看看。”然谁知道,这一次的离别,就是30年。

1958年,他被选中参与中国第一代核潜艇的研制工作,从此开始了“深潜”人生。彼时,中国工业基础薄弱不堪,科研条件极为艰苦。既无先进技术设备,又缺相关技术资料,万事皆需从零起步。而且,核潜艇研制是一项高度机密的工作,参与人员必须隐姓埋名,断绝与外界的联系。黄旭华深知其中意味,却未曾有丝毫犹疑,带着一股不服输的劲儿,毅然的接受了任务。

没有大家,哪里有小家,最后连父亲去世时,他都未能回家。

1987年,上海的《文汇月刊》登载了一篇报告文学:《赫赫而无名的人生 》。黄旭华将这篇文章寄给了远在老家的母亲,母亲在看完文章后,泪流满面,她终于明白了儿子这么多年来的苦衷。原来,儿子并不是不想家,父亲的去世也不是故意不回来,是为了国家的事业,不得不做出这样的牺牲。

黄旭华曾说:“对国家的忠,就是对父母最大的孝”在这句话背后,隐匿着他对家人的深深愧疚,更蕴含着对国家的无限忠诚。

03

中国科技的“逆袭之路”

核潜艇的研制,不是一般人能掌握的学科,属于一项极为复杂的系统工程,其中牵涉多领域学科与知识。要知道,上世纪50年代,中国的国力还是处于弱势,中国核潜艇研制更是一穷二白。

当时,世界上只有美苏两个国家掌握了核潜艇技术,他们对核潜艇的技术资料严格保密,中国的科研人员根本无法获取相关的信息。哪怕在这种情况下,没有什么可以难倒意志坚定的中国人,黄旭华和团队用“土办法”攻克了无数难题。

大家现是用最传统的“算盘”,算出的核潜艇,因为当时我国没有计算机,黄旭华和团队用老祖宗留下的算盘和计算尺进行复杂运算。为了确保数据准确,他们分两组同时计算,结果一致才能通过。虽然速度不如计算机,但是事实证明,我们一样做得到!

在制造核潜艇阶段,没有任何数据和工具的我们更是想尽办法,利用“磅秤”称出奇迹。 核潜艇的重心和重量控制至关重要,黄旭华团队用磅秤称量每一件设备,甚至边角余料也不放过。就是这种“斤斤计较”的精神,和科研人员的不断努力,最终让中国第一艘核潜艇成功下水。

经过多年的艰苦探索和研究,中国终于在 1970 年成功研制出了第一艘核潜艇 ——“长征一号”。这一消息震惊了世界,他们想不通的是,连一个小数点都没有透露给中国,竟然他们在简陋的装备下真搞成了!中国成为了继美苏英法之后,第五个拥有核潜艇的国家。

而1988年,黄旭华更是亲自参与核潜艇极限深潜试验,成为世界上首位亲自下潜的总设计师。要知道这场试验,对于黄旭华的人身危险极其高,可是真的成功了,也让我们中国的科研人员乃至人民对国科更有信心。试验成功后,他即兴赋诗:“花甲痴翁,志探龙宫;惊涛骇浪,乐在其中。”

04

黄旭华的“遗产”

黄旭华的贡献不仅在于研制出中国第一代核潜艇,更在于他为后人树立了一座精神灯塔,用一生诠释了什么是“科技报国”,他的故事激励了无数年轻人投身科研,为祖国贡献力量。

退休后的黄旭华,依然心系国家的发展和民族的未来。

他经常参加各种科普活动,向青少年讲述中国核潜艇的发展历程和自己的人生经历,鼓励他们努力学习,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自己的力量。他还踊跃投身国家科研项目,为培育新一代科研人才贡献自己的智慧与经验。

隐姓埋名三十春秋,黄旭华将个人名利全然抛却。他既是卓越的科学家,更是优秀的教育家。他创设了“黄旭华科技创新奖励基金”,旨在奖励杰出科研人才,为中国科技事业培育接班人。

黄旭华以一生诠释了“深潜”的内涵,其深潜,不只是驾驶核潜艇深潜海底,更是为祖国默默奉献、隐姓埋名,将自己深深“潜”于无名之处。

他的离去,对中国科技界来说是巨大的损失。不过,他的精神将永远激励后来之人。[给你小心心]

参考资料:

央视网 -2025年02月07日-《送别黄老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同乡青年黄弘入伍报效国家》

人民网-2021-11-18-《科研报国,无私无我(暖闻热评)》

共青团中央-2021-10-30-《隐姓埋名30年为国造出核潜艇的他,把1100万个人奖金全部捐出……》

央视新闻-2020-01-11-《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为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

央视网 -2025年02月07日-《送别黄老丨中国核潜艇之父黄旭华逝世》

中国军网-解放军报-《“共和国勋章”获得者黄旭华院士同乡青年黄弘入伍报效国家》

人民网-2021-11-18-《科研报国,无私无我(暖闻热评)》

共青团中央-2021-10-30-《隐姓埋名30年为国造出核潜艇的他,把1100万个人奖金全部捐出……》

央视新闻-2020-01-11-《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获得者黄旭华:为核潜艇隐姓埋名30年》

0 阅读:0